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淨土或問序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六→蕅益大師在要解中說不可不讀

問曰。吾之言過矣。駟不及舌矣。承師之教。誰不寒心。奈何人心易進易退。一
聞警策。勇猛精勤。忽於目前逢一障難。便轉念頭別求方便。都道淨業只是身後之事
。於今目前無所利濟。從此身心一時放退。是亦無怪其然耶。答曰。汝之所見未廣也
。豈不見經中道。受持佛名者。現世當獲十種勝利。一者晝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
河沙眷屬隱形守護。二者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諸菩薩常隨守護。三者
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四者一切惡鬼若夜叉若羅剎皆不能害
。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中。五者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枷鎖橫死狂生悉皆不受。
六者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七者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
陀佛勝妙色像。八者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九者常為一切世間
P. 13
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十者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
陀佛及諸聖眾持金蓮華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藥。如上十種利益。經文
具載。乃佛口之所宣也。既是現生來世皆有利益。然則世出世間要緊法門。無如念佛
者矣。但當精進不用懷疑
  問曰。念佛之門多承開導。群疑盡釋。正信現前矣。但上文所謂抖擻身心撥棄世
事。今世網中人間有境緣順便身意安閑者。則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撥棄者。又
當何以教之。答曰。世網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問苦樂逆順靜鬧間忙。一
任公私幹辦迎賓待客。萬緣交擾。八面應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不見古人道。朝
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又云。作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
礙白雲飛。其有世緣稍重。力量稍輕者。亦須忙裏偷閑鬧中取靜。每日或念三萬聲一
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又有冗忙之極頃刻無閑者。每日晨朝
必須十念。積久功成。亦不虛棄。念佛之外。或念經禮佛懺悔發願。種種結緣種種作
福。隨力布施。修諸善功以助之。几一毫之善皆須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惟決定往
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問曰。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諭。幸詳以示之。答曰。念佛
者或專緣三十二相。繫心得定。開目閉目常得見佛。或但專稱名號執持不散。亦於現
身而得見佛。此間現見。多是稱佛名號為上。稱佛之法必須制心不令散亂。念念相續
繫緣佛號。口中聲聲喚阿彌陀佛。以心緣歷字字分明。稱佛名時。無管多少。並須一
心一意心口相續。如此方。得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滅罪良難。十念
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
。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多少。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
調停得中。如是十氣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此為十念者。顯是藉氣
束心也。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回向發願者。念佛既畢即云。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
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
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
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如上念佛之法。至於回向。乃
先德垂訓切要之方盛傳於世久矣。當遵而行之
  問曰。世網中人隨量指授微細方法。靡不詳明矣。然則我輩世外之人又當何以加
其工焉。答曰。前不云乎。修有多類。攝成三門。如是三門門門可入。或單或兼。隨
意之所取耳
  問曰。圓觀之修惟心之念似乎上器之行門。華嚴十願寶積十心亦乃大根之功用。
倘根器之不對。則功行之難成。今吾自揣其根觀吾所好。惟在專持名號。暇則或加禮
拜懺悔而已。師以為如何。答曰。善哉善或。汝知量矣。觀汝之言。正合善導專修無
P. 14
