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淨宗法師

17、妄想 
 

 

我們念佛,凡夫都有妄想雜念,那麼怎麼對治它呢?這裏提供一個印光大
師的說法給大家參考:









妄想起來了,你不要理它,你還接著念「南無阿彌陀佛」,它就消失掉 了 。
如 果 你 老 是 想:「 我 怎 樣 把 你 對 付 住 … … 」,便 形 成 了 一 個 對 手,這 樣會妄上增
加妄念。
印光大師打了一個比喻:























「 小 人 」本 來 是 指 過 去 大 家 庭 裏 的 僕 傭,現 在 來 說,像 我 們 各 位 做 奶 奶 的
帶 小 孫 子,這 小 孫 子 有 時 候 無 理 取 鬧,你 用 剛 法 打 他,越 打 他 哭 鬧 得 越 凶;你
用 柔 法 哄 他,越 哄 他 越 是 無 理 要 求;弄 得 你 沒 有 辦 法。你 不 理 他,他 哭 一 哭 ,
自 己 就 不 哭 了 , 找 玩 具 去 玩 去 了 ; 他 鬧 一 鬧 , 自 己 去 找 小 朋 友 去 了 。  
我們的妄想也這樣,你如果用猛利的方法,強制地克服、壓制它,它那 個
反 彈 的 力 量 就 更 大;你 如 果 柔 軟 安 慰,隨 順 它,那 就 會 順 著 妄 想 打 滾,一路到
底。那怎麼辦呢?你就不理它,就是一句佛號,穩穩當當地放在 心 中 , 像 一 個
標 杆 一 樣,就 這 一 句 佛 念 下 去,它 就 沒 有 了;它 再 來,你 還是一句佛,這個大
家要自己去感受。
你只要理它,不管是剛法,還是柔法,都是損失多、利益少。
你就好像沒看到、沒聽到一樣,它就沒辦法了。所以,我們如果念佛心中
 

 
 



起妄想雜念,你不用擔心,你還是提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何況阿彌陀佛並不要求說「你一定要沒有妄想雜念才救度你」,沒有關係。
我們知道說念佛一定往生,有妄想也「南無阿彌陀佛」,沒有妄想還是「南無阿
彌陀佛」,它就沒有辦法,不能夠來禍害我們。

18、耳聽 


心、口、耳這三個都很清楚。

這都是大師自己的體會,我們也可以來實行。
有的人念佛,貪多、貪快,但是他念得含糊不清,很快過了。大師說:這
樣,就是太草率了。你不如踏踏實實的,一句一句,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
清楚,耳朵聽得清楚,這樣很穩定。
從 伏 除 妄 想 的 角 度 來 說,攝 耳 諦 聽 與 隨 口 滑 過,功 效 相 差 很 大。當 然,阿
彌 陀 佛 沒 有 要 求 說 「 你 一 定 要 這 樣 才 能 往 生 」, 你 能 有 信 願 、 念 名 號 , 都 往 生
的,從 早 到 晚 你 只 要 念 就 好。只 是 我 們 自 己 念 佛,希 望 心 中 比 較 穩 定、比 較 安
和、比 較 妄 念 不 那 麼 多,那 麼 就 有 一 定 的 方 法,這 是 印 光 大 師 推 薦 的 方 法。我
們 就 一 句 一 句 地 念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 」, 穩 穩 當 當 , 一 個 字 一 個 字 很 清 楚 ; 你 不 發 聲 , 在 心 裏 , 也 很 清
楚 。 這 樣 很 快 心 裏 就 穩 當 下 來 了 。  
 
 
 
 
如果你這樣自己念自己聽,還是妄想太多了,還是沒辦法,那麼又給你提
供一個辦法,就叫「十念記數」。
十念記數就是每一句你念得清楚、聽得清楚,三句、三句、四句,這樣十
句一個輪迴,不是要扳指頭算,也不是心裏邊念邊數,「南無阿彌陀佛 」,一,「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二 , 不 是 這 樣 。 就 是 心 來 記 , 這 樣 你 的 心 力 就集中在這句名號
上。


19、掐珠 


行走、住立,可以用念珠,幫助提起佛號,如果有礙的話,只一句句念就
可以了。靜坐念佛,不必用念珠。現在有人用記數器,道理一樣。



20、記數 

計數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懈怠和退墮,如果沒有這個心,你不記數也行。不
過還是鼓勵大家記數,記數不是為了貪多,是為了防懈怠,為了讓我們念佛相
續。也是穩穩當當地念,穩穩當當地記。
 
 
 

