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淨土生無生論
幽溪沙門傳燈撰
  稽首能仁圓滿智無量壽覺大導師。所說安養大乘經了義了義至圓頓。妙德普賢觀
自在勢至清淨大海眾。馬鳴龍樹及天親。此土廬山蓮社祖天台智者并法智。古往今來
弘法師。我今歸命禮三寶。求乞冥加發神識。敬採經論祕密旨。闡明淨土生無生。普
使將來悟此門斷疑生信階不退。將造此論立為十門。一一真法界門。二身土緣起門。
三心土相即門。四生佛不二門。五法界為念門。六境觀相吞門。七三觀法爾門。八感
應任運門。九彼此恒一門。十現未互在門
初一真法界門
  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論曰。一真法界即眾生本
有心性。此之心性具無量德受無量名。云何具無量德。舉要言之。謂性體性量性具。
云何性體。謂此心性離四句絕百非。體性堅凝清淨無染。不生不滅常住無壞。云何性
量。此心性竪窮三世。橫遍十方。世界有邊。虛空無邊。虛空有邊。心性無邊。現在
有邊。過未無邊。過未有邊。心性無邊。無盡無盡無量無量。云何性具。謂此心性具
十法界。謂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修羅法界。人法界。
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此是假名。復有正報。謂佛五陰菩薩五陰。乃至地
獄五陰。此是實法。復有依報。謂佛國土。菩薩國土乃至地獄國土。令易解故。作三
種分別。得意為言。即性具是性體性量。性體離過絕非。即性具十界離過絕非。性體
堅凝清淨無染。不生不滅常住不壞。性具十界亦然。性量竪窮橫遍。無盡無盡無量無
量。性具十界亦然。正報五陰同性體性量清淨周遍。依報國土亦然。此之三法亦名三
諦。性體即真諦。性量即中諦。性具即俗諦。故楞嚴經云。而如來藏妙明元心。非心
非空。非地水火風。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聲香味觸法。非眼界乃至非意識界。非無
明乃至非老死。非無明盡乃至非老死盡。非苦集滅道。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剌
若。非怛答阿羯。非阿羅訶。非三藐三菩。非常樂我淨。此即性量無相是為真諦。而
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水火風。即六凡即二乘。乃至即如來常樂我淨。此
即性具十界是為俗諦。而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此即性體是為中諦
。又云。如來藏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地水火風空見識莫不如
是。地水火風空見識即性具也。清淨本然即性體也。周遍法界即性量也。又云。地水
火風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即依報國土性體性量也。見識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即正報
P. 2
五陰性體性量也。云何受無量名。舉要言之。此心性或名空如來藏。或名真如佛性。
或名菴摩羅識。或名大圓鏡智。或名菩提涅槃。性體性量名空如來藏。即性具十界五
陰國土名空如來藏。性體性量名真如佛性。即性具等真如佛性。性體性量名菴摩羅識
。即性具等名菴摩羅識。性體性量名大圓鏡智。即性具等名大圓鏡智。性體性量名菩
提涅槃。即性具等名菩提涅槃。故曰。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
殊致。問曰。此一真法界為初心是。為後心是。若初心是。應無七名。若後心是。應
無九界。初後俱墮。立義不成。答曰。此正顯初心是。以初心是故。方有後心是。以
後心是故。方顯初心是。云何以初心是方有後心是。如果地依正融通。色心不二。垂
形九界。方便度生。悉由證此因心所具。故曰。諸佛果地融通但證眾生理本。故得稱
性施設無謀而應。若不然者。何異小乘外道作意神通。故法智大師云。六即之義不專
在佛。一切假實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獄色心。皆須六即辯其初後。所謂理蛣蜣乃至
究竟蛣蜣。以論十界皆理性故。無非法界。一不可改。故名字去不唯顯佛。九亦同彰
。至於果成。十皆究竟。云何後心是方顯初心是。正由後心果地全證眾生理本故。果
