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古杭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二說法難
 
【經】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疏】前是人中難事。今是難事中之難事也。良繇淨土法門。一切世間之所難信。佛於惡世得道。復於惡世說此法。以度眾生。又難中難也。是為第二重難事。明利他功德不可思議。
 
【鈔】言難信者。略舉有十。今居穢土。習久心安。乍聞彼國清淨莊嚴。疑無此事。難信一也。縱信彼國。又疑十方佛剎。皆可往生。何必定生極樂。難信二也。縱信當生。又疑娑婆之去極樂。十萬億剎。云何極遠而得往彼。難信三也。縱信不遠。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云何遽得往生彼國。難信四也。縱信得生。又疑生此淨土。必有奇妙法門。多種功行。云何但持名號。遂得往生。難信五也。縱信持名。又疑持此名號。必須多歷年劫。乃克成就。云何一日七日。便得生彼。難信六也。縱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離胎卵濕化。云何彼國。悉是蓮華化生。難信七也。縱信蓮生。又疑初心入道。多涉退緣。云何一生彼國。便得不退。難信八也。縱信不退。又疑此是接引鈍機眾生。上智利根。不必生彼。難信九也。縱信利根亦生。又疑他經。或說有佛。或說無佛。或有淨土。或無淨土。狐疑不決。難信十也。
 
【演】十種難信。大約不出狂愚二病。前八係愚者高推聖境故不信。第九係狂者蔑視西方故不信。第十雙兼二者。以愚者聞理之無。故疑不信。狂者聞事之有。故疑不信。
 
【鈔】故難信而曰一切世間。是不但惡道難信。而人天猶或疑之。不但愚迷難信。而賢智猶或疑之。不特初機難信。而久修猶或疑之。不特凡夫難信。而二乘猶或疑之。故曰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今於此世演說此法。是猶人裸形之國。宣示威儀。對生盲之人。指陳黑白。此之謂難。此之謂利他功德不可思議也。
 
【疏】又法華金剛皆云難信。與此同意。
 
【鈔】法華云。欲令眾生。皆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又云。此經難聞。信受亦難。金剛般若云。聞說此經。心即狂亂。狐疑不信。而以不驚不怖不畏為希有。不驚等即能信也。今經難信。同於二經。奚可輕也。
 
【演】欲令眾生。皆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者。是文殊告彌勒之辭。謂四十年前所說。乘是三乘。性有五性。人皆易信。若說三乘是一乘。五性是一性。人所難信。尋常但說唯佛一人獨得正覺。今曰小乘羅漢皆當作佛。人所難信。尋常但說修行三祇方始成佛。今曰即心是佛。人所難信。今欲說此難信之法。欲令眾生得知即心即佛。無二無三之旨。故現斯瑞耳。
 
此經難聞。信受亦難。是法師品。佛告藥王之辭。蓋以行菩薩道者。得見聞讀誦是經。乃能善行菩薩之道。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聞說此經。心即狂亂狐疑不信者。此經非大乘根器不能持誦。所感功德。非常人可聞。聞必狐疑不信。蓋此經之義趣。與其果報不可思議故也。以不驚不怖不畏為希有者。大乘之法。本自難信難解。非大乘根器。卒聞是法。未免驚愕疑怕畏懼。能聞是法。而不畏懼者。實為希有。
 
【疏】問。既云難信。則說為強聒。何以說為。答。終以佛說。有信者故。
 
【鈔】因說有信者。此之妙法。若如來曾不聞宣。則萬古永同長夜。終無有人念佛求生。故歎其難信者。見不信者之自棄。能信者之有緣。令一切眾生悲傷絕分。而欣幸得聞故。今之信淨土者。皆因佛說而發起也。雖今不信。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故。
 
【疏】稱理。則自性不可湊泊。是難信法義。
 
【鈔】當知自性。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不可以語言造。不可以寂默通。離四句。絕百非。空裏栽華。波心踏月。無汝措手足處。是故靈山上德。終成敗北之愆。漢地金剛。始有滅南之想。能信是法。豈不難哉。
 
【演】不可以有心求等者。自性非有。有心則墮增益執。自性非無。無心則墮損減執。自性離言說相。語言則墮妄想。自性離心緣相。寂默則墮無記。
 
靈山上德。終成敗北者。靈山會上五千退席。及華嚴會上不見舍那之輩。敗北者。軍戰敗曰北。
 
漢地金剛。始欲滅南者。德山號周金剛。不信南宗單傳直指之說。作青龍鈔。徑往南方。欲滅南宗。路逢婆子賣點心。婆子問云。所擔者何物。答曰。金剛經青龍鈔。曰。金剛經云。三心不可得。尊者欲點何心。山無對。至龍潭往復叩擊。
恍然大俉。乃曰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乃焚青龍鈔云。
 
