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或問序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六→淨土或問序→蕅益大師在要解中說不可不讀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六→淨土或問序→蕅益大師在要解中說不可不讀
參禪余所不去。念佛亦非去者。禪主見性。佛念離塵。竊謂念佛一門實為禪教共
履之通途。亦士庶同遊之捷徑。可不信哉。世之學者參禪有禪病。作佛有佛魔。秖緣
去聖時遠。源流異別比比有之。孰能遏絕。而元之天如則禪師。宗說俱通人天規則。
可謂劍離寶匣為斬不平。藥出金瓶以瘳沈痾。遂於無疑中巧設疑情。無問處而興問目
。目之曰淨土或問。共二十六則。所謂拔本塞源窮諸識念者也。若其信得及。淨念相
繼。觸目西方。歸心淨土。奚以為文哉。如或執妄謬解。妍醜不分。白日迷途。適越
之北者。取為司南。茲有門弟子洪慈。募眾流行。非獨與世之修淨業者共。亦足為不
信者之一勸耳。三宗講主守愚悟勤識
序(畢)
淨土或問(全)
元師子林天如則著
明雲棲袾宏編
弟子廣信校
天如老人方宴默於臥雲之室。有客排闥而入者。禪上人也。因命之坐。坐久夕陽
在窓。篆煙將滅。客乃整衣起立。從容而問曰。竊聞永明壽和尚稟單傳之學於天台韶
國師。是為法眼的孫。匡徒於杭之淨慈。座下常數千指。其機辯才智雷厲風飛。海內
禪林推之為大宗匠。柰何說禪之外。自修淨土之業。而且以教人復撰揀示西方等文。
廣傳于世。及作四料揀偈。其略曰。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
人去。看他此等語言主張淨土。壁立萬仞無少寬容。無乃自屈其禪而過讚淨土耶。此
疑非小。師其為我辯之。答曰。大哉問也。當知永明非過讚也。深有功於宗教者也。
惜永明但舉其綱。而發明未盡。故未能盡遣禪者之疑也。余忝學禪。未諳淨土。然亦
甞涉獵淨土諸書。稍知其概。本是易行易入之方。亦是難說難信之法。所以釋迦慈父
現在世時。為諸弟子說彌陀經。預知末法眾生少能信向。故引六方諸佛出廣長舌說誠
實言。以起其信。以破其疑。及於經末。因諸佛所讚。乃復自言。當知我於五濁惡世
行此難事。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此皆苦口丁寧勸人信向矣。且大悲
世尊垂救末劫。凡金口所宣。一偈一句而人非人等莫不信受奉行。獨於淨土之說。則
間有疑者何哉。良由淨土教門至廣至大。淨土修法至簡至易。以其廣大而簡易故。聞
者不能不疑焉。所謂廣大者。一切機根攝收都盡。上而至於等覺位中一生補處菩薩亦
生淨土。下而至於愚夫愚婦與夫五逆十惡無知之徒。臨終但能念佛悔過。歸心淨土者
。悉得往生也。所謂簡易者。初無艱難勞苦之行。又無迷誤差別之緣。但持阿彌陀佛
四字名號。由此得離娑婆。得生極樂。得不退轉。直至成佛而後已也。其廣大既如彼
。其簡易又如此。故雖智者亦不能無疑焉。汝如知此。則知永明之讚深有意焉而非過
也
問曰。廣大簡易既聞命矣。如禪宗悟達之士。既曰見性成佛。其肯復求淨土之生
乎。答曰。汝未之知耳。悟達之士政願求生。古人云。不生淨土。何土可生。汝但未
悟。使汝既悟。則汝淨土之趨萬牛不能挽矣
問曰。佛祖出世為度眾生。學者但患大事不明。大事既明。當行佛教。隨類化身
。入泥入水不避生死。廣度生靈。今悟達之士。求生淨土。則厭苦趨樂。不顧他人。
此非吾所願也。答曰。見卵而求時夜。何太早計耶。爾將謂一悟之後習漏永除便得不
退轉耶。爾將謂一悟之後更無遍學佛法修行證果等事耶。爾將謂一悟之後便可上齊諸
佛入生入死不受障緣之所撓耶。審如是。則諸大菩薩修六度萬行。動經恒河沙數劫者
。寧無愧於汝耶。古教有云。聲聞尚有出胎之昧。菩薩亦有隔陰之昏。況近時薄解淺
悟而自救不了者乎。縱有悟處深遠見地高明。行解相應志在度人者。柰何未登不退。
力用未充。居此濁惡化此剛強。此亦先聖之所未許。如以未完不固之舟濟多人於惡海
。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故往生論云。欲遊戲地獄門者。必生彼土得無生忍已。還入
