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五、明教相
 
《解》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薩藏攝。又是無問自說。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故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欲廣歎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此說明教學之對象,世間有些人對經教無深入研究,以為念佛屬小乘是自了漢。其實這個法門是一生圓滿成佛的法門。在判教相上說,在大小乘經中屬大乘,在五乘中屬菩薩乘,在十二分教中屬無問自說。其修持方法,普被三根,煩惱重障礙多的人亦最契機。
 
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亦屬生滅法。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現在正是末法時期,還有八千多年,日後佛法將逐漸衰微,最後消滅。有人懷疑,現在印刷術進步,大部份經書已貯藏於各大圖書館,可以長久保存,焉能消失。應知經典雖不消失而無人相信、讀誦、受持,亦等於消滅。佛在法滅盡經中說:將來末法時期到最後,第一部先消滅的是楞嚴經。待佛法滅盡,佛以威神力故,嘉惠眾生,特令阿彌陀經多住世一百年。等經教全消失了,還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仍然有效。
 
此法門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無論什麼根性統統適合。在一切經中,古今中外大德公認華嚴法華為佛法的代表,尤其是華嚴,各宗皆稱之為根本,餘經為華嚴之枝葉。大師稱此經為華嚴之奧藏。此念佛法門能令九法界一切眾生在一生中平等成佛。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亦用這個法門,都不出於此經持名念佛之法。我在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解的序文中有一句話說:「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完全相同,不過大本小本而已,它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這是我這些年來修學體會到的。過去有人問我,如在大藏經中只取一部,你取那一部?我說我取阿彌陀經,此經對於眾生之利益,若細說之,窮劫不盡。
 
肆、正釋經解
 
《解》入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後善。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腑臟無闕。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故智者釋法華。初一品皆為序。後十一品半。皆為流通。又一時跡本二門。各分三段。則法師等五品。皆為跡門流通。蓋序必提一經之綱。流通則法施不壅。關係非小。後人不達。見經文稍涉義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僅存故套。安所稱初語亦善。後語亦善也哉。
 
此段解文是說明經文的分科。中國在東晉時代,道安法師把每部經分為三大段落,前無此例。當時有人不以為然。其後印度清光法師佛地論(即華嚴經十地品的註解)傳來中國,翻譯後亦把經文分序、正宗、流通三分,從此以後一切經文均如此分法。藕益大師對彌陀經分科與古大德有些不同,所以他特別舉出天台宗智者大師講法華經之例,初善、中善、後善,三者皆善。序如首,正宗如身,流通如手足,三者皆善,不分高下。智者大師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諸位若欲知其詳,請參閱智者大師傳。法華經共二十八品,分前後二部,前半部講跡門,後半部講本門。「跡」是講跡相,完全顯露在我們面前。「本」是講已往證得的果位。例如觀世音菩薩,論跡他是以菩薩身份來到世間度化眾生。論其本,他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以菩薩身份降世度生。又如世尊大弟子舍利弗是小乘四果阿羅漢,他也是古佛再來。
 
法華經在跡門也有序、正宗、流通三分。第一品是序分,從第二品到十七品即分別功德品是正宗分,由下半至最後二十八品為流通分,故稱初善中善後善。大師又將二十八品分本跡二分,跡門是前面十四品,第十五品是本門的序分,一直到十七品屬本門正宗分,從十八品到二十八品屬本門的流通分。由此說明經典自始至終皆善,如人食蜜,中邊皆甜。從序分可以看出全經之綱要,流通可以流布十方三世而無障礙,關係非小。後人不知其重要性,見經文稍涉義理即判為正宗,致序及流通僅存故套。此三分法是後人所擬定,世尊當年講經並無區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