地七種名目悉是眾生性德美稱。但眾生在迷性稱不顯。故無此稱。剋論性德。豈可言
無。故初後俱善立義成矣
二身土緣起門
  一真法界性不變能隨緣。三身及四土悉由心變造。論曰。一真法界性即前文所明
性體性量性具也。教中說真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者。正由性體性量即性具故。如君子
不器善惡皆能。故晉譯華嚴經云。能隨染淨緣具造十法界。謂真如性中所具九法界能
隨染緣造事中九法界。真如性中所具佛法界能隨淨緣造事中佛法界。所以能者。正由
性具性若不具。何所稱能。天台家言。竝由理具方有事用。此之謂也。是知事中十法
界三身四土悉由真如隨緣變造。既曰真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則事中染淨身土當體即
真。無絲毫可加損于其間者。楞嚴經云。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
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是也。若然則娑婆極樂。此世眾生當生九品。彌陀已成吾
心當果。悉由心性之所變造。心具而造。豈分能所。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
。即土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當處皆是心性。故明此宗而求
生樂土者。乃生與無生兩冥之至道也
三心土相即門
  西方安樂土去此十萬億。與我介爾心初無彼此異。論曰。佛說阿彌陀經云。從是
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百億日月。百億須彌。百億大海。百億鐵圍山
。名一佛土。十千為萬。十萬為億。一佛國土已自廣大。況億佛國土乎。況十萬億乎
。是則極樂去此甚遠。博地凡夫念佛求生。彈指即到者。正由生吾心所具之佛土也。
言介爾心者。即凡夫念佛之心也。剎那之心至微至劣故稱介爾。謂十萬億遠之佛土。
居於凡夫介爾之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故曰初無彼此異。問曰。介爾之心居於方
寸。云何能包許遠佛土。答曰。介爾之心。昧者謂小。達人大觀。真妄無二。蓋此妄
P. 3
心全性而起。性無邊。心亦無際。性如大海。心似浮漚。全海為漚。漚還匝海。蓋真
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既曰隨緣不變。豈可以真妄而局大小哉
四生佛不二門
  阿彌與凡夫迷悟雖有殊。佛心眾生心究竟無有二。論曰。阿彌陀佛果人也。成就
三身四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凡夫因人也。具足無量恒沙煩惱。造作無量
恒沙業繫。當受無量恒沙生死。迷悟之相譬彼雲泥言究竟無二者。謂據相而言。則不
二而二。約性而論。則二而不二。蓋諸佛乃悟眾生心內諸佛。眾生乃迷諸佛心內眾生
。所以悟者。悟眾生本具性體性量性具也。所以迷者。迷諸佛所證性體性量性具也。
心性之妙豈受其迷。迷而不迷。斯言有在。故眾生本有性量即諸佛所證法身。性體即
報身。性具即應身。四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會合可知。故古德云。諸佛心
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內諸佛念念證真。故彌陀即我心。我心即彌陀。未舉念時。
早已成就。纔舉心念。即便圓成。感應道交為有此理。故念佛人功不唐捐
五法界為念門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論曰。行者稱佛名時。作佛觀
時。作主伴依正觀時。修三種淨業時。一心不亂時。散心稱名時。以至見思浩浩恒沙
煩惱。凡此有心皆由真如不變隨緣而作。全體即法界。故法智大師云。法界圓融不思
議體作我一念之心。亦復舉體作生作佛作依作正。若然者。餘心尚是。況念佛心乎。
是故行者念佛之時。此心便是圓融清淨寶覺。以此妙心念彼阿彌。則彼三身何身不念
。求彼四土。何土不生。但隨功行淺深。品位高下耳
六境觀相吞門
  十六等諸境。事理兩種觀。彼此互相吞。如因陀羅網。論曰。境觀相吞者。正由
事事無礙也事事所以無礙者。所謂有本者如是也。蓋由法界圓融不思議體。作我一念
之心。亦復舉體作生作佛作依作正。既皆全體而作。有何一法不即法界。故曰一塵法
