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我願念彌陀   果真法師著

不要懷疑

從前,有一位佛教信徒,向一位法師請教:「常唸阿彌陀佛,即可往生西方,此話當真嗎?」法師說:

「當真。」

信徒仍然懷疑,又說:「一句話的力量,難道會這麼大?我實在不敢相信。」

法師脫口而出,說:「笨蛋!」

信徒聽了,大怒。

法師從容回答:

「你看,『笨蛋』兩個字,力量就這麼大,何況『阿彌陀佛』四個字呢?」

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因外界的刺激而有順逆苦樂的強烈感受,念佛人如果能集中念力,一心念佛,時時刻刻體會感受阿彌陀佛的慈悲和極樂世界的殊勝,內心薰習善法,煩惱除業障消,則現世必蒙佛佑,臨終感佛接引。

淨土法門說其難,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愚夫愚婦因善根深厚願意至誠懇切念,心佛合一、現生獲安樂臨終往蓮邦永脫輪迴,豈不快哉!

世事等如夢,人生誰百年,大眾莫起疑,念念彌陀佛,功德具足生淨土。

我真相信

學佛人第一,必須要先相信因果關係,不相信因果報應者,雖然對於聖理高談闊論,也只不過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對於修道過程中並沒有真實的價值,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切苦樂報應皆受因果的支配,我等佛弟子實在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世間萬事萬物皆由因緣結合而成的。經云:「緣聚則成,緣散則滅」。故嘗言世事無常,因為世間的一切事物不可能永恆不變的。諸如積善所得福報努力奮鬥所得的成就與一切享受和快樂也都只是暫時,是不可靠,不究竟的,唯有無生無死才是永遠的快樂,也才是最究竟的。

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假使百千劫,善惡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當自受。」例如:自己一念之善幫助他人,使人脫離困境,被幫助者必然感激在心,一有機會便思圖報,而自己受了報答則會銘記在心,思報於他日,如此禮尚往來,使得雙方結下不解的善緣,這便是善的因果報應。反之若自己心存惱恨,則必然會得罪他人,致使他人懷恨而予報復,如此一來自己更是起了不快之感而伺機報復,於是仇家相對,冤仇愈結愈深,不得安寧,這便是惡的因果循環。

苦樂果報,雖屬短暫而非永恆,但若不謹慎小心,仍會招來許多苦惱,我們應當了解,今日的快樂固然是宿世所修的福報,理應珍惜,若執迷享樂中,驕慢自恃,待福報享盡時,終必墮落於痛苦之中,悔時已晚。反之,今日遭逢逆境環境不佳,若能從此痛下決心,改惡修善,廣植福田,亦能轉苦為樂,由此可知,善惡因果實操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一切報應的起因只在一念之間。

因緣是和合的,是順其自然的,是強求不來的!您若確切認識「因緣與因果」相信你將會在日常生活上減少不必要的煩惱與是非,而自求多福。

清淨自心

常聽人說:「其對於人、事或一切周遭環境的感受,端賴當天的「心情」而定;處事的得宜或缺失,都與心情有關,而心情的變化,又是那麼令人捉摸不定!」乍聽之下,頗為訝然!深思之,則有所感慨!

大凡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存空間,除了要為本身地、水、火、風四大協調,及面對生、老、病、死的威脅外,更要適應四時的季節變化,物換星移,地利、人和......種種外在生存競爭的變動與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內心煎熬!在這種種的影響下,人的心情確實不易平靜。所以,如何在人世間把持住「心」的如如不動,乃是吾等必須用功力行的。

佛說四十二章經「垢淨明存」章中「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人心由於不能清淨,而產生無明和煩惱,只要一念煩惱起,就障八萬四千法門,而能造業;形成個人、社會,乃至世界的不安。要去心垢染,清淨吾行,除了時時保有一顆歡喜向善的真心外,遇事,能不退縮,從容不迫,全力以赴,動靜不亂,隨緣自如,隨喜布施且能返觀自省,改過遷善,滌淨其心;而「知足常樂」尤其是打住無明煩惱的良劑,人就是不知足,乃有「貪、瞋、癡」,一切妄見、妄情,使身、口、意,造出種種的業因而產生紛爭。要「知足常樂」,必須有「戒、定、慧」的涵養工夫。而日常生活上,人只要認清自己,不為形役,不為物惑,就能減少欲望,知止而止;少生苦惱,則清淨自在的心,自然悠遊其中,生活就會愉悅而有趣!

平常,領悟情境時,總有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更到「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層次分別!於今思之,只不過在於「心」之轉境而已!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能轉境,而不要被境所轉,則隨緣自若,喜悅自在其中!

人人心都清淨,則此世界,就是極樂淨土;古人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誠然!

超越生死

天地萬物。無時不在流轉、變化。生長損耗,曾無停息。人生亦復如此,數十寒暑看似悠長,實如電光石火。剎那即逝。而人世間滄海桑田的變異更是不勝計:玉山頂上發現貝殼,喜馬拉雅山竟也有海底生物化石,看似不可思議,而事實俱在。世事無常,瞬息即成千古,人類寄生其間,誠似滄海一粟,寄蜉蝣於天地般渺不可期。

人生既是如此無定,無常倏忽而至,今日相聚,分別之時焉知生離非為死別?今夕安寢,安知明朝得復著履?著名詩人李白瀟灑豪放若此。亦有「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之歎。

但人的一生真能以時間長短來定輕重嗎?彭祖活了八百歲,迄今無足稱述者;烈士鄒容年方弱冠,陸皓東未及而立,文天祥年僅卅九,即以身殉國,齡雖淺而婦儒皆知。這些以長短來衡量的時間,在歷史上是無足論的,真正能名留青史的是無法衡量而超越長短的壽命,人生一場,如果真能放射出生命的火花,利益人群雖僅十年、廿年。甚至朝生而夕死,生命也是永恆恆的。

佛經上也有段記載:一個婦人新喪愛兒,悲痛欲絕。聽佛陀具大威神德,遂不遠千里跋涉,長跪佛前,哀告請求佛陀挽回愛子生命。

佛陀聽完她聲淚俱下的請求後,非但不指責,反而和顏悅色地對她說:

「要救你子免死不難,只要尋到一種叫吉祥草的藥草,你子服用後,即可起死回生!」

「我要到什麼地方才能找到吉祥草呢?」

「吉祥草只生長在從未死過人的家中,你快去找吧!」

「老婦人於是興致沖沖地挨家晝夜奔忙尋找吉祥草,但,那一家人沒死過人呢?老婦人從不斷的失望中,墮落到絕望的深淵,在痛苦中驀地覺悟到死亡乃人生必經的過程。畏懼死亡,抗拒死亡,並不能因此而免除死亡,其實生命唯有過程並無結局、最重要的是自無常中,積極地把握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而去追求永恆不朽的生命才是最實在的。

世尊特別開示:要我們至心念彌陀求生極樂國,為超越生死輪迴,

成就法身慧命的最佳途徑
是自在解脫第一妙法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