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淨宗法師

【打太極拳喻:虛和實要分清楚】

你再不識字,你再沒有智慧,你煩惱再重,業障再重,你只要念「南無阿
彌陀佛」,真信切願,你就上了阿彌陀佛大願船,肯定、百分之百、個個都往生。 
有位蓮友也有個比喻,我覺得他說得也很好。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念佛人 ,
在 世 間 虛 和 實 要 分 清 楚。往 生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這 一 腳,你 要 踩 實;世 間 那 些 事 、
那 一 腳 你 要 放 虛。兒 孫、家 庭,你 那 個 放 虛 之 後,他 說:「 像 打 太 極 拳 一 樣。」
你 那 個 是 虛 步,人 家 來 了 以 後,就 不 會 傷 害 你,對 不 對 ? 他「啪」一腿掃過來,
你虛步,抽腿很方便、很靈活,抬起來也行,放下也行,「你就是打著我,我也
不會受傷害」。
你 看 我 們 很 多 人 念 佛,他 把 世 間 的 事 看 得 太 認 真,把 世 間 看 得 太 實,把 念
佛 看 得 很 虛 ,「 能 往 生 嗎 ? 不 能 往 生 吧 ! 」 這 樣 , 他 就 容 易 受 傷 害 , 夫 妻 、 家
庭、兒 女,一 點 小 事,一 點 煩 惱,把 他 弄 得 死 去 活 來。你 真 的 是 念 佛 願 意 往 生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的 人,這 個 世 間 的 事 情 都 擺 平 了,有 什 麼 擺 不 平 的 ? 對 不 對 ? 我
都 願 意 去 往 生 了,你 欠 我 十 萬,欠 就 欠 了 吧 ! 我 馬 上 到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去 了;你
罵 我,罵 了 就 罵 了 吧 ! 年 輕 的 時 候,老 公 很 恩 愛,老 的 時 候 就 嫌 棄 我,嫌 棄 就
嫌 棄 吧 ! 有 觀 世 音 菩 薩 做 我 勝 友 , 還 稀 罕 世 間 凡 夫 嗎 ? 有 什 麼 捨 不 得 放 不 下的 ? 沒 有 什 麼 。 這 個 都 很 虛 !  「哎呀,他傷害我了。」誰傷害了你呀?自己傷害自己,把世間看得太實
在,這一腳站得太實,他就是你的善知識,「咚」,給你一腳,讓你覺得很痛苦,
你就會抽身了。等到我們願生極樂世界這個心很實在,阿彌陀佛那裏很實在,
阿彌陀佛保護著我們,非常好!決定不會受傷害。
所以,念佛的人,你真信切願,世間的事自然看得淡,說走就走,非常自
在,很瀟灑!不是我們有這個能力,是阿彌陀佛有這樣的誓願力量。

【信願念佛就是靠上佛的力量】

念佛,「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印光大師說得很肯定。我們信願念
佛就是靠上佛的力量,你不信、你不願、你不念佛,就沒有靠上佛的力量,只
要信願念佛,完全靠佛的力量。
有 人 這 裏 有 誤 解,說:「 那 不 靠 我 自 己 念 佛 嗎 ? 」當 然 靠 你 念 了,阿 彌 陀
佛 不 能 代 你 念。你 念 佛 才 是 靠 佛 的 力 量,不 是 說 你 念 佛 是 靠 你 自 己 的力量,靠
你自己的力量要靠戒定慧。











就 好 像 坐 船 過 海 一 樣,你 坐 上 船,才 能 靠 上 船 的 力 量;你 不 上 船、不 坐 船,
怎 麼 靠 船 的 力 量 呢 ? 你 不 能 把 坐 船 當 靠 自 己 力 量 ,「 你 看 , 我 坐 船 , 所 以 靠 我
的 力 量。」- - 你 坐 船 才 靠 船 的 力 量。如 果 要 靠 自 己 的 力 量,就 是 自 己 游 水 、
不 坐 船 。  
我們要渡過生死大海,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
當然,如果這一點你想不過來,說:「我就是要靠自己念嘛!」也可以。你
念佛還是靠你自己念,佛不能代你念,你自己念。
【重石乘船喻:業障由阿彌陀佛承擔】

我們看下面這一個比喻:
「譬如一粒沙子,入水即沉」:一粒沙子雖然很細,但是,如果放在水裏邊,
「呼」沉底了。
雖然有千萬斤的石頭,裝於大火輪船當中,它不僅不沉下去,而且還可以
運到彼岸,隨意使用。
千萬斤的石頭,代表我們凡夫業障深重;大火輪船,代表阿彌陀佛的六字
名號、大慈願力;我們肯信願念佛,代表我們的業障,投靠在阿彌陀佛的身上。 
各位老菩薩,我們的業障,我們自己挑不動啊!昨天上山的時候,我那麼
一點行李,我都挑不動,我請人家挑;我們生生世世的業障,靠自己去消業,
靠自己去挑,挑不動啊!靠誰挑?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挑夫。
《無量壽經》說:

荷負群生,
為之重擔。

「 我 為 眾 生 、 為 你 挑 擔 子 。 」昨 天 , 我 一 看 那 個 挑 擔 子 的 , 我 說 :「 哎 ,
阿 彌 陀 佛 化 身 來 了 , 他 幫 我 挑 擔 子 。 」 - - 就 是 這 樣 。  
我們的業障,誰幫我們挑?阿彌陀佛啊!祂用六字名號大願船,說:「上來
上來,通通放上來,通通給你挑了。」運到西方極樂世界,隨意使用。到極樂
世界,我們可以成佛,可以到十方國土去拜見諸佛,也可以到十方國土去教化
眾生。











石頭比喻我們業力深重;火輪船比喻阿彌陀佛慈力廣大。

【細沙沉水喻:自力了生死太難】

沙子代表什麼呢?沙子就代表那個大修行人,他有戒定慧,用戒定慧的金
剛鑽把貪瞋癡的石頭打磨,磨到後來只剩下一粒沙子那麼大的煩惱。但是,即
使到了這麼一種程度,如果不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他要自己渡過生死海,放在
生死業海裏邊,他不能了生脫死啊!各位想一想,多麼困難!
仗自己修持之力,要了生死,要達到業盡情空的地位,否則,縱令煩惱惑
業 斷 得 只 有 一 絲 一 毫,也 不 能 了 生 死。「 喻 如 極 小 之 沙 子,亦 必 沉 入 水 中,決
不能自己出於水外。」

【不要擔心自己業障重】
一粒沙子放水裏邊,自然而然地沉下去了。不會因為沙子輕,就一定漂出
來;也不會因為石頭重,就一定掉下去。
你看,沙子和石頭能不能到彼岸,跟它們的重量沒有關係!只跟它們是 不 是乘 船 有 關 係 。 一 粒 沙 子 不 乘 船 也 要 沉 水 , 萬 斤 巨 石 乘 船 也 可 以 不 沉 水。 
好了!我們能不能往生西方,跟我們業障輕、業障重沒有關係的。聽懂沒
聽懂?
(「聽懂了。」)
「哎呀!某某人,他是出家師父,他出家多少年了,他業障輕,他能往生。」
他如果不靠阿彌陀佛,他也不能往生。他能往生,就是我也能往生。
所以,不因為沙子輕,就能自己漂出水面;不因為石頭重,就一定掉到水
裏邊。同樣道理,不因為我業障重,就一定要墮落在三界業海當中;也不因為
你業力輕,你就一定能夠解脫生死輪迴。你業力輕,要輕到什麼程度?業盡情
空、淨盡無餘,完全沒有,一粒沙子那麼大的煩惱業障都沒有了,你才可以了
生脫死。這個多困難!
我們雖然有千萬斤重的巨石,但是,我們也可以安然到達彼岸。
擔 心 自 己 業 障 重,就 等 於 擔 心 阿 彌 陀 佛 這 條 船 太 小 了。阿 彌 陀 佛 大 願 船 能
夠 載 多 少 人 ?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你看看,多大!十方眾生的業障放上面,它一點都不沉的,照樣成佛。
阿 彌 陀 佛 叫「 無 礙 光 如 來 」,阿 彌 陀 佛 是 無 量 光,我 們 的 業 障 像 黑 暗 一 樣 ,
你 不 要 怕 黑 暗 太 深 重 了,把 太 陽 光 擋 住 了,說:「 黑 暗 太 深,把 太 陽 光 擋 住 了 ,
太 陽 照 不 進 來。」沒 那 回 事 ! 太 陽 一 出 來,群 暗 皆 消。我 們 一 念「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內 心 裏 邊 千 劫 、 萬 劫 、 無 量 劫 的 業 障 、 黑 暗 當 下 掃 除 。  