界不小。剎海法界不大。多亦法界。少亦法界。是以西方十六諸境。吾心事理二觀。
一一無非法界全體。如帝釋宮中因陀羅網。雖彼此各是一珠。而影入眾珠。雖影入眾
珠。而東西照用有別。境觀亦然。以境為事。則觀為理。理能包事。是為以觀吞境。
以觀為事。則境為理。理能包事。是為以境吞觀。或一為事。餘為理。或一為理。餘
為事。彼此互各相吞。故如因陀羅網。若然者。當我作觀時。則西方依正已在我觀之
內。我今身心已在依正之中。了此而求生安養。可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雁絕遺蹤
之意。水無留影之心
七三觀法爾門
  能觀為三觀。所觀即三諦。全性以起修。故稱為法爾。論曰。三諦者真俗中也。
三觀者空假中也。忘情絕解莫尚乎真。隨緣應用莫尚乎俗。融通空有莫尚乎中。虛靈
不昧。此吾心自空者也。物來斯應。此吾心自有者也。空有相即。此吾心自中者也。
P. 4
此性也非修也。三諦也非三觀也。修之者稱性照了也。故體達此心空洞無物。謂之空
。照了此性具足萬法。謂之假。融通二邊不一不異。謂之中。然則即虛靈而應物也。
即應物而虛靈也。空即假中也假即空中也。中即空假也。是稱性而修也。絕待而照也
。不思議之三觀也。首楞大定之司南也此橫論也如此。若竪論者。或以吾心虛靈者為
空。以所觀萬物者為假。以心境不二者為中。物吾心之物也。何假而不空。心萬物之
心也。何空而不假。即心即物。即物即心。何中而不空假。是以觀極樂依正者。以吾
心一觀之三觀。照彼一境之三諦。無不可者。以吾三觀之一心。照彼三諦之一境。亦
無不可者。虎溪大師云。境為妙假。觀為空。境觀雙忘即是中。忘照何嘗有先後。一
心融絕了無踪。尚何三觀之不法爾乎
八感應任運門
  我心感諸佛。彌陀即懸應。天性自相關。如磁石吸針。論曰。諸佛眾生同一覺源
。迷悟雖殊。理常平等。故曰。諸佛是眾生心內諸佛。眾生是諸佛心內眾生。迹此而
言。則諸佛眾生心精無時而不通淴。但諸佛無時不欲度生。眾生念念與之迷背。故勢
至菩薩云。一人專憶。一人專忘。若逢不逢。若見非見。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
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正由一理平等天
性相關故。得任運拔苦與樂。況無量壽佛因中所發四十八願。誓取極樂攝受有情。今
道果久成。僧那久滿。故凡百眾生弗憂佛不來應。但當深信憶念發願願生西方。如磁
石與針任運吸取。然磁能吸鐵。不能吸銅。針能合磁。不能合玉。譬猶佛能度有緣。
不能度無緣。眾生易感彌陀。不易感諸佛。豈非生佛誓願相關者乎。是以求生淨土者
。信願行缺一不可
九彼此恒一門
  若人臨終時。能不失正念。或見光見華。已受寶池生。論曰往生傳曰。張抗仕石
晉為翰林學士。課大悲呪十萬遍。願生西方。一日寢疾。唯念佛號。忽謂家人曰。西
方淨土秖在堂屋西邊。阿彌陀佛坐蓮華上。見翁兒在蓮華池金沙地上禮拜嬉戲。良久
念佛而化。翁兒抗之孫也。所以爾者。蓋西方極樂世界乃吾心之一土耳。娑婆世界亦
吾心之一土耳。約土而言。有十萬億彼此之異。約心而觀。原無遠近。但眾生自受生
已來。為五陰區局真性。不契心源。念佛之人果報成熟。將捨現陰趣生陰時。淨土蓮
華忽然在前。唯心境界。非有去來彼此之相。故楞嚴經云。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
生善惡俱時頓現。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
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法智大師云。須知垂終自見坐金蓮身已。是彼國生陰。亦此
意也
十現未互在門
  行者今念佛功德不唐捐。因中已有果。如蓮華開敷。論曰。圓頓教人頓悟心性。
無修而修修彼樂邦。性中所具極樂由修顯發。而此心性竪貫三際。橫裹十虛。佛法生
法正法依法因法果法一念圓成。是以念佛之人名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全性起修雖名
P. 5
為因。全修在性因中有果。以所具因法與所具果法同居一性。心性融通無法不攝。故
如蓮花開敷花中有果。況此心常住無生滅去來。即今念佛之心便是當來華池受生時。
故說。初發心人極樂寶池已萌蓮種。若精進不退。日益生長華漸開敷。隨其功德大小
煒燁。其或懈退悔雜。日漸憔顇。若能自新。華復鮮麗。其或不然。芽焦種敗。且此
蓮華人誰種植。現未互在。斯言有歸也
淨土生無生論__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