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劉宋西域三藏法師彊良耶舍 譯
觀經四帖疏 善導大師集記

『見此事時,當起自身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蓮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與十二部經合。』『若出定之時,憶持不失,見此事已,名見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為普觀想,名第十二觀。』『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十二就普觀中。亦先舉。次辨。後結。即有其六。一從見此事時已下。正明牒前生後。二從當起自心下至皆演妙法已來。正明凝心入觀即常作自往生想。即有其九。一明自生想。二明向西想。三明坐華想。四明華合想。五明華開想。六明寶光來照身想。七明既蒙光照作眼開想。八明眼目既開作見佛菩薩想。九明聞法想。
 
三從與十二部經合下至不失已來。正明定散無遺守心常憶。一則觀心明淨。二則諸惡不生。由內與法樂相應。外則無三邪之障。四從見此事已下。明觀成之益。五從是為下。總結。六從無量壽下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已來。正明重舉能觀之人即蒙彌陀等三身護念之益。斯乃群生注念願見西方依正二嚴。了了常如眼見。上來雖有六句不同。廣解普觀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無邊福,況復觀佛,具足身相?』『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華,如上所說。』『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是為雜想,名第十三觀。』
 
十三就雜想觀中。亦先舉。次辨。後結。即有其十一。一從佛告阿難已下。正明告命結勸生後。二從先當觀於一丈六已下。正明觀像以表真想水以表地。此是如來教諸眾生易境轉心入觀。或在池水華上。或在寶宮寶閣內。或在寶林寶樹下。或在寶臺寶殿中。或在虛空寶雲華蓋之內。如是等處一一住心想之。皆作化佛想。為令機境相稱易得成故也。
 
三從如先所說下至非心力所及已來。正明境大心小卒難成就。致使聖意悲傷勸觀於小。四從然彼如來下至必得成就已來。正明凡心狹小聖量彌寬。注想無由。恐難成就。斯乃不以小故難成。不由大故不現。直是彌陀願重。致使想者皆成。
 
五從但想佛像下至具足身相已來。正明比校顯勝。想像尚自得福無量。何況觀於真佛者得益之功更甚。六從阿彌陀下至丈六八尺已來。正明能觀所觀佛像雖身有大小。明皆是真。即有其三。一明彌陀身通無礙。隨意遍周。言如意者有二種。一者如眾生意隨彼心念皆應度之。二者如彌陀之意五眼圓照六通自在。觀機可度者。一念之中無前無後身心等赴三輪開悟。各益不同也。二明或現大身或現小身。三明身量雖有大小皆作真金之色。此即定其邪正也。
 
七從所現之形已下。正明身雖大小有殊。光相即與真無異。八從觀世音菩薩已下。正明指同前觀。佛大侍者亦大。佛小侍者亦小。九從眾生但觀首相已下。正明勸觀二別。云何二別。觀音頭首上有一立化佛。勢至頭首之上有一寶瓶。十從此二菩薩已下。正明彌陀觀音勢至等宿願緣重。誓同捨惡等至菩提。影響相隨遊方化益。十一從是為下總結。上來雖有十一句不同。廣解雜想觀竟。
 
上從日觀下至雜想觀已來。總明世尊答前韋提第四請云教我思惟正受兩句
 
總讚云。初教日觀除昏闇。想水成冰淨內心。地下金幢相映發。地上莊嚴億萬重。寶雲寶蓋臨空轉。人天音樂互相尋。寶樹垂瓔間雜果。池流德水注華中。寶樓寶閣皆相接。光光相照等無蔭。三華獨迴超眾座。四幢承縵網珠羅。稟識心迷由未曉。住心觀像靜坐彼。一念心開見真佛。身光相好轉彌多。救苦觀音緣法界。無時不變入娑婆。勢至威光能震動。隨緣照攝會彌陀。歸去來。極樂安身實是精。正念西歸華含想。見佛莊嚴說法聲。復有眾生心帶惑。緣真上境恐難成。致使如來開漸觀。華池丈六等金形。變現靈儀雖大小。應物時宜度有情。普勸同生知識等。專心念佛向西傾。
 
又就前請中。初從日觀下至華座觀已來。總明依報。二從像觀下至雜想觀已來。總明正報。上來雖有依正二報不同。廣明定善一門義竟。
 
觀經正宗分定善義卷第三
 
觀經正宗分散善義卷第四
 
△從此已下次解三輩散善一門之義。就此義中即有其二。一明三福以為正因。二明九品以為正行。今言三福者。
 
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曾來未聞佛法。但自行孝養仁義禮智信。故名世俗善也。
 
第二福者此名戒善。就此戒中即有人天聲聞菩薩等戒。其中或有具受不具受。或有具持不具持。但能迴向盡得往生。
 
第三福者名為行善。此是發大乘心凡夫自能行行兼勸有緣。捨惡持心迴生淨土。又就此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單行世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戒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迴亦得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惡邪見闡提人也。言九品者至文當辨應知。今略料簡三福差別義意竟。
 
△十四就上輩觀行善文前總料簡即為十一門。一者總明告命。二者辨定其位。三者總舉有緣之類。四者辨定三心以為正因。五者正明簡機堪與不堪。六者正明受法不同。七者正明修業時節延促有異。八者明迴所修行願生彌陀佛國。九者明臨命終時聖來迎接不同。去時遲疾。十者明到彼華開遲疾不同。十一者明華開已後得益有異。今此十一門義者約對九品之文。就一一品中皆有此十一。即為一百番義也。又此十一門義就上輩文前總料簡亦得。或就中下輩文前各料簡亦得。又此義若以文來勘者。即有具不具。雖有隱顯。若據其道理悉皆合有。為此因緣故須廣開顯出。欲令依行者易解易識也。上來雖有十一門不同。廣料簡上輩三品義意竟。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