西方合論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十 印祖指看
明荷葉庵石頭道人袁宏道撰述 明雙徑沙門如奇標旨
清蕅益沙門智旭評點

第三部類門
  夫如來說教。廣有多門。經中或偶一拈題。或因緣舉出者。不可勝載。唯念佛一
門。頻形讚歎。如高巒之峙平原躍空而出。類金星之晃沙磧映日即明。故知。法門殊
勝。未有逾此一門者也。今約諸經。但言西方大事者。一概收入。分經緯二義。說文
曰。織有經集絲為之。經常而緯變。是故以經則非專談安養者不收。以緯則凡泛舉念
佛者亦入。登葱山而樵玉。首採羊脂。泛溟海而斮香。忍捨牛頭。孔子曰。爾所不知
。人其舍諸。至於聞所未聞。不無望於來哲。
  一經中之經 二經中之緯
  三緯中之經 四緯中之緯
  一經中之經者。一無量平等清淨覺經。二無量壽經。三阿彌陀經。四無量壽莊嚴
經。五出寶積第十八經。名無量壽如來會。五經同一梵本前四譯稍不精。六即大阿彌
陀經。龍舒居士。將前四譯和會者。佛在王舍國靈鷲山。為阿難慈氏等說。中間出寶
積者。旨富詞法。不知龍舒何以不見此本。一佛說阿彌陀經。二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二經同一梵本。初經簡淨愈於後譯。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舍利弗說。讀誦
者多。主此經。一觀無量壽經。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為韋提希夫人說。經中言十
六妙觀。修持法門。備載此經故孤山判為定善。然三種經。皆專為西方起教。如天中
之天。人中之王。不必自相排抑。譬一大虛空。一尚不得。豈有二哉。經中妙義。具
見餘門。今不贅述。
  二經中之緯者。一鼓音聲王經。佛在瞻波大城。伽伽靈池。與比丘百人說。中云
若有四眾。受持阿彌陀佛名。臨命終時。佛與聖眾。接引往生。一後出阿彌陀佛偈經
。自惟念法比丘。乃從世饒王。至弘此無量誓。世世稽首行。共五十六句。始終惟偈
。二經亦專言淨土。言義較前甚略。判入緯髏。又鼓音意。重持呪。偈經是伽陀部。
非教本故。
  三緯中之經者。一華嚴經。普賢菩薩。勸進善財童子。海會大眾。發大十願。至
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威勢。悉皆退失。惟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
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
授記已。經無數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乃
至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生於極樂世界。又解脫長者云。我
若欲見安樂世界。無量壽如來。隨意即見。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來。我若欲見。
隨意即見。我能了知如來國土莊嚴神通等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有行處。亦無
住處。亦如己身。無來無去。無行住處。一法華經云。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
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得菩薩神通。
無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淨。以是清淨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諸
佛如來。一楞嚴經。大勢至白佛。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
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
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
。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
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
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
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一寶積經。佛告父王
一切眾生。皆即是佛。汝今當念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常勤精進。當得佛道。王言。一
切眾生。云何是佛。佛言。一切決無生。無動搖無取捨。無相貌無自性。可於此佛法
中安住其心。勿信於他。爾時父王與七萬釋種。聞說是法。信解歡喜。悟無生忍。佛
現微笑。而說偈曰。釋種決定智。是故於佛法。決信心安住。人中命終已。得生安樂
國。面奉阿彌陀。無畏成菩提。又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往生極樂。何者為十。一者
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
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
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
。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
心。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
。若人於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一般舟三昧
經。佛告跋陀惒菩薩。若沙門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常念彼方佛。不得缺戒。
一心念。若一日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
之。譬如夢中所見。不知晝不知夜。亦不知內亦不知外。不用在冥中故不見。不用有
所蔽礙故不見。如是跋陀惒菩薩。心當作是念。時諸佛國境界名大山須彌山。其有幽
冥之處。悉為開闢。目亦不蔽。心亦不礙。是菩薩摩訶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
徹聽。不持神足到於佛剎。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乃見。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
。聞所說經悉受得。從三昧中。悉能具足。為人說之。一觀佛三昧經。文殊自敘宿因
。謂得念佛三昧。當生淨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一大集經賢護品云
。求無上菩提者。應修念佛禪三昧。偈云。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至心
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一十住斷結經云。時座中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
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土。佛言。西方去此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
清淨。無淫怒癡。蓮花化生。不由父母。汝當生彼。一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菩薩了
知諸佛及一切法。皆惟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
土中。一隨願往生經言。佛國無量專求極樂者何。一以因勝。十念為因故。一以緣勝
。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故。一稱揚諸佛功德經云。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其人命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壞彼正覺心。又云。持諷誦念。
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永離三途。命終之後往生彼剎。一大雲經云。善男子。於此西方
。有一世界名曰安樂。其土有佛。號無量壽。於今現在。常為眾生。講宣正法。告一
菩薩。汝善男子。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為諸薄福鈍根眾生。說大雲經。汝可往彼
。至心聽受。是彼菩薩。欲來至此故先現瑞。善男子。汝觀彼土諸菩薩身。滿足五萬
六千由旬。世尊。彼來菩薩名號。何等何緣。而來此土。將非為度眾生故來。唯願如
來為諸眾生。分別解說。善男子。彼土菩薩。欲聞淨光受記別事。并欲供養如是三昧
。是故而來。善男子。是菩薩名無邊光。通達方便。善能教導。一入楞伽經云。大慧
。汝當知。善逝滅度後。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
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一大悲經云。我滅度後。非天竺國有比
丘。名祈婆伽。修習無量最勝善根。已而命終。生於西方。過百千億世界無量壽佛國
。以後成佛。號無垢光如來。
  四緯中之緯者。一如華嚴毘盧遮那品云。爾時大威光童子。見波羅蜜善根莊嚴王
如來成等正覺現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又光明覺品云。爾時光明。
過千世界。乃至一切處。文殊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一切威儀中。
常念佛功德。晝夜無暫斷。如是業應作。又賢首品云。見有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
令瞻敬。俾於佛所深歸仰。是故得成此光明。又十無盡藏品第八念藏云。此念有十種
。所謂寂靜念清淨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塵念離種種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
無能障礙念。又兜率偈讚品。離垢幢菩薩云。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捨此人得見佛。
其數與心等。又十回向品。第十回向云。以法施回向。願得憶念與法界等。無量無邊
世界。未來現在。一切諸佛。又十地品中。從初至末。地地皆云。一切所作。不離念
佛。又佛不思議法品云。如來有十種佛事。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得現前。二
者若有眾生。心不調順。則為說法等。又入法界品云。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
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根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具清淨行。往詣十
方。供養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諸佛。隨諸眾生種
種心樂。示現種種成正覺門。於大眾中。而師子吼。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
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所謂智光普照念佛門。常見一切諸佛國土。種種宮殿悉
嚴淨故。令一切眾生念佛門。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令見佛。得清淨故。令安住力。
念佛門。令入如來十方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門。見無量佛。聽聞法故。照耀諸方念佛
門。悉見一切諸世界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入不可見處念佛門。悉見一切微細境
中。諸佛自在神通事。故住於諸劫念佛門。一切劫中。常見如來諸所施為。無暫捨故
。住一切時念佛門。於一切時。常見如來。親近同住。不捨離故。住一切剎念佛門。
一切國土。咸見佛身。超過一切。無與等故。住一切世念佛門。隨於自心之所欲樂。
普見三世諸如來故。住一切境念佛門。普於一切諸境界中。見諸如來次第現故。住寂滅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一切諸佛。示涅槃故。住遠離念佛門。於一念中。見
一切佛。從其所住。而出去故。住廣太念佛門。心常觀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諸法
界故。住微細念佛門。於一毛端。有不可說如來出現。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莊嚴念
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皆有諸佛成等正覺。現神變故。住能事念佛門。見一切佛
。出現世間。放智慧光。轉法輪故。住自在心念佛門。知隨自心所有欲樂一切諸佛現
其像故。住自業念佛門。知隨眾生所積集業。現其影像令覺悟故。住神變念佛門。見
佛所坐廣大蓮華。周遍法界。而開敷故。住虛空念佛門。觀察如來。所有身雲。莊嚴
法界虛空界故。一法華經云。若有因緣。獨入他家。一心念佛。乞食無侶。一心念佛
。又云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一淨名經云。寶積。當
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
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
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
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
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
喜捨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
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品是菩薩
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回向心是菩薩淨土。菩
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除八難。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
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缺。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是
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
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
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
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
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
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又
云。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於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
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閡。於諸菩薩
。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
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一涅槃經
云。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煩惱。一大悲經云。一
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一大般若經云。佛告曼殊室利菩薩。能正
修行一相莊嚴三昧。疾證菩提。修此行者。應離喧雜。不思眾生相。專心繫念。於一如來。審取名字。善想容儀。即為普觀三世一切諸佛。即得諸佛一切智慧。一坐禪三
昧經曰。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一增一阿含經云。四事供養閻
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殼-一)/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一文殊般
若經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應處空間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
稱名字。隨彼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見在
諸佛。念一佛功德。與念無量佛功德無二。阿難。所聞佛法。猶住量數。若得一行三
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晝夜宣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阿難。多聞
辯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一大集經云。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
現身見佛。即得往生。一法華三昧觀經云。十方眾生。一稱南無佛者。皆當作佛。惟
一大乘。無有二三。一切諸法。一相一門。所謂無生無滅。畢竟空相。習如是觀。五
欲自斷。五蓋自除。五根增長。即得禪定。一那先經云。王問那先。人生造惡。臨終
念佛。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沒。人雖本惡
。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頌曰。
 如來金口言  讚歎西方土  
 如入長安城  東西南北入  
 入已即一城  無別天子都  
 普賢佛長子  文殊七佛師  
 授記及迴向  是果位往生  
 釋種得法忍  善財證佛果  
 面奉阿彌陀  是菩薩往生  
 龍樹破有無  祈婆最勝根  
 皆得佛授記  是禪師往生  
 聞佛心信樂  誦念與持諷  
 大石置船上  是下劣往生  
 阿難世多聞  佛子中第一  
 不如念一佛  頓了諸經法  
 云何義解家  得輕易念佛  
 諸正念法門  經中皆悉載  
 但一大乘法  無二亦無三  
 奉勸悟達士  趁時歇狂解  
 一心念阿彌  蓮花念念生  
 此是常寂光  非報非方便  
 作是觀為正  勿妄生分別  
 禪教律三乘  同歸淨土海  
 一切法皆入  是無上普門  
 教海義無量  甕觀捨少許  
 一臠遍鼎味  是中有全藏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經》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乘。亦復如是。
 