生死救苦眾生。以此因緣求生淨土。又先聖有云。未得不退轉位。不可混俗度生。未
得無生法忍。要須常不離佛。譬如嬰兒常不離母。又如弱羽只可傳枝。今此國中釋迦
已滅彌勒未生。而況四惡趣苦因果牽纏。外道邪魔是非扇亂。美色淫聲之相惑。惡緣
穢觸之交侵。既無現佛可依。又被境緣所撓。初心悟達之人。尠有不遭其退敗者。所
以世尊殷勤指歸極樂者。良有以也。蓋彼彌陀現在說法。樂土境緣種種清淨。倘依彼
佛忍力易成。高證佛階。親蒙授記。然後出化眾生。去來無礙也。以是之故。雖上根
利器。猶願託生。況汝中下之輩初得發明者乎。豈不見。觀佛三昧經中。文殊自敘宿
因謂。得念佛三昧常生淨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又不見。華嚴經中
。普賢勸進善財童子海會大眾。以十大願主導歸極樂。其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
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佛。即得往生安樂剎。又云。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
於勝蓮華生。親覩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利樂一切眾生界。又不見。入楞伽經中。授記龍樹偈云。南天竺
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又不見。起信論中。馬鳴菩薩有。求生之願。無量壽論。天親菩薩有
願往之心。又不見。大寶積經中。印許淨飯王及七萬釋種同生安養。十六觀經中。指
示韋提夫人及五百侍女同覲彌陀。且淨飯韋提等。皆是現得無生法忍。西竺似此之流
。不可得而勝數矣。東土如廬山遠公合社高人。天台賢首諸宗尊者自行化他。曰僧曰
俗同生淨土者。又可得而勝數耶。只如文殊普賢大菩薩也。善財海眾遍參知識。悟同
諸聖者。馬鳴龍樹等亦菩薩也。亦禪宗以為大祖師也。此諸聖人所悟所證。比今悟達
之士。為何如哉。彼尚願生樂國。親近彌陀。而汝一悟之後。更不求生。則龍樹馬鳴
普賢文殊等。寧無愧於汝耶。今汝何不自揣其心自量其力。所修所證。誠有過于二菩
薩二禪祖者乎。所參知識所悟佛性。誠有過於善財海眾者乎。所得無性法忍受佛印證
。誠有過於淨飯韋提者乎。淨飯國王佛之父也。七萬釋種佛之親屬也。淨土之生倘無
利益。佛忍自誤其父與親屬乎。向謂得無生法忍者可許混俗度生。今其父王親屬既得
此忍。而尚記往生。則汝求護持保養之意。豈不深且遠乎。多見今之禪者。不究如來
之了義。不知達磨之玄機。空腹高心習為狂妄。見修淨土則笑之曰。彼學愚夫愚婦之
所為。何其鄙哉。余嘗論其。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普賢龍樹馬鳴等也。非特自
迷正道。自失善根。自喪慧身。自亡佛種。且成謗法之業。又招鄙聖之殃。佛祖視為
可哀憐者。於是永明和尚深憐而痛哀之。剖出心肝主張淨土。既以自修。又以化世。
故其臨終預知時至。乃有種種殊勝相現。甚至舍利鱗砌于身。嘗有撫州一僧。經年旋
繞其塔。人問其故。僧曰。因病入冥。閻王以陽數未艾。得放還生。乃見殿左。供養
畫僧一閻王禮拜殷勤。遂叩主吏。吏曰。此永明壽禪師也。其修行精進。徑生極樂
上品。王以為希有。故圖像而禮敬之。夫永明既悟達摩直指之禪。又能致身於極樂上
品。以此解禪者之執情。以此為末法之勸信。故余謂其深有功於宗教者此也。豈特永
明為然。如死心新禪師。作勸修淨土之文有云。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又云。參
禪人最好念佛。根機或鈍。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
佛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又如真歇了禪師作淨土說有云。洞下一宗皆務密修
。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機。又云
