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古杭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二究明利益三  初因成。二果證。三總結
 
初因成
 
從茲兩萬慮咸休。究極乎一心不亂。
 
【演】萬慮咸休。是妄心初息。一心不亂。是正念成就。從茲承專持來。究極根咸休來。
 
【疏】不念佛前。念念塵勞。所謂一剎那間。九百生滅。生住異滅。分劑頭數。無量無邊。天眼莫覷。名萬慮也。
 
【演】念念塵勞者。塵者不淨。勞者不逸。聚緣內搖。趨外奔逸。是其相也。 剎那中有九百生滅者。剎那。時極速也。經云。眾生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 生住異滅者。有為四相也。生表此法先非有。滅表此法後是無。異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暫有用。 分齊頭數者。此非彼曰分齊。各有緒曰頭數。
 
【疏】此萬慮者。甲滅則乙生。俄去則倏返。百計除之。終莫能得。今以持名之力。正念纔舉。雜想自除。喻如師子出窟。百獸潛蹤。杲日照霜。千林失白。名咸休也。
 
【演】甲滅乙生者。約彼此說。如貪滅瞋生等。俄去倏返者。約一法說。如纔滅復現也。獅子果日喻正念。百獸與霜喻萬慮。 出窟潛蹤者。獅子出窟時。四足踞地。振尾出聲。水性之屬。潛沒深淵。陸行之類。藏竄孔穴。飛者墮落。諸大香象。奔走失糞。
 
名咸休也。以上是正釋。
 
【疏】故永明謂有人數息。覺觀不休。念佛稱名。即破覺觀。此其驗也。休之又休。窮其源本。故云究極。至於一心不亂。是為成就念佛三昧。
 
【演】故永明以下是引證。
 
數息者。數息觀也。數出入息。從一至十。對治散亂法也。此法通世間出世間禪。如根本禪。多由數息而入。而六妙門。亦先以數息為首。請觀音亦必以數息為助也。初心在緣曰覺。細心觀察曰觀。正是此人數息工夫。但渠工夫既成。更欲增進覺。覺觀不休。亦即是病。遂借稱名為轉治也。但字字分明。亦是覺。句句接續。亦是觀。云何即破覺觀。蓋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毒盡兵消。身心安樂耳。又或此人徑就理持。研究之極。頓入無心三昧。亦不可知。此正是一個咸休樣子。故取之以為驗也。
 
休之又休。即所謂精進更精進。放下又放下也。 源本。是萬慮之源頭根本。近言之。即是融通妄想。以為其本。窮謂浮想消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此即是
事一心也。遠言之。則是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窮謂倏然隳裂。圓明精心。於中發化。此即是理一心也。事理一心。皆為成就念佛三昧。三昧者梵語。此云正定。亦云正受。離邪名正。離散名定。以一心不亂。不同凡夫之不定。外道之邪定也。不受諸受。名為正受。以一心不亂。無一法當情。名正受也。
 
二果證
 
乃知匪離跬步。寶池涌四色之華。不出戶庭。金地遶七重之樹。處處彌陀說法。時時蓮蕊化生。珍禽與庶鳥偕音。瓊院共茆堂並彩。
 
【演】乃知下。是明理一心境界。匪離四句。正說唯心淨土也。處處兩句。言觸處洞然
。珍禽兩句。言一味平等(細玩註中自見)。
 
跬步湧華者。謂心華燦發。左右逢源。清淨光明之體。當處出生也。又心包法界。既妙悟一心。即萬億剎外之蓮花。亦不離寸步也。
 
戶庭繞樹者。謂覺林增長。道樹滋榮。長養眾善之體。隨處發現也。又法界唯心。既妙悟一心。即萬億剎外之行樹。亦不出戶庭也。
 
彌陀說法者。鵲噪鴉鳴。盡是深談般若。溪光山色。無非全露遮那也。處處者。即古人所謂。熾然說無間歇也。
 
蓮花化生者。從悟而迷。是為胎藏受生。從迷而悟。是為蓮花化生也。時時者。即經中所謂。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也。
 