此段經文是說明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的學生,也就是十劫中往生到西方的人數與成就,西方純屬大乘,絕無聲聞緣覺,不但大乘而且皆為普賢菩薩。佛在經中說,菩薩如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一切往生西方之人皆修普賢大士之德。依圓教菩薩的行為說,從初信位一直到等覺五十一個位子,皆是普賢菩薩。經上所說人天、阿羅漢、菩薩,皆是比照他方世界而言,如帶業往生之人,生到西方世界等於他方世界人,煩惱未斷,只可視同圓教六信位以下者,即用人天名稱形容他們。見思煩惱斷了,達到七信八信位,等於他方世界的阿羅漢,其實他們都是普賢菩薩。
 
西方四土三輩九品與生西先後有關。早到西方可能已證得阿鞞跋致,即補處菩薩,後去的是法身大士,再後者,也證了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這全是在十劫之內成就的,由此可以斷定,在西方修行,因無退緣,不要很長時間,最多十劫即可修到等覺菩薩,等覺亦等於成佛。
 
《解》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習小行。臨終回向菩提。發大誓願者。生彼國已。佛順機說法。令斷見思。故名羅漢。如別教七住。斷見思之類。非實聲聞也。蓋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今聞彌陀名號。信願往生。總屬別圓二教所攝機矣。
 
西方世界聲聞弟子是假說,如真正是小乘根性,他就不能生到極樂世界。小乘根性若能回小向大,亦可成就。以現代話說,他們都是佛門中之保守派。他們只承認釋迦牟尼佛一人成佛,並不承認有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修行最高地位只到阿羅漢。泰國的佛像很多,都是釋迦牟尼佛,無第二尊佛,而且排斥大乘,認為大乘非佛說。並不信西方有阿彌陀佛,如其能信,發大誓願,念佛求生淨土,亦可如願生西,佛亦順其過去所學應機說法,令其斷見思,等於他方世界的阿羅漢。小乘人生到西方都是菩薩,而且皆是阿鞞跋致,圓證三不退菩薩。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今聞彌陀名號,信願往生,總屬別圓二教所攝。小乘一回頭,真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不是藏通的根性,若不是圓教根性,至少也是別教根性。無量壽經讚歎西方世界的菩薩具足無量功德,曾經有二十三種比喻,如智慧深廣如大海,三昧不動如須彌山。這些都不是藏通菩薩所有的。凡生到西方帶業往生者亦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同時又得到大眾同修伴侶的加持,西方世界每一位菩薩對新來的都愛護,就是加持。
 
《經》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此總結經文與前段相同,惟意義不同。前面指西方依報莊嚴,此段是說西方正報莊嚴。我們為什麼下這樣大的決心與堅強的願望,即因此處所說的是主伴莊嚴成就,這實際成果展現在我們面前,其成績即十方世界往生者在十劫中即能證得補處菩薩,此為他方世界所無。佛說在娑婆世界修行,從證得初果須陀洹開始,見思煩惱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由此日開始,修一個阿僧祇劫,可以證得三賢果位,修第二個阿僧祇劫可以證到七地果位,修第三個阿僧祇劫可證到法雲地(十地)果位,再往上即等覺。修三個阿僧祇劫才能到達一這個地步,西方世界只要十劫。一生即可達到,不要等第二生。此即「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解》佛及聲聞菩薩。並是彌陀因中。願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則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能令信願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竟。
 
「佛」是阿彌陀佛本人,「聲聞菩薩」是十方世界往生的人。皆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中所發四十八願之所成就。世間人民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能信、能願、肯念佛者,都接引他們到極樂世界,到達西方皆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得到不可思議的成就。所以在果上說,「一成一切成」,「一成」是說佛,「一切成」是說大眾。
 
「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以我們現在的智慧常識難以理解,明心見性的菩薩可以懂,等我們到西方後,可能發現這些話都是事實。一切諸佛一切眾生,依正莊嚴,皆是自性變現之物。從自性上說即「非他」,從相上說即「非自」。從性相兩邊去觀察,性是一體,我與阿彌陀佛是一,即非他。從相上講,阿彌陀佛不是我,即非自,他的性德完全流露,我們的性德被煩惱蓋覆。自他不二,性相一如。這個道理與事實,若真搞通了,可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的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因為自他不二。我修行幾天即與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相等。其方法即用信願持名,信要真,願要切。世尊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能念是我們的心,所念是阿彌陀佛。理論與事實搞清楚,轉變方法也知道,因緣具足,肯去作乃世出世間第一福德第一善根。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明天是農曆七月十三日『南無大勢至菩薩聖誕』
祈願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守五戒.十善業.多念佛乃至於吃素.放生.印經.誦經.行善.布施.一切善業都有無量億功德。請同修們在此日多多念佛.多多誦經,印經,放生,多行善事,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勢至菩薩.佛光普照.法界一切眾生.深信.切願.持佛名號.莊嚴.清淨.平等.無上正等正覺.慈悲.同霑法益.離苦得樂.同生安樂國.如來常住.無有變異.法僧亦爾.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病苦.苦難眾生.我佛慈悲光明加被.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勢至菩薩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大勢至法王子念佛三昧頌】

