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善同歸集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曰。祖師云。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體。涅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如何勸修。故違祖教。答祖意據宗。教文破著。若禪宗頓教。泯相離緣。空有俱亡
。體用雙寂。若華嚴圓旨。具德同時。理行齊敷。悲智交濟。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
別之義不虧。普賢以行嚴理。根本之門靡廢。本末一際。凡聖同源。不壞俗而標真。
不離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沒生死。運悲心而不滯涅槃。以三界之有。為菩提之用。
處煩惱之海。通涅槃之津。夫萬善是菩薩入聖之資糧。眾行乃諸佛助道之階漸。若有
目而無足。豈到清涼之池。得實而忘權。奚昇自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輔翼。
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華會三歸一。萬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無二。眾行咸歸種智
。故華嚴經云。第七遠行地。當修十種方便慧殊勝道。所謂雖善修空無相無願三昧。
而慈悲不捨眾生。雖得諸佛平等法。而樂常供養佛。雖入觀空智門。而勤集福德。雖
遠離三界。而莊嚴三界。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焰。而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瞋癡煩惱焰。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曰。祖師云。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體。涅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如何勸修。故違祖教。答祖意據宗。教文破著。若禪宗頓教。泯相離緣。空有俱亡
。體用雙寂。若華嚴圓旨。具德同時。理行齊敷。悲智交濟。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
別之義不虧。普賢以行嚴理。根本之門靡廢。本末一際。凡聖同源。不壞俗而標真。
不離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沒生死。運悲心而不滯涅槃。以三界之有。為菩提之用。
處煩惱之海。通涅槃之津。夫萬善是菩薩入聖之資糧。眾行乃諸佛助道之階漸。若有
目而無足。豈到清涼之池。得實而忘權。奚昇自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輔翼。
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華會三歸一。萬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無二。眾行咸歸種智
。故華嚴經云。第七遠行地。當修十種方便慧殊勝道。所謂雖善修空無相無願三昧。
而慈悲不捨眾生。雖得諸佛平等法。而樂常供養佛。雖入觀空智門。而勤集福德。雖
遠離三界。而莊嚴三界。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焰。而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瞋癡煩惱焰。
雖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自性無二。而隨心作業無量差
別。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虛空。而能以清淨妙行莊嚴佛土。雖知諸佛法身本性無身。而
以相好莊嚴其身。雖知諸佛音聲性空寂滅不可言說。而能隨一切眾生出種種差別清淨
音聲。雖隨諸佛了知三世惟是一念。而隨眾生意解分別。以種種相種種時種種劫數而
修諸行。維摩經云。菩薩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
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
古德問云。萬行統惟無念。今見善見惡。願離願成。疲役身心。豈當為道。答此離念
。而求無念。尚未得真無念。況念無念。而無閡乎。又無念但是行之一。豈知一念頓
圓。如上所引。佛旨煥然。何得空腹高心。以少為足。擬欲蛙嫌海量螢掩日光乎
問泯絕無寄。境智俱空。是祖佛指歸。聖賢要路。若論有作。心境宛然。憑何教
文。廣陳萬善。答諸佛如來一代時教。自古及今。分宗甚眾。撮其大約。不出三宗。
一相宗。二空宗。三性宗。若相宗多說是。空宗多說非。性宗惟論直指。即同曹溪見
性成佛也。如今不論見性。罔識正宗。多執是非。紛然諍競。皆不了祖佛密意。但徇
言詮。如教中或說是者。即依性說相。或言非者。是破相顯性。惟性宗一門。顯了直
指。不說是非。如今多重非心非佛非理非事泯絕之言。以為玄妙。不知但是遮詮治病
之文。執此方便。認為標的。却不信表詮直指之教。頓遺實地。昧却真心。如楚國愚
人認雞作鳳。猶春池小兒執石為珠。但任淺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迷空方便。豈識
真歸
別。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虛空。而能以清淨妙行莊嚴佛土。雖知諸佛法身本性無身。而
以相好莊嚴其身。雖知諸佛音聲性空寂滅不可言說。而能隨一切眾生出種種差別清淨
音聲。雖隨諸佛了知三世惟是一念。而隨眾生意解分別。以種種相種種時種種劫數而
修諸行。維摩經云。菩薩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
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
古德問云。萬行統惟無念。今見善見惡。願離願成。疲役身心。豈當為道。答此離念
。而求無念。尚未得真無念。況念無念。而無閡乎。又無念但是行之一。豈知一念頓
圓。如上所引。佛旨煥然。何得空腹高心。以少為足。擬欲蛙嫌海量螢掩日光乎
問泯絕無寄。境智俱空。是祖佛指歸。聖賢要路。若論有作。心境宛然。憑何教
文。廣陳萬善。答諸佛如來一代時教。自古及今。分宗甚眾。撮其大約。不出三宗。
一相宗。二空宗。三性宗。若相宗多說是。空宗多說非。性宗惟論直指。即同曹溪見
性成佛也。如今不論見性。罔識正宗。多執是非。紛然諍競。皆不了祖佛密意。但徇
言詮。如教中或說是者。即依性說相。或言非者。是破相顯性。惟性宗一門。顯了直
指。不說是非。如今多重非心非佛非理非事泯絕之言。以為玄妙。不知但是遮詮治病
之文。執此方便。認為標的。却不信表詮直指之教。頓遺實地。昧却真心。如楚國愚
人認雞作鳳。猶春池小兒執石為珠。但任淺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迷空方便。豈識
真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