禽鳥指有情。堂院指無情。舉此二種。見情與無情。同成正覺也。偕音並彩。正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處。
 
【疏】既得一心不亂。始知蓮華行樹。種種莊嚴。並非心外。何必耳聽金言。方是彌陀說法。娑婆印壞。始名淨土文成者哉。然則珍禽庶鳥。瓊院茆堂。何劣何優。何淨何穢。故曰西方在目前也。
 
【演】既得四句明。即此一心。即是淨土。何必四句明。不必往生。方成淨土。然則四句顯唯心境界。無差別相。等同一味也。故曰句總結。
 
印壞文成者。涅槃二十七云。譬如蠟印印泥。印與泥合。印滅文成。以喻凡夫現在陰滅。中有陰生。今借此文。以喻往生行人。此土陰滅。彼國陰生。須知垂終自見坐金蓮身。已是彼國生陰故也。成論明極善極惡。俱不經中陰。如鑽矛離手也。
 
三總結
 
蓋繇念空真念。生入無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離生此。心佛眾生一體。中流兩岸不居。故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演】念空真念者。念即念佛之念。真念即真如體。念到極處。和念脫落。頓離念相。謂之念空。離念相者。等虛空界。法界一相。即是平等法身。故云真念。
 
生入無生者。生即生死之生。無生即無生忍。生本無體。以念為體。起信云。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得住持。今既念空。所謂皮既不存。毛將安附。自然觸髏粉碎。五陰消亡。從有生悟入無生矣。又生即念佛之心。無生謂無生之理。雖念性元生滅。既由有念得入無念。是從生滅頓入無生矣。
 
念佛念心者。既到真念田地。則其念佛已無能所。能念心外。無有佛為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於佛。智外無如。如外無智。如智不二。名念佛即是念心也。
 
生彼生此者。既到無生田地。則其淨土已無彼此。遊神億剎。實生乎自己心中。孕質九蓮。匪逃乎剎那際內。彼即是此。此即是彼。彼此無分。云生彼不離生此也。
 
心佛眾生一體者。佛者果德之稱。眾生穢惡之號。心者靈明之體。念佛未至一心。心不是佛。佛不是生。判然不一。今既念佛即是念心。則反本還源。不見生佛假名。惟一妙明。周遍法界。以即佛之生。念即心之佛。無二相也。
 
中流兩岸不居者。苦域是此岸。樂邦是彼岸。非苦非樂是中流。念佛未至一心。中流兩岸。截然不同。今既生彼不離生此。則不見彼岸。不見此岸。并不見非彼非此之中流矣。古云。海藏多羅一葉舟。不居兩岸不中流。一篙撐出虛空外。惹得春風笑點頭。是也。
 
【疏】承上殊因妙果。正繇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無念之念。謂之真念。又念體本空。念實無念。名真念也。
 
【演】念極而空。約修邊說。念體本空。約性邊說。無念之念。是終日無念。終日念佛也。念實無念。是終日念佛。終日無念也。又此二義。亦乃相須。由念極而空。方知念體本空。工夫不到。不悟本體也。又由念體本空。方得念極而空。本體不空。縱念不空也。
 
【疏】生無生者。達生體不可得。則生而不生。不生而生。是名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如後教起中辯。故知終日念佛。終日念心。熾然往生。寂然無往矣。
 
【演】達生體不可得者。由心空故。大地平沈。虛空粉碎。推求五陰色心。了不可得也。不生而生者。如以不生為不生。非真不生也。生即不生。是真不生。故永嘉謂。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等。
 
又生即念念生滅。此生滅妄心。本自虛妄。無有實體。故云體不可得。達者悟心之本空也。既悟心空。則終日念佛。終日無念。生而不生也。終日無念。終日念佛。不生而生也。生而不生。則生元不可得。不生而生。則不生亦不可得。是真無生也。故云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疏】心佛眾生者。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蓋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諸佛心內眾生。念眾生心中諸佛也。故云一體。
 