服盡軒岐百草丸, 阿伽一味信神丹。
五宗八教橫羅列, 未死偷心孰肯飧。  

    西方三聖,就是我們經常所看到的,佛像裡面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叫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是表無量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 觀音菩薩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南海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大勢至菩薩是表喜捨,西方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經上講,這裡無任何悲痛和苦惱,居民們可以盡情享受諸種快樂,所以叫“極樂”。
阿彌陀佛又被稱作接引佛。
   觀音,亦稱觀世音,是西方三聖之一,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佛教救苦救難的化生。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右脅侍。據《觀無量壽經》所述,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西方三聖 

     大勢至菩薩,梵音名號Mahāsthāmaprāpta,藏音名號Mthu-chen-thob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為“西方三聖”。《悲華經》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
     大勢至菩薩,梵語稱“摩诃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觀無量壽經》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根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大勢至菩薩能夠給您智慧之光,使您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凶,吉祥如意,使您能夠隨佛光道路前進,發揮自我的一切智慧,達到理想的境界。 

   【大勢至簡介】

    大勢至菩薩(梵Maha^-stha^ma-pra^pta,藏Mthu-chen-thob)

    大勢至。梵語稱「摩诃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是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淨土信仰中的重要菩薩。又譯作摩诃那缽、得大勢、大勢志、大精進,或簡稱勢至、勢志。為阿彌陀三尊之一,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脅侍。此彌陀三尊,在我國佛教界被習稱為「西方三聖」。相對於觀音的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象征智慧。《觀無量壽經》雲(大正12·344a)︰「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此菩薩與觀音菩薩俱攝護眾生,被視為臨終來迎令得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而廣受崇信。如《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雲(大正19·128b)︰「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大勢至與彌陀、觀音二聖,有極深的淵源。在彌陀成佛以前,他即曾與觀世音菩薩共同為彌陀的侍者。在未來世,他也將步觀世音菩薩之後而成佛,名為善住功德寶王佛。 

    大勢至菩薩心咒:嗡 巴雜 嘿, 嗡 巴雜 詹雜 摩诃噜呵吶吽嘿
    大勢至菩薩真言:唵-散-髯髯-娑婆诃
    大勢至菩薩的真言種子是「三」字


    大勢至菩薩,根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大勢至菩薩聖誕】 

    大勢至菩薩聖誕在農歷七月十三。

    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捨。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台,每一寶台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缽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余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啟教之人也。念佛修淨土之教,二十五位菩薩每人不同,大勢至教我們專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他是淨宗初祖,夏蓮居老居士首先在《淨宗捷要》一書中提出大勢至菩薩為淨宗初祖,在虛空法界提倡念佛法門只有大勢至菩薩。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不改變,成佛之後還是念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廣度眾生也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稱之為淨宗初祖,名實相符。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一般說圓教七八九地菩薩才證到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此二句是念佛的方法。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要借任何方法幫助,心開即與禅宗大徹大悟相應,與密宗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相應。自得心開是理一心不亂,入三摩地是證得首楞嚴大定。大勢至與觀世音兩位大菩薩現居此娑婆世界,對念佛人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生淨土。念佛是方法,有智慧才能念佛。世間聰明人未必有智慧。聰明是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八難中任何一難均障礙修道,障礙出三界,障礙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性體周遍為圓,妙用無礙為通。又妙智所證之理圓通。用念佛的方法,可以達到圓通的境界。
  
   【佛教常識--三法印】 

    三法印,是釋迦牟尼世尊,自人生現實的生老病死問題中,研究其果,推察其因,所觀察出的現實上的真理,這真理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般寂靜。”判斷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去衡量。“法印”的印就是印玺。國王的印玺可以證明文件的真實有通行無阻的作用,借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義,也以符合“法印”而證明其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對一切法通達無礙,所以稱為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並稱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稱四法印。
  
    【佛教常識--做六度】 

    “度”的梵語是“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就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的意思。戒、定、慧三學是學佛之人必須經過的途徑,而大乘學人又在戒定慧之外復加布施、忍辱、精進而合稱六度,六度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
    第一是布施,有三種:凡以物質利益施與大眾的叫做“財施”,包括身外的財物和自身的頭目手足和生命;凡保護大眾的安全使他們沒有怖畏的叫做“無畏施”;凡以真理告知大眾的叫做“法施”。布施可以度铿貪。
    第二是持戒,戒也有三種,即防止一切惡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饒益有情。菩薩最根本的戒是饒益有情戒,就是一切為了利益大眾,其余所有戒條都要服從這一條。持戒可以度毀犯。
    第三是忍辱,即為利益有情故,忍受毀罵打擊,以及饑寒等苦,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終不放棄救度眾生的志願。忍辱可以度嗔恨。
    第四是精進,即不懈息地努力於自度度他、自覺覺他的事業。精進可以度懈怠。
    第五是禅定。禅定可以度散亂。
    第六是般若,即智慧,為自覺覺他而修禅定和智慧。智慧可以度愚癡。 

【大勢至菩薩真言】

唵-散-髯髯-娑婆诃

ong san ran ran so po he 

【大勢至菩薩心咒】

嗡,巴雜,嘿,嗡,巴雜,詹雜,摩诃噜呵吶吽嘿。   
又譯音:   嗡,巴扎,嘿,嗡,巴扎,詹扎,摩诃噜卡吶吽嘿。  
 注音: ōng,bā  zhá,hēi, ōng,bā zhá,zhān zhá,mó hē lū kǎ nà hōng hēi 

【大勢至菩薩的寶瓶,化身,成就,及加持】
 
 
 
【大勢至菩薩像贊】
 
如子憶母勤念佛,  都攝六根耳聽著。
若依大士此開示,  因心各得契果覺。

  大勢至菩薩頭頂的肉髻上,有一寶瓶,和觀音菩薩的頭上不一樣。觀世音菩薩他那個帽子中間,有一尊立著的化佛像,而大勢至菩薩頭上的肉髻頂上,頂著一個寶瓶。盛諸光明,這盛字念作陳,裝也,他那瓶子裡面,裝著光明。他裝光明有什麼用?普現佛事,即種種的佛事,都能在那光明中顯現出來。例如念佛拜佛,或者講經說法,或是打齋供眾,凡是三寶的事,都叫做佛事,都能在那寶瓶的光明裡面現出來。
 
  大勢至菩薩另外一個德號,叫做無邊光菩薩,他的身光,能照見十方世界,而且他身上每一個毛孔的光,都能照見十方世界,他又何必在頭上頂一個瓶子,瓶子中裝光明現佛事呢?這有一個大原因在裡面。那瓶子裡面,最初不是盛著光明,是盛他父母的遺骨。他聽見阿彌陀佛說:父母的恩最重,當兒女的欲想報答父母恩,很難報答,必須自己修行辦道,把父母度脫三界,這樣才能報答父母恩。大勢至菩薩最初發心修道之時,他的父母早已棄世,若是父母在世,他還可以勸導父母信佛、修行,使父母了脫三界,可是他的父母已經棄世了,他想起來,這是最大的遺憾。他要怎樣才能報父母呢?於是將他父母的遺骨,用瓶子盛起來,頂在自己的頭上,來修行辦道,將自己修行辦道的功德,時時回向父母,祈求三寶加被他的父母能夠得道,超出三界。
  