。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得非淨業之見佛簡易於宗門乎。
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能入。至如
天衣懷禪師。圓照本禪師。慈受深禪師。南嶽思禪師。法照禪師。靜靄禪師。淨慈大
通禪師。天台懷玉禪師。梁道珍禪師。唐道綽禪師。毘陵法真禪師。姑蘇守訥禪師。
北磵簡禪師。天目禮禪師等諸大老。皆是禪門宗匠。究其密修顯化。發揚淨土之旨。
則不約而同。豈特諸大老為然。余嘗聞一老宿言曰。合五家之宗派。盡天下之禪僧。
悟與未悟。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因問其故。乃曰。如百丈大智海禪師。是江西馬祖
傳道之的子。天下叢林依他建立。從古至今。無一人敢議其非。天下清規依他舉行。
從始至末。無一事敢違其法。看他為病僧念誦之規云。集眾同聲舉揚一偈。稱讚阿彌
陀佛。復同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百聲或千聲。回向伏願云。諸緣未盡。早遂輕安
。大命難逃。徑歸安養。此非淨土之指歸乎。又看他津送亡僧。大夜念誦回向伏願云
。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此非淨土之指歸乎。至於荼
毘之際。別無所為。但令維那引聲高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是十
唱而大眾十和。總名之曰十念也。唱畢復回向云。上來稱揚十念資助往生。此非淨土
之指歸乎。自百丈以來。凡所以津送禪僧。皆依此法。然則所謂合五家之宗派。盡天
下之禪僧。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豈不然乎。以余觀老宿所引之言。誠有所據。而不
容辯矣。又因其言遂悟百丈祖師立法之意。亦豈無所據而然耶。汝在叢林津送禪僧。
不知其幾矣。此等回向十念。口裏唱過。耳裏聽過。又不知其幾矣。汝既不會祖師之
意。又自不發省覺之心。妄謂悟達之士不願往生。則天下禪者之執莫汝若矣
履之通途。亦士庶同遊之捷徑。可不信哉。世之學者參禪有禪病。作佛有佛魔。秖緣
去聖時遠。源流異別比比有之。孰能遏絕。而元之天如則禪師。宗說俱通人天規則。
可謂劍離寶匣為斬不平。藥出金瓶以瘳沈痾。遂於無疑中巧設疑情。無問處而興問目
。目之曰淨土或問。共二十六則。所謂拔本塞源窮諸識念者也。若其信得及。淨念相
繼。觸目西方。歸心淨土。奚以為文哉。如或執妄謬解。妍醜不分。白日迷途。適越
之北者。取為司南。茲有門弟子洪慈。募眾流行。非獨與世之修淨業者共。亦足為不
信者之一勸耳。三宗講主守愚悟勤識
序(畢)
淨土或問(全)
元師子林天如則著
明雲棲袾宏編
弟子廣信校
天如老人方宴默於臥雲之室。有客排闥而入者。禪上人也。因命之坐。坐久夕陽
在窓。篆煙將滅。客乃整衣起立。從容而問曰。竊聞永明壽和尚稟單傳之學於天台韶
國師。是為法眼的孫。匡徒於杭之淨慈。座下常數千指。其機辯才智雷厲風飛。海內
禪林推之為大宗匠。柰何說禪之外。自修淨土之業。而且以教人復撰揀示西方等文。
廣傳于世。及作四料揀偈。其略曰。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
人去。看他此等語言主張淨土。壁立萬仞無少寬容。無乃自屈其禪而過讚淨土耶。此
疑非小。師其為我辯之。答曰。大哉問也。當知永明非過讚也。深有功於宗教者也。
惜永明但舉其綱。而發明未盡。故未能盡遣禪者之疑也。余忝學禪。未諳淨土。然亦
甞涉獵淨土諸書。稍知其概。本是易行易入之方。亦是難說難信之法。所以釋迦慈父
現在世時。為諸弟子說彌陀經。預知末法眾生少能信向。故引六方諸佛出廣長舌說誠
實言。以起其信。以破其疑。及於經末。因諸佛所讚。乃復自言。當知我於五濁惡世
行此難事。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此皆苦口丁寧勸人信向矣。且大悲
