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文句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卽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卽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此中初四句。顯示根塵識三本不相離。故但言六根。便攝塵識也。次由塵發知四句。卽是轉釋根塵同源。及識性虛妄猶如空華。三是故汝今下。卽是轉釋縳脫無二。初言根塵同源者。具足應云根塵識三同源。以同是如來藏性不變隨緣。舉體而為根塵識三。是故根塵識三隨緣不變。仍舉體卽是如來藏性也。縳脫無二者。若了達根塵卽是藏性。不橫計根為能取。塵為所取。名之曰脫。脫時亦未嘗斷滅根麈。若不了根塵惟是自心。則橫計根為能取。塵為所取。乃至浮根四塵流逸奔色等。名之曰縳。縛時亦未嘗實有根塵。故無二也。識性虛妄者。具足應云根塵識性一總虛妄。與上文互影略耳。蓋根塵識之實性。卽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性不變隨緣。舉體作根塵識。若離根塵識有為之法。別覓如來藏無為之法。如離華處。別覓虛空。故曰猶如空華也。次文由塵發知。則單根不立。因根有相。則單塵不立。相見旣無自性。同於交蘆。則中間所 發之識。如交蘆中空。又豈有自性哉。是故汝今等者。知見二字。指真體言。立知二字。顯示妄本。所謂妄為明覺。因明立所等也。卽無明本者。卽是非縳而言縳。卽是所結。卽是結元也。次知見二字。指本性言。無見二字。顯示妙修。所謂不隨分別。不循動靜等也。斯卽涅槃無漏真淨者。卽是非脫而言脫。卽是解其所結也。云何是中更容他物。結答云何同是六根之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卽無明。發明便解脫。
此中真性二字。先標非真非妄之體。卽初卷所謂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第二三卷所謂如來藏妙真如性。第四卷所謂性覺妙明本覺明妙。第六卷所謂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乃至第十卷所謂精 真妙明本覺圓淨也。有為。指根塵識相。有為之法。其體本空。以緣生故。喻如幻事。無為。指根塵識性。無為之法。亦復不實。以元無起滅故。喻如空華。次轉釋云。何故有為無為皆空而不實耶。以言妄顯真。乃是對待之法。故妄旣是妄。真亦是妄。而同為二妄也。所以妙明真性。猶非真與非真。云何可是能見之根。及所見之塵耶。須知內根外塵。及中間之識。皆無實性。是故但若交蘆而已。旣無實性。故結解同一所因。而聖凡總無二路。汝試觀彼交蘆中性。謂之曰空。則蘆相宛然。謂之曰有。則中無實體。故空有二俱非也。但迷晦此俱非之理。卽為無明。發明此俱非之理。便成解脫矣。蓋真性本自非凡非聖。迷晦卽為縳為結為凡。發明卽為脫為解為聖。而凡情不立。聖解亦空。故上頌云猶非真非真。有為旣空。無為亦不實也。
(午)二頌前文示修以合妙性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此遠頌前第二決定義中之文。以示修行方便也。承上縳脫雖唯六根。但解結必因次第。故須一門深入。而六解則一亦亡。故得浮塵諸相。應念化成 無上知覺。是以初下手時。須於六根之中。選擇其圓通者。從此入法性流而成正覺。便有日劫相倍之殊也。
(己)二孤起頌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梵語陀那。此云執持。上文雖明選根入流。但此六根。乃根本識之所執持。而此陀那微細識。其習氣種子。能成暴流。謂之曰真。則是生死根本。謂之非真。則是離波覓水。故說真非真。皆恐人迷而執著。我所以常不開演也。夫一切根塵識等。皆是唯心所現。若依根取塵。捨塵取根。乃至捨根塵而取識。捨六識而獨取第八識等。皆是自心還取自心。致使本非幻妄之性。全體成幻妄法。但使修行之人。達一切法卽心自性。寂然不生取著。則不惟無幻。併無非幻。夫非幻尚自不生。幻法復云何立。譬如空尚不生。花豈有生也哉。然自心取自心。亦是重頌知見立知。非幻成幻法。亦是重頌卽無明本。不取二字。亦是重頌知見無見。無非幻等十三字。亦 是重頌斯卽涅槃無漏真淨。蓋無非幻。是無真。無二乘涅槃也。無幻。是無妄。無凡夫生死也。無涅槃無生死。是名無住處大涅槃。惟其孤起而兼重頌。故下歎云雜糅精瑩。
(辰)二頌歎法門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初三句。出其三昧名字。次一句。顯其功能殊勝。後三句。明其眾聖共遵也。初三句。須作一氣讀之。言此三昧。名為何等。乃是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昧也。以真性妙理。在有為而非有。在無為而不無。於淨無著。於染無汙。故名為妙蓮華。以般若妙智。觸有有敗。觸無無壞。二邊叵得。中道不居。故名金剛王寶覺。以解脫妙行。有為亦如幻。無為亦如幻。二邊亦如幻。中道亦如幻。故名如幻。合此不思議三德。成一正定。故名三摩提也。此卽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亦卽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種種異名。種種取義。終無二體故也。彈指超無學者。分證固超。破無明故。相似亦超。伏無明故。觀行亦超。能圓伏故。名字亦超。知佛性故。阿毗達摩。 亦云阿毗曇。此翻無比法。通則小乘論藏。亦得此名。非世間法所能比故。別則一乘了義。乃當此名。非權乘法所能比故。薄伽梵者。佛之嘉號。具含六義。故存本音。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也。初卷云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先門而後路。先解而後行也。此云一路涅槃門。先路而後門。先行而後入也。前是出生死門。此是入涅槃門。又迷則本鄉皆他國。悟則普天皆故鄉。迷則出涅槃入生死。悟則出生死入涅槃。門之與路。約義說二。體卽非二也。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