  那時候大勢至菩薩初發心出家,還是個凡夫,他父母的遺骨,亦是凡夫的骨頭,因為大勢至菩薩勇猛精進辦道之故,他自己轉凡成聖,成了大菩薩。他每天修行辦道,每天給他父母回向,因此那瓶子裡面,他父母的遺骨,亦起了變化,本來他頭頂上的瓶子,是個凡夫用的瓶子,這時候,變成一個寶瓶,他那父母的遺骨,是凡夫的骨頭,這時候變了,變成一片光明——骨頭化了,化成光明。
  
  大勢至證了菩薩果,能運用種種神通變化,利益眾生,他父母的遺骨,變成了光明,亦能夠神通變化,普現佛事,利益眾生。他那頭上瓶子裡的光明,就是打從這樣來的。
 
------------------------------------------
 
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我在十八歲的時候,畢業於上海女子中學,我有一位叫張孝娟的女同學,住在西門潤安裡,是和我交誼最深的,她的母親張太太,把我當作她的親女兒一樣,所以我也以“阿母”叫她,常常放學後,我就住在孝娟家。
  
  民國二十五年、國歷十一月二十三日那天晚上,我也住在孝娟家,與孝娟睡一張床,中宵的時候睡著了,夢到觀世音菩薩立在一個小島上,島的四周都是大海,水天一色,觀世音菩薩身長丈許,璎珞莊嚴著,手裡拿著淨水瓶,就如同畫裡畫的一樣。我自己則在一葉小船上,小船駛近了小島,菩薩招收告訴我說:“大勢至菩薩,現在就在上海教化眾生,你怎麼昏迷,不去聽他講法呢?”,我當時不知道怎麼回答。菩薩又說:“印光和尚就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過四年教化因緣就完了啊。”,菩薩說完就消失了。這個時候,忽然起了驚濤駭浪,小船幾乎翻了。我大聲呼叫救命,這個時候孝娟把我推醒了,說:“信芳,你做什麼惡夢了?”,我就把夢告訴她了,我們都相互笑笑沒事了。
  
  第二天,我把夢告訴了孝娟媽媽張太太,並問她有沒有菩薩名叫大勢至,有沒有和尚叫印光,張太太一直信佛,大驚,說:“大勢至菩薩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啊,印光和尚的名字,我過去聽孝娟的父親說,是普陀山的得道高僧。”,我又問印光和尚現在在上海沒有,張太太說:“這個我也不知道”,我此時悶悶不解,又第二天,看《申報》,見報上登有丙子護國息災法會通告,才知道上海有人請印光和尚來上海在覺園主持法會。這個時候,才覺得這個夢如此奇特,我和孝娟、孝娟媽媽都驚詫得不得了。我們三人也就一起去了覺園,聽印光大師說法,三個人一同皈依了大師,大師賜我的法名是慧芬、張太太是慧范、孝娟是慧英。
  
  慚愧我自己業障深重,沒有能精進修行,現在已經有了孩子,整天終日忙忙碌碌,念佛求生淨土的事情也荒廢了,昨天得到一位姓蘇的朋友的信,說“印光大師已經在靈巖山坐化往生了。”,哀哉,大師已經走了,真的是化緣四年,竟然完全如夢中菩薩說得一樣。我也算是和大師有一段佛門的因緣,不能一句話也不說點,我流下淚寫下了這點不成文的字,寄到上海《覺有情半月刊》發表,藉以表達我對大師的哀悼!南無大勢至菩薩!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七日楊信芳記
  摘自《印光大師永思集》
 

---------------------------------------- 

【大勢至菩薩受記緣起】


 
  根據《悲華經》記載,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禀白佛陀:“世尊,如我以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初成佛道時,我必於時首先請佛轉大法輪。跟隨彼佛說法度化,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進入涅槃之後,直至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以及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所有,平等無異。”此時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淨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淨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淨莊嚴的世界,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無差別。
  
  據《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力,拔三塗苦,得無上樂,故名大勢至。”《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千,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是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於佛故名至。所以《悲華經》卷三說,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 

【大勢至菩薩念佛成就】

 

   大勢至菩薩以都攝六根,念佛法門而證道,他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覺、妙覺,由念佛至成道的52個階段;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大勢至菩薩於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門,而開示之。這超日月光佛,實際上就是阿彌陀佛。按《無量壽經》稱阿彌陀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號,阿彌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歸於阿彌陀佛一名,包含無遺。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圓頓直捷,甚深切要。大勢至菩薩於聞法後,嚴謹受教,精進修持,即由念佛而證得三昧。這便是大勢至往昔發心修行之因緣與證得念佛三昧之來源。此法門圓頓真捷,簡便易修。 

---------------------------------------- 

【大勢至菩薩化現形象】

  關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說,這位菩薩的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等,圓光四射的范圍是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至二百五十由旬。全身光量呈紫金色,也是照遍十方國土,讓有緣眾生親眼得見。只要見其一毛孔所放之光,就等於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淨妙光明,所以大勢至菩薩也名叫無量光菩薩。因為他一個毛孔的光,就與十方無量諸佛光明一樣地廣照無邊。就像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光遍照一切眾生一樣,此菩薩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處,具有使眾生脫離三途之苦的無上光明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思,就是智慧的大勢遍至十方。大勢至菩薩的天冠上有五百寶華,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皆能顯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大勢至菩薩的肉髻像紅蓮花,肉髻上有一寶瓶,內裡裝著智慧光明,用以濟度一切眾生。其他一切相好與觀世音菩薩正等無異。
  
  大勢至菩薩舉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而當大地震動的地方,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都顯得高尚莊嚴,其莊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大勢至菩薩坐下來時,本國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隨著勢力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三尊之分身,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於寶蓮座上,演說甚深妙法,以渡濟苦惱眾生。據《阿喇多羅陀羅尼阿噜力品》載,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菩薩之形體比觀世音菩薩略小。在密教胎藏界曼茶羅中,位於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於胸前,坐於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 

【十方諸佛菩薩殊勝力量總集:金剛手菩薩】



雲何此中隼,卒鹫頓生懼?誰有此妙力,除暗生歡喜?
思已望空際,喜見金剛手,願以此欣喜,遠罪隨密主!

  —— 《入菩薩行論》           


  大勢至菩薩又稱金剛手菩薩或秘密主,在密宗中金剛手代表金剛部,為諸佛意業,金剛手形象具有多種,最為常見的有一面二臂三目、頭帶骷髅冠表示五佛五智,身藍黑色,右手怒拳持金剛杵上舉,左手怒拳持金剛鉤繩當胸,下著虎皮裙,足右曲、左伸,立於般若烈焰之中,憤怒之像更顯現護持佛法的威力。金剛手統一切金剛護法。金剛手菩薩還是與顯教西方三聖中的大勢至菩薩同體而異名的菩薩。
  
  金剛手菩薩的金剛杵,是十方諸佛菩薩賜予威力灌頂的一種標志,據有關佛經記載,它的威力相當大。《佛說如來不可思議秘密大乘經》中(宋朝法護等翻譯),專門有一段講金剛杵的公案,晉美彭措法王如意寶講《八大菩薩傳記》時也提到過。當年佛陀在世時,一天金剛手菩薩等大小乘眷屬集聚在佛陀身邊。阿阇世王見金剛手菩薩手持金剛杵,好像很輕的樣子,就懷疑道:“這個金剛杵,到底有多重呢?”金剛手菩薩回答:“此杵不重不輕,它觀待於人心,沒有固定重量。在傲慢者面前顯得特別重,而在謙虛者面前顯得特別輕。”
  
  阿阇世王試了一下,但使盡全力,金剛杵也絲毫不動。本來他對自己的力氣頗具信心,因為他率軍作戰時,神勇無比,能降伏很多軍隊,但面對金剛杵時,卻不能動它分毫。他覺得特別稀有,就讓帝釋天試試。帝釋天以前與阿修羅作戰時,輕而易舉可拿起阿修羅王的大車,像風車般在空中回轉,但竟也動不了金剛杵。帝釋天又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試試,本來目犍連能把大海水放在手掌上,轉動世界就像用手指轉動硬幣般輕松,可以制止空中的日月運行,能把須彌山丟進梵天世界,但也無法移動小小的金剛杵。
  