世尊垂救末劫。凡金口所宣。一偈一句而人非人等莫不信受奉行。獨於淨土之說。則
間有疑者何哉。良由淨土教門至廣至大。淨土修法至簡至易。以其廣大而簡易故。聞
者不能不疑焉。所謂廣大者。一切機根攝收都盡。上而至於等覺位中一生補處菩薩亦
生淨土。下而至於愚夫愚婦與夫五逆十惡無知之徒。臨終但能念佛悔過。歸心淨土者
。悉得往生也。所謂簡易者。初無艱難勞苦之行。又無迷誤差別之緣。但持阿彌陀佛
四字名號。由此得離娑婆。得生極樂。得不退轉。直至成佛而後已也。其廣大既如彼
。其簡易又如此。故雖智者亦不能無疑焉。汝如知此。則知永明之讚深有意焉而非過
也
問曰。廣大簡易既聞命矣。如禪宗悟達之士。既曰見性成佛。其肯復求淨土之生
乎。答曰。汝未之知耳。悟達之士政願求生。古人云。不生淨土。何土可生。汝但未
悟。使汝既悟。則汝淨土之趨萬牛不能挽矣
問曰。佛祖出世為度眾生。學者但患大事不明。大事既明。當行佛教。隨類化身
。入泥入水不避生死。廣度生靈。今悟達之士。求生淨土。則厭苦趨樂。不顧他人。
此非吾所願也。答曰。見卵而求時夜。何太早計耶。爾將謂一悟之後習漏永除便得不
退轉耶。爾將謂一悟之後更無遍學佛法修行證果等事耶。爾將謂一悟之後便可上齊諸
佛入生入死不受障緣之所撓耶。審如是。則諸大菩薩修六度萬行。動經恒河沙數劫者
。寧無愧於汝耶。古教有云。聲聞尚有出胎之昧。菩薩亦有隔陰之昏。況近時薄解淺
悟而自救不了者乎。縱有悟處深遠見地高明。行解相應志在度人者。柰何未登不退。
力用未充。居此濁惡化此剛強。此亦先聖之所未許。如以未完不固之舟濟多人於惡海
。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故往生論云。欲遊戲地獄門者。必生彼土得無生忍已。還入
生死救苦眾生。以此因緣求生淨土。又先聖有云。未得不退轉位。不可混俗度生。未
得無生法忍。要須常不離佛。譬如嬰兒常不離母。又如弱羽只可傳枝。今此國中釋迦
已滅彌勒未生。而況四惡趣苦因果牽纏。外道邪魔是非扇亂。美色淫聲之相惑。惡緣
穢觸之交侵。既無現佛可依。又被境緣所撓。初心悟達之人。尠有不遭其退敗者。所
以世尊殷勤指歸極樂者。良有以也。蓋彼彌陀現在說法。樂土境緣種種清淨。倘依彼
佛忍力易成。高證佛階。親蒙授記。然後出化眾生。去來無礙也。以是之故。雖上根
利器。猶願託生。況汝中下之輩初得發明者乎。豈不見。觀佛三昧經中。文殊自敘宿
因謂。得念佛三昧常生淨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又不見。華嚴經中
。普賢勸進善財童子海會大眾。以十大願主導歸極樂。其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
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佛。即得往生安樂剎。又云。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
於勝蓮華生。親覩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利樂一切眾生界。又不見。入楞伽經中。授記龍樹偈云。南天竺
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又不見。起信論中。馬鳴菩薩有。求生之願。無量壽論。天親菩薩有
願往之心。又不見。大寶積經中。印許淨飯王及七萬釋種同生安養。十六觀經中。指
示韋提夫人及五百侍女同覲彌陀。且淨飯韋提等。皆是現得無生法忍。西竺似此之流
。不可得而勝數矣。東土如廬山遠公合社高人。天台賢首諸宗尊者自行化他。曰僧曰
俗同生淨土者。又可得而勝數耶。只如文殊普賢大菩薩也。善財海眾遍參知識。悟同
諸聖者。馬鳴龍樹等亦菩薩也。亦禪宗以為大祖師也。此諸聖人所悟所證。比今悟達
之士。為何如哉。彼尚願生樂國。親近彌陀。而汝一悟之後。更不求生。則龍樹馬鳴
普賢文殊等。寧無愧於汝耶。今汝何不自揣其心自量其力。所修所證。誠有過于二菩
薩二禪祖者乎。所參知識所悟佛性。誠有過於善財海眾者乎。所得無性法忍受佛印證