21、取捨 
 
禪宗的法門,講自性平等,無取無捨,無是無非,平等如是。你如果有分
別,有取捨,這就錯了。因為這是禪宗,「取捨皆非」,不取不捨。
「念佛一法,取捨皆是」:取什麼?捨什麼?捨娑婆取極樂,捨自力取佛力,
捨難行取易行,捨雜行取專念,捨輪迴取佛果。所以,淨土法門取和捨都對!
為什麼呢?因為:


參禪是專門要體究自心的平等之理。自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個你到哪裡取、到哪裡捨呢?捨也沒法捨,取也沒法取,不生不滅、不垢不
淨嘛!
念佛固然不違自性平等之理,但必須外仗佛力以顯發。你要靠佛力,必須
要取佛力,這是兩種不同的法門。
所 以,我 們 學 淨 土 法 門 的 人,寧 願 執 著 一 些,不 是 執 著 世 間 的 事 - -「 執
持名號」,執取名號。
經 常 聽 到 有 人 用 禪 理 妄 破 念 佛,說 念 佛 是 執 著,佛 法 講 不 執 著,而 我 們 一
些 念 佛 人,自 己 也 不 明 理,也 跟 在 後 面 附 和,搞 到 後 來 因 藥 成 病,甚 至 連 生 活
中 的 小 事 都 不 會 處 理 了。所 以 說,參 禪 一 法,很 不 適 合 一 般 人 的 根 機。念 佛 法
門,巧 順 凡 夫 分 別 執 取 的 心 性 特 點,你 凡 夫 就 過 凡 夫 的 日 子,老 老 實 實 來 念 佛
就 好 , 不 要 好 說 半 通 不 通 的 佛 理 , 以 及 做 不 到 的 大 話 。  
 

 
 
22、念死 
 

我們為什麼這句佛號提不起來?就是不知道自己要死,老覺得自己在這個
世界上還能活幾百年的樣子。
想到「隨時無常會到,我有三惡道的罪業,我要墮落!」這樣你的心自然
就很懇切。想到「我已經死了,兒孫等一切盤算心思,都用不著了。」這樣自
然就放得下,當下心裏就很清涼,就一句句念佛。


23、發心 

念佛人要發心,發什麼心呢?





















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這個心一旦發起來,非常勇猛,非常有力量。
增福慧、消業障,不是平常一般善根、一般修行所能比的。
好像什麼呢?像電燈一通電,立即就亮了。像炸藥,如果不加硫磺,就沒
有爆炸效果;加了硫磺,馬上就起作用。現在講就是原子核裂變。有了菩提心,
就有這樣的作用和效果。
那我們凡夫怎麼發得起菩提心呢?
菩提心有兩種:
一個是聖道菩提心,要靠自己,菩薩才能發得起這個心。
一個是淨土菩提心,人人都能發。我們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自己
 


 
 
 
得到這個法門的好處,「念佛這麼好,不費錢,不費時,不費力,是男是女,出
家在家,若智若愚,上聖下賢,你都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 這 麼 好 的
法 門 ! 」內 心 被 這 個 法 門 所 感 動,就 希 望 把 這 個 法 門 介 紹 給一切有緣的人,先
告訴我的父母、妻子、兒女,同學、朋友、同事,然後再告訴一切有緣的人,
這樣發心就叫做菩提心。
如果你這個心真的發起來,真正是為了利益眾生,任何打罵,你都不會退
墮。因為佛恩實在很浩大,眾生實在很苦惱,這個法門利益實在很殊勝。真的
發這樣的心,你就不會說「貪圖名利了」,寧願自己餓死,都沒有關係!
這樣,心很真實,依佛的加持力,你消業障、增福慧,就不是說「我在那
裏磕幾個頭、誦一卷經所增加的福慧」,--那個不能相比的。因為我們心心念
念所想到的就是這個法門,所想到的就是苦惱的眾生,所想到的是怎樣讓人家
念佛,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心雖然是凡夫心,其實就是佛心了。依我們
凡夫自己,發不出這個心。
「正念」就是為法門、為眾生,願往生的念頭。如果你果然很重的話,其
他的私心雜念就輕了。
比 如 說 你 在 家 裏 面,老 公 如 果 對 你 不 好,或 者 是 別 人 虧 欠 你 什 麼,你 都 不
會 在 那 裏 顛 三 倒 四 , 你 都 會 很 輕 地 看 待 這 些 事 情 。  



24、操持 

「 被 境 所 轉 」: 好 了 、 壞 了 , 馬 上 心 裏 就 被 它 轉 動 了 , 喜 怒 上 心 , 好 惡 就
在 臉 上 表 現 出 來 了。這 是 什 麼 原 因 呢 ? 是 因 為 我 們 操 持 力 很 淺,涵 養 不 夠。這
個 需 要 磨 練 。  
 


 
 