  大家都非常驚訝,目犍連以為自己的神通退失了,就到佛陀面前詢問。佛陀說:“你的神通力並沒有減少。不過,由於菩薩的威力及其加持力,才使菩薩以下的任何人,使出多少力氣也不能移動這只金剛杵。”佛陀還說,聲聞和世間人比不上菩薩,菩薩有不可思議的威力,並宣講了菩薩因地時的修行十法,比如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終不肯捨棄正法;對人虛懷若谷,絕不在尚未得悟者面前,誇耀自己的證悟;憐憫許多弱小者,絕不毀損他們,等等。通過這十法因緣,成就了金剛手菩薩如是的威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唐天竺沙門般刺密谛譯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菩薩像贊】
如子憶母勤念佛,  都攝六根耳聽著。
若依大士此開示,  因心各得契果覺。
  
【大勢至菩薩偈贊】 
勢至菩薩德無疆,輔弼彌陀作慈航。
救苦直同觀自在,導西不異普賢王。
修因遍用根塵識,證果俱獲圓通常。
攝念佛人歸淨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勢至利生深,專主念佛法門。如子憶母憶世尊,直下即蒙恩。
 
因心果覺兩相契,立刻返本還源。都攝六根妙難論,願遍界流存。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淨宗法師

【淨土法門,沒有懷疑的餘地】

大家要聽明白,疑,要如理,要合理地懷疑才行。
我們修淨土法門,要懷疑,你懷疑阿彌陀佛,這才合理;你懷疑你自己,
不合理,就是膽大包天。
「哎呀!師父,我敢懷疑阿彌陀佛嗎?你還說懷疑阿彌陀佛是合理的?」
這個,分析給你聽:因為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說 :
「我能不能往生,我靠你,我既然信靠阿彌陀佛了,如果要懷疑就懷疑祂」,那
當然,不懷疑,就是不懷疑了。「阿彌陀佛,你有沒有慈悲,你有沒有願力,你能
不能救我?我念你的名號,你能不能救得了我?你有沒有成佛?」
祂說:「我救不了你,我不成佛。」祂成佛了,這就沒有懷疑的餘地了。
所以,我們這個淨土法門,你是沒有懷疑的餘地的,你要懷疑阿彌陀佛,
祂已經成佛了;你懷疑你自己,你不夠資格。是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信佛,就是信靠佛,真信、不懷疑。

【切願】
再講「切願」。「切願」就是說我們內心裏邊打定主意,決定要往生西方極
樂世界,沒有任何含糊、模棱兩可,說:「萬一不能往生,下一輩子再來。」那
不叫切願。切願就是跟這個娑婆世界一刀兩斷,我決定要往生西方的,在這個
世界是陪你們玩一玩的,時間不長,只有二十年、三十年,這個都是看得很虛
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們根本的願望,這個叫切願。
其 他 的 願 望,有 的 人 講:「 師 父 啊 ! 我 還 有 一 個 願,我 要 誦 一 千 卷《 金 剛
經 》, 還 沒 有 誦 完 , 我 還 有 什 麼 什 麼 願 … … 」 這 個 都 不 需 要 。 阿 彌 陀 佛 只 讓我
們發一個願——「願生我國」;釋迦牟尼佛只勸導我們發一個願——「願生 彼 國 」,
至 於 其 他 的,都 不 著 急,慢 慢 來,到 西 方 極 樂 世 界,經 典 有 得 你 念,你 想 念 哪
一 部 經 都 可 以 , 你 要 拜 哪 尊 佛 都 行 。 所 以 , 先 往 生 西 方 再 說 。  
這叫「真信切願」。













【坐船過海喻:是佛力,非自力】

「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
道理很簡單、很明白,我們只要肯上船,你就可以到彼岸;你能到彼岸,是船
的力量,不是自己本事,對不對?我們只要肯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就可以往
生西方極樂世界。
「信願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這兩個詞很重要,一個是
「道力」,一個是「佛力」,等一下會解釋。

【信願念佛即上願船】

也有的蓮友問:「只要上了南無阿彌陀佛大願船,肯定可以到彼岸,我也知
道。但是我就不知道我到底上了沒有?」這個是不是問題?
有的人講:「你念佛,念到心清淨了,你就上大願船了,你這樣可以到。」 
「師父,我沒達到心清淨,豈不是沒有上願船?」
印光大師在這裏告訴我們:「 信 願 念 佛 亦 然 」: 你 只 要 信 願 念 佛 , 就 上 了 阿 彌 陀 佛 大 願 船 , 沒 有 其 他
的。所 以 叫「 但 肯 上 船 」,「 肯 」就 是 你 願 意、自 願。信 願 念 佛,不 管 功 夫 深 、
功 夫 淺 , 都 上 了 大 願 船 ; 不 管 功 德 大 、 功 德 小 , 都 在 阿 彌 陀 佛 大 願 船 上 面 。  

【登船喻:重心要靠倒阿彌陀佛】

比如登船,你一隻腳在船上,一隻腳在岸上,看上去有一隻腳在船上,到底
你有沒有上船?是看你的重心。如果你重心在前腳,說明你上了船;如果重心在
後腳,你其實是在岸上。
看 看 我 們 的 心:你 看,我 們 在 世 間 要 做 事,要 照 顧 孫 子、兒 女,我 們 也 在
念 佛,看 上 去 大 家 都 差 不 多,但 是 最 後 到 極 樂 世 界 點 名 報 到 的 時 候,有 的 來 了,
有 的 沒 有 來 。「 哎 ! 在 娑 婆 世 界 他 們 都 念 佛 啊 ! 為 什 麼 有 的 來 了 , 有 的 沒 有
來 ? 」 不 一 樣 啊 ! 因 為 有 的 人 , 他 的 重 心 在 前 腳 , 在 阿 彌 陀 佛 的 船 上 面 ; 有
的 人 也 是 在 念 佛 , 他 後 面 那 隻 腳 站 在 娑 婆 世 界 , 站 得 穩 當 得 很 , 前 面 的 腳 只
是 做 一 個 假 動 作 , 並 沒 有 在 阿 彌 陀 佛 的 大 願 船 上 , 這 就 不 能 夠 往 生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  
我 們 念 佛 , 整 個 的 重 心 要 靠 倒 阿 彌 陀 佛 — — 就 是 「 信 願 」, 確 實 願 意 去 往
生。在 這 個 娑 婆 世 界 是 隨 緣 度 春 秋,在 娑 婆 世 界 這 一 隻 腳 要 成 為 虛 步,不 成 為
實 步;極 樂 世 界 那 一 隻 腳 要 是 實 步,不 要 是 虛 步,這 樣 才 說 明 你 上 了 願 船 了 。 
你看我們法師在這裏要照應寺院,又要去照應信眾,但是他心裏邊「我就
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好像是在忙世間的事情,不影響他,他到時候自然
而然地瀟灑往生。
如果你兒女、孫子都擺在第一位,念佛只是做一個表面工作,「南無阿彌陀
佛……」,也撥珠子念幾句,恐怕不管用,因為你的心沒有靠倒南無阿彌陀佛,
你沒有真的願意去往生,都是在表面上做功夫,一遇到大病小災了,就後退,「哎
呀,阿彌陀佛,你保佑我再多活幾年!」不是保佑他往生,「阿彌陀佛,我不願
意往生!」——葉公好龍啊。我希望我們在座的蓮友,不要做葉公。