。誠有過於淨飯韋提者乎。淨飯國王佛之父也。七萬釋種佛之親屬也。淨土之生倘無
利益。佛忍自誤其父與親屬乎。向謂得無生法忍者可許混俗度生。今其父王親屬既得
此忍。而尚記往生。則汝求護持保養之意。豈不深且遠乎。多見今之禪者。不究如來
之了義。不知達磨之玄機。空腹高心習為狂妄。見修淨土則笑之曰。彼學愚夫愚婦之
所為。何其鄙哉。余嘗論其。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普賢龍樹馬鳴等也。非特自
迷正道。自失善根。自喪慧身。自亡佛種。且成謗法之業。又招鄙聖之殃。佛祖視為
可哀憐者。於是永明和尚深憐而痛哀之。剖出心肝主張淨土。既以自修。又以化世。
故其臨終預知時至。乃有種種殊勝相現。甚至舍利鱗砌于身。嘗有撫州一僧。經年旋
繞其塔。人問其故。僧曰。因病入冥。閻王以陽數未艾。得放還生。乃見殿左。供養
畫僧一閻王禮拜殷勤。遂叩主吏。吏曰。此永明壽禪師也。其修行精進。徑生極樂
上品。王以為希有。故圖像而禮敬之。夫永明既悟達摩直指之禪。又能致身於極樂上
品。以此解禪者之執情。以此為末法之勸信。故余謂其深有功於宗教者此也。豈特永
明為然。如死心新禪師。作勸修淨土之文有云。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又云。參
禪人最好念佛。根機或鈍。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
佛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又如真歇了禪師作淨土說有云。洞下一宗皆務密修
。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機。又云
。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得非淨業之見佛簡易於宗門乎。
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能入。至如
天衣懷禪師。圓照本禪師。慈受深禪師。南嶽思禪師。法照禪師。靜靄禪師。淨慈大
通禪師。天台懷玉禪師。梁道珍禪師。唐道綽禪師。毘陵法真禪師。姑蘇守訥禪師。
北磵簡禪師。天目禮禪師等諸大老。皆是禪門宗匠。究其密修顯化。發揚淨土之旨。
則不約而同。豈特諸大老為然。余嘗聞一老宿言曰。合五家之宗派。盡天下之禪僧。
悟與未悟。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因問其故。乃曰。如百丈大智海禪師。是江西馬祖
傳道之的子。天下叢林依他建立。從古至今。無一人敢議其非。天下清規依他舉行。
從始至末。無一事敢違其法。看他為病僧念誦之規云。集眾同聲舉揚一偈。稱讚阿彌
陀佛。復同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百聲或千聲。回向伏願云。諸緣未盡。早遂輕安
。大命難逃。徑歸安養。此非淨土之指歸乎。又看他津送亡僧。大夜念誦回向伏願云
。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此非淨土之指歸乎。至於荼
毘之際。別無所為。但令維那引聲高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是十
唱而大眾十和。總名之曰十念也。唱畢復回向云。上來稱揚十念資助往生。此非淨土
之指歸乎。自百丈以來。凡所以津送禪僧。皆依此法。然則所謂合五家之宗派。盡天
下之禪僧。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豈不然乎。以余觀老宿所引之言。誠有所據。而不
容辯矣。又因其言遂悟百丈祖師立法之意。亦豈無所據而然耶。汝在叢林津送禪僧。
不知其幾矣。此等回向十念。口裏唱過。耳裏聽過。又不知其幾矣。汝既不會祖師之
意。又自不發省覺之心。妄謂悟達之士不願往生。則天下禪者之執莫汝若矣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