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念佛鏡》
念佛鏡序
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則有量
。彼土之壽則無量矣。娑婆備諸苦。彼土則安養無苦矣。娑婆隨業轉輪生死。彼土一
往則永證無生法忍。若願度生。則任意自在。不為諸業轉矣。其淨穢壽量苦樂生死如
是差別。而眾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阿彌陀佛淨土攝受之主也
  釋迦如來指導淨土之師也。觀音勢至助佛揚化者也。是以如來一代教典處處丁寧
勸往生也。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乘大願船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
流。唯以濟度為佛事。是故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
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
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又經云。十方眾生聞我名號。憶念我國。植諸德
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所以祇洹精舍無常院令病者面西作
往生淨土想。蓋彌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聖凡一體機感相應。諸佛心
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淨土念念彌陀。吾以是觀之。智慧者易生。能斷疑故。禪
定者易生。不散亂故。持戒者易生。遠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
。不瞋恚故。精進者易生。不退轉故。不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純一故。諸惡已作業
報已現者易生。實慚懼故。雖有眾善。若無誠信心。無深心。無迴向發願心者。則不
得上上品生矣。噫彌陀甚易持。淨土甚易往。眾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眾生何。夫造
惡業入苦趣。念彌陀生極樂。二者皆佛言也。世人憂墮地獄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
晉慧遠法師與當時高士劉遺民等。結白蓮社於廬山。蓋致精誠於此。爾其後七百年。
僧俗修持獲感者非一。咸見于淨土傳記。豈誣也哉。然讚輔彌陀教觀者。其書山積。

  善道大師念佛鏡十一門最為首冠。援引聖言開決群惑。萬年闇室日至而頓有餘光
。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勞自力。非法藏後身。不能至於是也。傑頃於都下甞獲斯文。讀
示所知。無不生信。自遭酷罰。感窹益深。將廣其傳。因為敘引
  熙寧九年(丙辰)仲秋述
大明朝雲棲寺蓮池大師竹窓二筆曰。道鏡善道二師作念佛鏡。以念佛與種種法門
對舉。皆斷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可謂篤信明辨。大有功於淨
土矣。獨其對禪宗一章謂。觀心者觀無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學
人疑焉。予以為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淨土者是也。但執觀心不信有極樂淨土。但執
無生不信有淨土往生。則未達即心即土。不知生即無生。偏空之見非圓頓之禪也。反
不如理性雖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觀心而妙悟自心。觀無生而得
無生忍。此正與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有矣
  
  夫念佛三昧如明鏡照萬象。八萬四千其猶影像。三乘五乘從是得入。諒是海藏之
至要。趣道之妙門。如守母以識子。得本而知末。提綱而孔孔皆動。牽衣而縷縷俱來
矣。所以華嚴譬如以獅子筋為琴絃。音聲一奏。一切餘絃悉皆斷壞矣。世有一般師。
輕蔑彌陀偏勸菩薩。令持陀羅尼修禪定。是錯之甚者乎。西方之外別無觀音之土。九
品來應悉擎蓮臺。形像妙觀說是心是佛。是故百丈智覺等皆開張淨土。均勸念佛。言
積于萬卷。書滿于海內。特可備於輕蔑者之金錍者。其惟二師之念佛鏡乎。門分十一
導於萬機。疑立二三蕩於群惑。可謂澆世念佛之寶鏡四輩安神之華屋者也。繇茲雲棲
大師深服膺斯書。歎篤信明解。大有功於淨土。甞無駁言而還彰偏見過失矣。古梓誵
訛是多。今獲國歡寺本。專隨之正之。但疑楊傑序轉用之。冀祈同志之仁講再挍本。
傳之無窮之里。俱入薩雲之海而已
  
  詳夫圓成至覺盡智海以無方。普應群機破迷山而有路。慈音遍演。親聞者道證三
空。妙義齊分。入信者心明八諦。施頓漸之五乘。接聖凡之二類。識其道者便登常樂
之鄉。迷其旨者永溺輪迴之域。是以如來隨機授道。直指西方。開極樂之法門。顯慈
尊之名號。故乃人天共仰。凡聖同歸。入華藏之要津。證泥洹之疾徑。行門省略功德
甚深。自古名賢盡依念佛。慧持慧遠壽終寶蓋迎將。道綽道珍命盡仙雲引去。或男或
女現祥瑞者一一難陳。若僧若尼感慈光者重重無盡。傳記具明。不勞廣錄。今念佛鏡
者照明念佛之人。永斷疑惑者也。依之奉行。必出苦輪。較量辨疑者義在下文。總有
一十一門。覽者詳焉
   一勸進念佛門 二自力他力門 三念佛得益門 四已得往生門 五挍量功德門
 六挍量齋福門 七疑謗得罪門 八誓願證教門 九廣攝諸教門 十釋眾疑惑門(復分
六門) 十一念佛出三界門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