間之說矣。專修者。謂眾生障重。境細心麄。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
直勸專稱名號。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十即十生。百即
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若捨專
修而修雜業以求生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乃出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
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報佛恩故。雖有
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生淨土故。無間修者。身須專禮阿彌陀佛
。不雜餘禮。口須專稱阿彌陀佛。不稱餘號。不誦餘經。意須專想阿彌陀佛。不雜餘
想。又若貪嗔癡來間者。隨犯隨懺。不令隔日隔念隔時。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也。
善導和上者。天竺傳中稱為彌陀化身也。觀其專修無間之說。要緊只在念念相續。故
孤山亦云。不可等閑發願散亂稱名。永明亦云。直須一心歸命盡報精修。坐臥之間常
面西向。當行道禮敬之際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
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恩
。如斯志誠方不虛棄。如或言行不稱。信願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
。恃其懈怠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遮。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
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須因實果則不虛。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故也
  問曰。念念相續之修。豈非余所願也。奈何定力未成念頭無主。或舊學未忘。或
邪想亂起。或境緣相觸照顧不牢。或情想紛飛遏捺不住。不覺念頭東走西走。眨得眼
來千里萬里去了。又或惹著一毫世事。便是五日十日半月一月擺脫不去。豈特間斷而
已哉。言之可慚。思之可慟。又當何策以治之。答曰。嗚呼此天下學者之通病也。汝
當間斷之時。若不痛加鞭策。則專修無間之念永無成就之期。余聞古人有二種痛鞭之
策。今復為汝獻之。汝當諦而聽之。一曰報恩。二曰決志。三曰求驗。第一報恩者。
既修淨土。當念報恩。佛恩國恩固未暇論。只如父母養育之恩。豈非重恩。師長作成
之德。豈非重德。爾最初出家。便說要報重恩。後來行脚。又說要報重德。離鄉別井
二三十年。父母師長艱難困苦。爾總不顧。父母老病。爾又不看。及聞其死。爾也不
歸。如今或在三塗受罪受苦。望爾救他。望爾他。爾却念念間斷。淨土不成。淨土不
成。自救不了。自救不了。如何救他。既不能相救。爾是忘恩負義。大不孝人。經云
。不孝之罪當墮地獄。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地獄業也。又且不蠶而衣。不耕而食。
僧房臥具受用現成。爾當勤修淨業。圖報信施之恩。祖師道。此是施主妻子分上減剋
將來。道眼未明。滴水寸絲也。須牽犁拽耙。償他始得。爾却念念間斷。淨土不成。
淨土不成。酬償有分。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畜生業也。第二決志者。若學專修。志
須決定。爾一生參禪。禪既不悟。及乎看教。教又不明。弄到如今。念頭未死。又要
說幾句禪。又要說幾句教。又要寫幾箇字。又要做幾首詩。情掛兩頭。念分四路。祖
師道。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爾却志無決定。情念多端。因此
多端間斷正念。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塗羈鎖業也。又且守護戒根。志不決定。或
因身口念念馳求。教中道。寧以洋銅灌口。不可以破戒之口受人飲食。寧以熱鐵纏身
P. 15
。不可以破戒之身受人衣服。況因諸戒不嚴。邪心妄動。因此妄動。間斷專修。然則
一念間斷之心。何止熱鐵洋銅業也。又且斷除憎愛。志不決定。每於虛名浮利自照不
破。名利屬我便生貪愛。名利屬他便生憎妬。古人云。貪名貪利。同趨鬼類。逐愛逐
憎。同入火坑。爾却因此愛憎間斷淨土。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餓鬼火坑業也。第三
求驗者。既學專修。當求靈驗。爾如今髮白面皺。死相現前。知道臨終更有幾日。須
在目前便要見佛。只如廬山遠法師。一生之中三度蒙佛摩頂。又如懷感法師。稱念佛
名便得見佛。又如少康法師。唱佛一聲眾見一佛從口飛出。唱佛十聲則有十佛從口飛
出。如貫珠焉。此等靈驗萬萬千千。爾若心無間斷。見佛不難。間斷心生。決不見佛
。既不見佛。與佛無緣。既無佛緣。難生淨土。淨土不生。必墮惡道。然則一念間斷
之心便是三塗惡道業也。戒之戒之。如上三策。當自痛鞭。使其念不離佛。佛不離念
。感應道交現前見佛。既見樂邦之佛。即見十方諸佛。既見十方諸佛。即見自性天真
之佛。既見自性天真之佛。即得大用現前。然後推其悲願。廣化一切眾生。此名淨土
禪。亦名禪淨土也。然則永明所謂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
祖。豈不驗於此哉。勉之勉之。於是禪上人者既喜且驚。矍然久之如有所失。天如老
人乃復告之曰。禪與淨土了即俱了。心外無法莫錯會好。上人乃稽顙再拜曰。吾多幸
矣。今吾知所歸矣。謝而退__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