 
就說是在事務當中來磨練自己,煩惱習氣,不隨著它轉,這個才叫真實功
夫。這個不容易,但是我們不管怎樣,按這個方向去努力。
這一段話,雖說和念佛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對我們都還是很有受用的。


25、靜鬧 


有人念佛極願寂靜,有一點聲音就心裏煩燥不安,不能適應,只想跑安靜
的地方躲起來,從好的一方面來說是他念佛上了路子,只願意念佛,不願意受
一切干擾,但是過於厭喧求靜,而不懂得隨遇而安,本身就已是病相,久久不
改,將來無可救藥。應當靜鬧一如,隨緣念佛。


26、境界 
 
 
 
修淨土的人,只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我們的目標,也不貪神通,也不
貪感應、境界,所以反而很穩當,沒有什麼境界。如果你天天想見境界,你就
會見層出不窮的境界,甚至睡都睡不著,老是讓你看見,苦惱得要命。所以,
大家這方面要知道,不要追求這些。






什麼叫「越分欲得」呢?不是你的根機、你的本份能得到的,比如想成聖,
想馬上得到神通,想之過切,累世冤家就會乘虛而入,變做種種境界現前,讓
你一見歡喜,不知不覺、心甘情願就入了魔,一旦入魔,佛祖現前也拉不回頭,
因為他受魔攝持,自以為得道得通,全體邪知邪見,偏在佛法正道之外,對佛
祖誠言絕不信受。這也是因為我們器量不夠。果然是法器,對這些不貪圖,穩
穩當當,只求往生成佛,這個人就有大器量,就有大定力,就是大根機,他不
會東看西看,隨風倒浪,東西飄搖。他內心很穩定,「我就求生西方成佛,你千











萬事情都不能動搖我。你說得再好聽、再美妙,我不被你動搖!」這個就是有
根機,這個就是有定力。









這也是因為有人寫信說:「我總是見到境界,感到很苦惱。」大師就回信說:
這個是因為你沒有真實攝心,只是念佛做場面的功夫,所以這樣稍微一靜下來,
內心就有雜念,現出種種妄境。如果你真實攝心,像剛才我們念佛,一句一句,
踏踏實實,穩穩當當念,這個必然能夠消業障、增福慧,不可能有過多的妄念、
過多的妄境來顯現。 
 
 
 
有人偶見境界,又不能分別,怕是魔所現,所以嚇得不敢再念佛。大師開
導說這時更要認真懇切念佛。

【怎樣辨識魔境】






說見到境界了,到底是入魔的境界,還是念佛相應的境界呢?怎麼分別 呢 ?
有 的 人 就 不 能 分 別 了 , 往 往 把 魔 境 當 作 是 好 的 境 界 ,「 我 見 到 佛 了 , 佛 在 我 耳
朵 邊 跟 我 講 話,天 天 給 我 講 啊,佛 告 訴 我 應 該 怎 麼 怎 麼 做。」其 實都是入魔境。
師父跟他講再多,搬經典他都不聽,他說「我們家的佛講的,你講的不對」。











是魔境還是勝境呢?就看他和經教所講的吻合還是不吻合。








果然是那種很殊勝的聖地的境界,你心裏面當下清淨,沒有躁妄心,沒有
執著心,沒有貪圖歡喜,覺得了不得那樣的心,沒有!當下心裏面清涼清淨,
這個就是善境界。








或者貪圖歡喜,或者起躁妄心,或者起取著心,這樣就不是聖境界,是魔
境界。
 



 
 
 

見到境界,如果真的是佛菩薩,光雖然非常明亮,但是不刺眼,而且沒有
影子;如果是魔所幻現的,光會刺眼,也會有影子。同時,用經中所說的「凡
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來對照,你如果把這個 正念提起來,果然是佛,會
越來越清晰,你的心也會越來越安靜,越來越清涼。如果是魔的境界,你正念思
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魔相就消失了,就沒有了。
是真佛,還是假佛,這樣來分辨。一、看是否合乎經教。二、看是否引起
心境躁妄。三、看光是否耀眼。四、看能否經得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修 行 人 心 裏 要 穩 定,要 有 主 張,見 好 的 境 界,不 貪 圖 歡 喜;見 壞 的 境 界 ,
不生恐怖、憂懼,這樣的話,你不管見好境界、見壞境界,都會成為助緣,為
什麼?我見好的,我不貪圖,說明我可以更有進步;見壞的,不害怕,自然魔
退,魔退我就道業增長。如果不是這樣,見好的,你就貪圖歡喜,狂,這個時
候,你反而退墮下來,你只能如此;見了壞的,你害怕,你給他嚇住了,所以,
都成為障道之緣。是助道之緣,還是障道之緣,在於你的心是不是穩定。我們
只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好壞不生憂喜,這樣自然很平淡、很平常、很平
實,實實在在,都有進步。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