【演】三無差別者。謂迷此法有眾生名。悟此法有諸佛名。此法諸法中實有心名。然而迷悟本空。中邊不立。諸佛眾生及心。皆假名也。假名無實。全體即真。故三法相即。無有差別。
 
【疏】中流兩岸者。娑婆喻此。極樂喻彼。始焉厭苦欣樂。既焉苦樂雙亡。終焉亦不住於非苦非樂。所謂二邊不著。中道不安也。
 
【演】二邊謂有無。中道謂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不著不安。正是離四句處。
 
【疏】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殊途同歸。以不離自心。即是佛故。即是禪故。彼執禪而謗淨土。是謗自本心也。是謗佛也。是自謗其禪也。亦弗思而已矣。
 
【演】自心是佛是禪者。自心覺照即是佛。自心靜慮即是禪。 謗自本心者。以淨土乃自心之淨土故。是謗佛者。以不離自心即是佛故。是自謗其禪者。以不離自心即是禪故。
 
四廣顯持名所被
 
此則理之一心。全歸上智。亦復通乎事相。曲為鈍根。
 
【演】此則理之一心者。以一心念佛有事有理。上文所指乃理一心也。 全歸上智者。以理一心。無方所。無形相。不可湊泊。無容擬議。非宿具般若靈根。單刀直入者。鮮能悟入。
 
通乎事相者。不悟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但以妄念念佛。離此生彼。是則生佛宛然。淨穢歷然。以我之生。求彼之佛。厭此五濁。欣彼樂邦。與彼理性。全無交涉。此則鈍根所行也。
 
【疏】理事一心。詳見後文。今謂自性唯心。正指經中理一心不亂言耳。上智乃克承當。鈍根未能領荷。故此一心。不專主理。而亦通事。以事一心。人皆可行。所謂夫婦之愚不肖。而與知與能者也。如天普蓋。似地普擎。大造之中。無棄物故。
 
三感時三       初總歎。二別歎。三結歎
 
初總歎
 
奈何守愚之輩。著事而理無聞。小慧之流。執理而事遂廢。著事而迷理。類蒙童讀古聖之書。執理而遺事。比貧士獲豪家之券。
 
【演】守愚之輩者。愚亦不能障道。故云人一能之己百之等。而過在守字。乃高推聖境。畫地自限之輩。小慧之流者。學般若菩薩。須求大智慧。小慧者狂慧也。偏慧也。非真慧也。又此二人之病。在執著兩字。故經云。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疏】上言佛慈雙被智愚。今言眾生不體佛意。有善教。無善學。故可歎也。守愚者。愚而甘愚。小慧者。慧而不慧。良以事依理起。理得事彰。事理交資。不可偏廢。著此執彼。厥弊等耳。
 
【演】事依理起者。事不自事。因理而事。因自性彌陀。故勸人念彌陀。因唯心淨土。
故勸人生淨土。 理得事彰者。理不自彰。由事乃彰。因念彌陀。方顯自性彌陀。因求淨土。乃悟唯心淨土。由是心是佛。方乃是心作佛。因是心作佛。方顯自心是佛故。
 
【疏】蒙童喻全愚。昏稚未開。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謂終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貧士喻小慧。昔有窘人。路獲遺券。見其所載田園宮室。金帛米粟。種種數目。大喜過望。自云巨富。不知數他人寶。於己何涉。所謂雖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
 
【演】數他寶者。華嚴云。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等。 判然心不是佛者。是口口談空。步步行有。喫得肉已飽。來尋僧說禪者。
 
【疏】是故約理則無可念。約事則無可念中吾固念之。以念即無念故。理事雙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後謂之大智也。
 
【演】是故下伸正意。約理無可念者。以實相理中絕思絕議。舉心即錯。動念即乖故。念即無念者。以即事即理。即念無念。捨念而求無念。是猶撥波求水。滅器求金。是斷滅見。豁達空。非無念本體也。
 
即本智求佛智者。本智即本有之智。不因修得。不由學成。本自具足者。所謂本覺是也。佛智由斷惑而顯。修證而成。出纏方得者。即所謂始覺是也。本智約理具。佛智約事造也。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