三總結難事
 
【經】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疏】述諸佛語。重為申明。見此二難。古佛不虛為讚辭。今佛非濫膺美譽。實語實行。兩相符合。萬代眾生。當諦信而勿疑。感恩而無已者也。可謂反覆叮嚀。婆心大切矣。
 
【鈔】得道之難。其難有二。一謂善世得道。未足為難。今於惡世。二謂惡世得道。而得小果。猶未為難。今得無上菩提。是以難也。說法之難。其難亦二。一謂善世說法。未足為難。今於惡世。二謂惡世說法。而說其易信者。猶未為難。今說難信之法。是以難也。略為四喻。第一喻者。譬如有人。身入大海。復乘破舟。復遇逆風。復衝巨浪。復值羅剎魚王毒龍。危在頃刻。而能於中。安隱得渡。是之謂難。不但自渡。併渡諸人。置之彼岸。是難中難。大海。破舟。逆風。巨浪。及羅剎等。此喻五濁。自渡。喻得道。渡人。喻說法也。第二喻者。譬如有人。身罹重病。復處風露。復乏飲食。復遭跌撲。復值庸醫。誤進藥餌。危在頃刻。而能於中。調理痊安。是之謂難。不但自療。併餘病者。皆使平復。是難中難。第三喻者。譬如有人。身在囹圄。復膺楚撻。復繫枷杻。復染疾疫。復被監押。將臨誅戮。危在頃刻。而能於中。忽然解脫。是之謂難。不但自脫。併諸罪人。悉得免離。是難中難。第四喻者。譬如有人。身墮井中。復遇毒蛇。復困荊棘。復淹寒水。復值惡人。拋擲土石。危在頃刻。而能於中。騰躍而出。是之謂難。不但自出。併餘同墮。俱時上升。是難中難。五濁等喻。義說同上。此之四喻。略喻釋迦二種難事。明淺易曉。使知如來不憚劬勞。備歷艱苦。為我等故。行難中難。一至於此。聞斯難者。皆應喜悲交集。感極呼號。聲震三千大千世界。勇猛精進。思報佛恩。欲報佛恩。不越二事。一者自利。二者利人。自利者。於此惡世。力行此道。因得往生。亦云為難。利人者。於此惡世。復勸諸人。共行此道。同得往生。是則亦云難中難也。
 
【疏】又法華極讚說經之難。亦同此意。
 
【鈔】法華極讚者。謂盡說餘徑。手擲須彌。足動大千。皆未為難。能於惡世說法華經。是則為難。今經難說。亦復如是。
 
【演】謂盡說餘經。手擲須彌。足動大千等者。是多寶品。如來普告大眾之辭。盡說餘經如恆河沙。固是難事。然皆稱機之談。人亦易信。不足為難。若以手掌接須彌而擲方外。又以足指動大千而擲他國。雖皆難事。然有神通道力者。即能為之。猶未為難。唯於惡世宣說此經。最為難事。人不信故。生怨嫉故。招罵詈故。加杖木故。若無大願生退屈故。
 
今經難說。亦復如是者。眾生我慢心高。無明堅厚。不肯信受。多生怨嫉。亦猶是也。
 
【疏】復有二義。前難反顯極樂得道為易。後難反顯極樂說法為易。
 
【鈔】得道易者。婆沙論謂念佛往生。乘佛願力。為易行道。五濁惡世。艱於修進。為難行道故。說法易者。彼國諸上善人。慧深障淺。志意調柔。風樹鳥音。悉資解悟。非比此土。剛強難伏。故舉難顯易。正示極樂決宜求也。
 
【演】剛強難伏者。法華云。是娑婆國中人多弊惡。懷增上慢。功德淺薄。嗔濁諂曲。心不實故。淨名云。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而調伏之。言是地獄。是餓鬼。是畜生。乃至云。譬如象馬。儱悷不調。加諸楚毒。然後調伏。如是剛強難化眾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疏】稱理。則自性心境雙融。是行此二難義。
 
【演】心境雙融。是行此二難義者。得道乃徹悟內心。說法乃化他外境故。心者得道義。境者說法義。今性中心境雙融。是二難並運義。
 
【鈔】心逐境生。心體本寂。則無所得者。名得菩提。境隨心現。境體自空。則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心外無境。境外無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演】心逐等者。心逐境生。則心無自性。心體本寂也。得道乃徹悟內心。今心體本寂。則無所得者。名得菩提。境隨心現。則境無自性。境體自空也。說法乃化他外境。今境體自空。則無法可說者。是名說法。內心外境。互奪兩亡。自覺覺他。二覺俱泯矣。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