【葉公好龍喻:沒有真信切願】
什麼叫葉公好龍,你們知道嗎?葉公,他是個姓葉的老先生,他很喜歡龍,
在家裏畫的也是龍,刻的也是龍,貼的也是龍,怎麼樣都是龍。他這麼誠心,
龍王就感動了,有一天,外邊是晴空一片,突然之間,電閃雷鳴,龍來了,龍
來就風雨跟著相隨而來,「嘩-」,電閃雷鳴,一條龍從天上飛到他的窗前,說:
「葉先生,你很喜歡我,我來了。」這條龍從窗戶一伸頭,葉先生一看,「哎呀!
我的媽呀!」當下嚇暈過去了,嚇死了。真龍來了,他害怕了--葉公好龍是
假的。他好那個牆上畫的,不是好那個真龍。
我們很多人嘴上講:「阿彌陀佛,我願意去往生!」結果得了癌症要死的時
候,這是往生的前兆,他害怕了,他不願往生了;豈不是葉公好龍?所以,各
位不要做念佛的葉公。
這說明什麼?他雖然也在念佛,但是不具足信願,沒有真信切願,沒有上
阿彌陀佛的大願船。


西方合論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十 印祖指看
明荷葉庵石頭道人袁宏道撰述 明雙徑沙門如奇標旨
清蕅益沙門智旭評點

