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大佛頂首楞嚴經文句
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
⊙此中譬如虛空下。先舉喻顯其相容。於意云何下。次推徵示其虛妄也。妙覺明心。無物可譬。權以虛空譬之。而以明暗動清濁霾映七種諸有為相。權喻七大。然不必一一分配。但總顯虛空非七相。不拒七相發揮。以喻藏性非七大。不拒七大發揮而已。推徵中。但推明相一種以例其餘。若此明相從日而生。不藉虛空。則應十方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從空生。空應自照。何待日明。若云空日共生。則此明相。那一半是空生。那一半是日生。又設使空日和合。成此全明。則日去空在。應有半明。何故全暗。故曰非日非空。然離空日。何處有明。故曰不離空日。既此明相無生無性。當知七相皆無生無性矣。
辛二、法合二。初正合上喻。二重明理性。壬、今初
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為空果。云何詰其相陵滅義。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復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云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準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真妙覺明亦復如是者。合上太虛空喻也。空明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各各現者。合上日照則明。雲屯則暗等喻也。俱發俱現。則非太虛之所能譬。故更巧借日影譬之。若知二人所見。各是全日。元無二日。則知水火等相。皆是全體藏性。亦無二性矣。故即以法結示之曰。若但觀七大之相。則元是虛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為空果。云何詰其相陵滅義。若深觀七大之性。則全體元真。只此七大惟是妙覺明心。則水本非水。火本非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先字訓作本字。非先後之先也。倘謂性本先非水火。後來方有水火妄相。則本無今有。性相分途。其去冥諦神我邪計不遠矣。慎之慎之。
壬二、重明理性三。初明不變隨緣用。二明隨緣不變體。三結責迷情。癸、今初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此中文有二節。初汝以色空下。是明藏性不變之體。隨九界眾生心。應其所知之量。循業發現為九界七大。次我以妙明下。是明藏性不變之理。隨佛界眾生心。應其所知之量。循業發現為佛界七大也。初文汝字。雖指滿慈。意實遍指九界眾生。繇其生相無明未破。色空情見未忘。故以此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藏性不變之體。隨於染緣。以為九界色空。各各周遍法界。猶如太虛。不拒諸相發揮。是故於中。妄有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等事也。此由九界眾生迷於藏性。悶於無明。本有覺性。非背而背。虛妄塵相。無合而合。故發三惑塵勞。有實報方便同居諸世間相也。次文我字。遍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由其稱本覺性。起始覺智。此智照而常寂。全修即性。故名妙明不滅不生。以此合如來藏不變之體。而如來藏。隨於淨緣。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一亦藏性。無量亦藏性。小亦藏性。大亦藏性。道場亦藏性。十方亦藏性。身亦藏性。空亦藏性。毛端亦藏性。剎亦藏性。微塵亦藏性。法輪亦藏性。一不為少。無量非多。乃至微塵不小。法輪不大。此由如來達塵非塵。故無滅言滅。了塵即覺。故無合說合。故發真如妙覺明性。惟有如如及如如智也。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