第二緣起門
  夫樂鮑肆者。不念檀旃非實不念。以不厭故。乍使引之晤室。熱旃炙沈。不終日
而悲其昔之穢。厭離之不早也。夫生死臭穢。愈於鮑肆。眾生貪嗜。倍彼蠅蚋。諸佛
為鬻香長者。見一輩人天。沒溺濁海能不惻然。是故阿彌導師。廣開香嚴之肆。釋迦
慈父。確指淨域之門。盡大地無非貧兒。一佛號便為資本。欲驗誠言。莫離十念。塞
鼻膻腥。久當自厭。今約西方起教。略分十義。
  一一大事故 二宿因深故
  三顯果德故 四依因性故
  五順眾生故 六穢相空故
  七勝方便故 八導二乘故
  九堅忍方故 十示真法故
  一一大事者。眾生處五濁世。如因處獄。但以罪之輕重。受等不等罰。或干小法
。或投極網。辜雖不同。至於縲絏之苦。笞杖之罰。未有一人得免者何也。以入獄者
皆罪人。處人天者。皆是業報。分段之身故也。然罪人一入獄。未有時刻不求出離者
。則以知獄之煎苦。難忍難堪棘牆之外。更有許大安樂世界故也。今眾生以煩惱為家
。以生死為園觀繫心衣冠之囚長。適情金玉之桁楊。豈知大鐵圍山。是我棘牆三界。
法場之外。各各自有家鄉田地也。諸佛憫此。酸心痛骨。是故為分別淨穢。指以脫歸
路程。而歲久拋棄之人。了無歸處。諸佛又大建宅舍以安之。一則往來獄門。為治道
途。一則長伺獄外。修飾旅館。如是之恩。何身可報。嗟夫燭三界之長夜。揭億生之
覆盆。諸佛既不惜垂手。眾生獨何苦戀戀也。經曰。如來為一大事。出現於世。大事
者。即此事也。眾生種種。反戀此毛頭許事。以小易大。甘心瘦死何哉。
  二宿因深者。有三。一者正因。二者正願。三者正行。一正因者。即是三世諸佛
與諸有情。自清淨體。如萬象依空。山川依地。穀依種子。花果依仁。若無此因。佛
果不成。何以故。一切悲智。純依此因而得建立。故長者合論曰。如來藏身。即法身
也。諸福智海。莫不居中。故稱為藏。若不見法身。一切福智。大慈大悲。悉皆不辦
。總屬生滅。法身者。即正因是。二正願者。如本經。法藏比丘於自在王如來所。發
四十八大願。一願不成不取菩提。此是依自性無量悲智。發如是不可思議願力。非是
心外見有眾生。發願欲度。以眾生非心外故。三正行者。如本經言。發是願已。如是
安住種種功德。修習如是菩薩行。經於無量無數億那由他百千劫內。又如一向出生菩
薩經云。阿彌陀佛昔為太子。聞此微妙法門。奉持精進七千歲中。脅不至席。不念愛
欲財寶。不問他事常獨處止意不傾動。復教化八千億萬那由他人。得不退轉。此是自
性行持。自性精進。非是有作有為功德。雖歷億劫。不離一念。以微妙法門。離一切行一切劫故。是謂正因。正行正願。如伊三點。缺一不成。非是作得。非不作得故。
先德云。根深果茂。源遠流長。宿因既深。教起亦大。誠然乎哉。
  三顯果德者。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諸佛如來。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
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
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
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是故當知。一切諸佛
。取佛果者。依於眾生。若無眾生。佛果不成。譬如漢王以救民故而有百戰。以百戰
故登大寶位登寶位故。百姓樂業。若無百姓即無如上等事。究而論之。凡行一德一事
一利一名者。若無眾生。皆悉不成。是故我無眾生。即不成我。眾生是依。我即是正
。眾生是正。我即是依。人我平等。依正無礙。是法爾故。法爾者。即自然果德故。
若向外建立。即不成果義。
  四依因性者。一切眾生。皆有如是淨性。譬一精金。冶為釵釧及溺器等。金性是
一。溺器者是器。具穢非金穢故。若加銷治。為種種玩好等物。金亦不易。生佛亦然
。同一淨性。但以釵釧溺器。而有差別。非是性異。是故博地凡夫。十念即生者。以
本淨故。阿彌陀佛。欲攝受是眾生即攝受者。以眾生本淨故。如鏡中之光。不從磨得
。生淨土者。非是行願及與念力。所能成就。何以故。念行如鑪錘等。但能銷金。無
別有金生故。
  五順眾生者。謂樂兒童者。當以餅果。樂婦女者。必用綺羅。一切眾生所重。惟
寶玉衣食。是故有自然七寶。及與樓閣妙麗衣服飲食等事。譬諸火宅諸兒。非羊鹿等
車。決不肯出。出已純與大車。今釋迦如來。順眾生情見。說阿彌陀七寶淨土。秖為
眾生見境如是。合如是說。眾生生已。各各自見細妙淨相。無可比喻。方知琉璃[王
*車]璖瑪瑙。猶如瓦礫。如達官貴人。向田舍兒。說王宮精嚴。姑就彼人所極珍異者
為比。向非情量所及。如對生盲說色。亦無所用其方比矣。
  六穢相空者。如智論曰。譬如人有一子。喜在不淨中戲。聚土為穀。以草木為鳥
獸。而生愛著。人有奪者。瞋恚啼哭。其父知已。思惟此子。今雖愛著。此事易離。
小大自休。何以故。此物非真故。菩薩亦如是。觀眾生愛著不淨臭身。及種種五欲。
若信等五根成就時。即能捨離。若小兒所著。實是真物。雖復年至百歲。著之轉深。
若眾生所著物實有者。雖得五根。亦不能捨。以諸法皆空誑不實故。故得捨離。如來
為眾生說淨土亦爾。以眾生所著非實。即易為訓化故。如人少時悅色。壯歲營官。老
年嗜利。若是實可好著。不應年變月易。以變易故。說淨土時。亦悅亦營亦嗜。如夢
中人。喚之即醒。若夢實者。雖喚無益。以俱非實。是故諸佛為一切眾生。說如是法
門。
  七勝方便者。為此方便。非是自力。亦非他力。緣自性海中。具有如是自在功德
。一切現成。是故一句聖號。無復煩詞。十念功成。頓超多劫。如萬竅怒號力。在扶搖。因竅顯故。如幽谷洞明。功在晨曦。因谷見故。如一綫之蟻孔。能穿連山之堤。
是水之力。非蟻力故。又如一葉之葦席。能運萬斛之舟。是風之力。非葦力故。總之
皆是法界性海。無作無為。不思議力所現。非自非他。一切具足。故有如是殊勝方便
。是謂捷中之捷徑中之徑。舍此不修。是真愚癡。
  八導二乘者。二乘避境趨寂。證假涅槃。不得如來法身。受業惑苦。一者無明住
地。不得至見煩惱垢濁習氣臭穢究竟滅盡淨波羅蜜果。二者因無明住地。有虛妄行。
未除滅故。不得至見無作無行我波羅蜜果。三者因微細虛妄。起無漏業。意生諸陰。
未除盡故。不得至見極滅遠離樂波羅蜜果。四者變易生死。斷續流滅不得至見極無變
易常波羅蜜果。以是四種業惑。未證真理。如來憫之。教令回斷滅心。修淨土行。令
知即空不斷。即有不常。乘大乘智。入涅槃海。
  九堅忍力者。龍樹菩薩曰。童子過四歲以上。未滿二十。名為鳩摩羅伽地。若菩
薩初生菩薩家者。如嬰兒得無生法忍。乃至十住地。離諸惡事。名為鳩摩羅伽地。欲
得如是地。當學般若波羅蜜。常欲不離諸佛。問曰。菩薩當化眾生。何故常欲不離諸
佛。答曰。有菩薩。未入菩薩位。未得阿鞞跋致。受記莂故。若遠離諸佛。便壞諸善
根。沒在煩惱。自不能度。安能度人。如人乘船。中流壞敗。欲度他人。反自沒水。
又如小湯投大氷池。雖消少處。反更成氷。菩薩未入法位。若遠離諸佛。以少功德。
無方便力。欲化眾生。雖少利益。反更墜落。以是故新學菩薩。不應遠離諸佛。問曰
。若爾者。何以不說不離聲聞辟支佛。聲聞辟支佛。亦能利益菩薩。答曰。菩薩大心
。聲聞辟支佛。雖有涅槃利益。無一切智故。不能教道菩薩。諸佛一切種智故。能教
導菩薩。如象沒泥。非象不能出。菩薩亦如是。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同大道故。
故說菩薩。常欲不離諸佛。復次菩薩作是念。我未得佛眼故。如盲無異。若不為佛所
引導。則無所趣。錯入餘道。設聞佛法。異處行者。未知教化時節。行法多少。復次
菩薩見佛。得種種利益。或眼見心清淨。若聞所說。心則樂法。得大智慧。隨法修行
。而得解脫。如是等值佛。無量益利。豈不一心常欲見佛。譬如嬰兒不應離母。又如
行道。不離糧食如大熱時。不離涼風冷水。如大寒時。不欲離火。如度深水。不應離
船。譬如病人。不離良醫菩薩不離諸佛。過於上事。何以故。父母親屬知識人天王等
。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諸菩薩。離諸苦處。住世尊之地。以是因緣故。菩薩常不
離佛。問曰。有為之法。欺誑不真。皆不可信。云何得如願不離諸佛。答曰。福德智
慧具足故。乃應得佛。何況不離諸佛。眾生有無量劫罪因緣故。不得如願。雖行福德
。而智慧薄少。雖行智慧。而福德薄少。故所願不成。菩薩求佛道故。要行二忍。生
忍法忍。行生忍故。一切眾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罪。得無量福德。行法忍故。
破諸法無明。得無量智慧。二行合和故。何願不得。以是故。菩薩世世常不離諸佛。
復次菩薩。常愛樂念佛故。捨身受身。恒得值佛。譬如眾生習欲心重受婬鳥身。所謂
孔雀鴛鴦等。習瞋恚偏多。生毒蟲中。所謂惡龍羅剎蜈蚣毒蛇等。是菩薩心。不貴轉輪聖王。人天福樂。但念諸佛。是故隨心所重。而受身形。復次菩薩。常善修念佛三
昧因緣故。所生常值諸佛。天如或問曰。禪宗悟達之士。既曰見性成佛。焉肯復求淨
土。答曰悟達之士。政願求生。汝但未悟。使汝既悟。淨土之趨。萬牛莫挽。問曰。
學者但患大事不明。大事既明。當行佛教。隨類化身。入泥入水不避生死。廣度生靈
。何故求生淨土。厭苦趨樂。答曰。汝將謂一悟之後。習漏永除。便得不退轉耶。將
謂一悟之後。更無遍學佛法。修行證果等事耶。將謂一悟之後。便可上齊諸佛。入生
死不受障緣之所撓耶。審如是。則諸大菩薩。修六度萬行。動經恒河沙數劫者。是皆
愧汝。古教有云。聲聞尚有出胎之昧。菩薩亦有隔陰之昏。況近時薄解淺悟。自救不
了者。縱有悟處深遠。見地高明。行解相應。志在度人者。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
。居此濁惡。化此剛強。此亦先聖之所未許。如以未完不固之舟。濟多人於惡海。自
他俱溺其理必然。故往生論云。欲遊戲地獄門者。必生彼土。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
。救苦眾生。以此因緣。求生淨土。又先聖有云。未得不退轉位。不可混俗度生。未
得無生法忍。要須常不離佛。譬如嬰兒。常不離母。又如弱羽。只可傳枝。今此國中
。釋迦已滅。彌勒未生。四惡趣苦。因果牽纏。外道邪魔。是非扇亂。美色淫聲之相
惑。惡緣穢觸之交侵。既無現佛可依。又被境緣所撓。初心悟達之人。尠有不遭其退
敗者。所以世尊殷勤。指歸極樂。良有以也。蓋彼彌陀現在說法。樂土境緣。種種清
淨。倘依彼佛。忍力易成。高證佛階。親蒙授記。然後出化眾生。去來無礙。多見今
之禪者。不究如來之了義。不知達磨之玄機。空腹高心。習為狂妄。見修淨土。則笑
之曰。彼學愚夫愚婦之所為。余嘗論其非鄙愚夫愚婦。乃鄙文殊普賢龍樹馬鳴等也。
非特自迷正道。自失善根。自喪慧身。自亡佛種。且成謗法之業。又招鄙聖之殃。佛
祖視為可哀憐者。於是永明和尚。深憐痛哀。剖出心肝。主張淨土。既以自修。又以
化世。故其臨終有種種殊勝相現。舍利鱗砌。徑生極樂上品。乃至閻羅以為希有圖像
禮敬。夫永明既悟達磨直指之禪。又能致身於極樂上品。以此解禪者之執情。以此為
末法之勸信。是真大有功於宗教者。豈特永明為然。如死心新禪師。作勸修淨土之文
。又如真歇了禪師。作淨土說有云。洞下一宗。皆務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
。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機。又云。宗門大匠。已悟不空有
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以淨業見佛。簡易于宗門故。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禪。
皆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能入。至如天衣懷禪師。圓照本禪
師。慈受深禪師。南嶽思禪師。法照禪師。淨靄禪師。淨慈大通禪師。天台懷玉禪師
。梁道珍禪師。唐道綽禪師。毘陵法真禪師。姑蘇守納禪師。北磵簡禪師。天目禮禪
師等諸大老。皆是禪門宗匠。究其密修顯化。發揚淨土之旨。則不約而同。廣如彼文
。不能盡錄。是故當知。禪宗密修。不離淨土。初心頓悟。未出童真。入此門者。方
為堅固不退之門。
  十示真法者。一切修行法門。言空即斷。言有即常。未為究竟。唯此念佛三昧。
即念而淨。淨非是無。即淨而念。念非是有。達淨無依。即是念體。了念本離。即是
淨用。是故非淨外有念。能念于淨。若淨外有念。念即有所。所非淨故。非念外有淨
。能入諸念。若念外有淨。淨即有二。二非淨故。當知諸佛。順寂滅心。而嚴淨土。
是故念淨土者。當入一切寂滅門。諸佛順常樂我淨心。而嚴淨土。是故念淨土者。當
入一切常樂我淨門。諸佛順平等眾生心。而嚴淨土。是故念淨土者。當入一切平等眾
生門。諸佛順大悲智業。而嚴淨土。是故念淨土者。當入一切大悲智業門。諸佛順無
作無為不可思議業。而嚴淨土。是故念淨土者。當入一切無作無為不可思議門。諸佛
順塵勞煩惱性。而嚴淨土。是故念淨土者。當入一切塵勞煩惱門。諸佛順微塵芥子相
。而嚴淨土。是故念淨土者。當入一切微塵芥子門。以上諸大法門。但一聲阿彌陀佛
。皆悉證入。亦無能證所證之相。若不爾者。則是有餘之淨。念佛三昧即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