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疏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支那沙門蕅益釋智旭疏義
支那沙門蕅益釋智旭疏義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玄義
經初歎菩薩德。謂於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究竟通達。蓋是即二邊中。而經中處處或兼用通別二種方便。對破二乘法執。及破凡外我執。則偏真乃所彈訶。即真但中。猶未全棄。的是大乘方等法也。仍須更約五法三性諸識無我。以明不可往義。
初約五法明不可往者。一名。二相。三覺想。亦名妄想。亦名分別。四正智。五如如。亦名真如。一名者。謂世出世間種種名字。或一物一名。或一物多名。或多物一名。皆是世間隨情施設。大般若經目為增語謂物本無名。雖加以名。名不即物。如喚火不煖。喚水不濕。故知但是勉強假立。非有實也。二相者。謂世出世間色心依正假實諸法。相狀各別。萬象森羅。雖非實有。而仗因托緣。如幻顯現。譬諸翳目所見空華。亦猶夢中所見依正。故知但是俗諦。非真諦也。三覺想者。著相計名。分別一異有無常與無常俱不俱等。由是展轉熏成名相種子也。四正智者。了達名相皆唯心現。不起妄想也。五如如者。妄想不起。則名相本真。如目去翳則華本性空。如睡旣醒。則諸夢自除也。夫於三界名相而起妄想。則有分段生死之海以析空正智斷妄想已。永滅三界名相。證得我空所顯真如。乃偏真不可往而往也。夫於生死涅槃名相而起妄想。則為沉空滯寂之海。以即空正智斷妄想已。三界名相當體不生。漸達法空所顯真如。乃即真不可往而往也。夫於大乘小乘名相而起妄想。則有萬行難滿之海。以但中正智斷妄想已。空有名相永得滅盡。分證二空所顯真如。乃離二邊中不可往而往也。夫於十界中邊名相而起妄想。則有真常流注之海。以圓中正智斷妄想已。一切名相當體即中。圓證二空所顯真如。乃即二邊中不可往而往也。妄想秖是煩惱。正智秖是菩提。轉菩提為煩惱。如水成冰。轉煩惱為菩提。如冰成水。是故菩提不可往。則煩惱亦不可往。煩惱可往。則菩提亦決可往。眾生往煩惱。即是往菩提。而云不可往者。以迷強故。雖終日行而不自覺也。諸佛菩薩往菩提。即是往煩惱。而云不可往者。以了悟故。煩惱永寂而無可往。菩提圓滿而亦無可往也。名相秖是二種生死。如如秪是大般涅槃。轉涅槃為生死。如空起華。轉生死為涅槃。如華滅空。是故涅槃不可往。則生死亦不可往。生死可往。則涅槃亦決可往。眾生往生死。即是往涅槃。而云不可往者。以眚翳故。空雖無華。妄見起滅也。諸佛菩薩往涅槃。即是往生死。而云不可往者。以離障故。生死本空。而無可往。涅槃本淨。而亦無可往也。是故海旣為生死海。則山亦可為煩惱山也。山旣為涅槃山。則海亦可為菩提海也。初約五法明不可往竟。
次約三性明不可往者。一妄想自性。亦名徧計所執性。二緣起自性。亦名依他起性。三成自性。亦名圓成實性。一妄想自性者。以我法二執相應之六七兩識為能徧計。以一切緣起名相為所徧計。於中妄計實我實法。譬如依繩而計為蛇。蛇不可得。外道餘乘所計我法。亦復如是。實不可得。但是妄想也。二緣起自性者。由染淨緣慣熏習力。於心性中。變似種種色心假實諸法。所謂八識心王。五十一種心數。十一色法。二十四種不相應行。乃至百界千如。假名有千。實法亦千。國土亦千。種種諸相。種種諸名。非有似有。森羅顯現。無非因緣所生起也。三成自性者。即此緣起諸法。有即非有。唯一真性。圓滿成就。究竟真實。如冰水之性。唯一濕性也。斷三界妄想。滅三界緣起。證我空所顯成自性者。偏真不可往而往也。達三界妄想無性。則三界緣起自寂。證我空所顯成自性。堪入法空所顯成自性者。即真不可往而往也。斷二邊妄想。滅界內界外緣起。次第證二空所顯成自性者。離二邊中不可往而往也。達十法界妄想無性。則三土緣起本寂。圓證二空所顯成自性者。即二邊中不可往而往也。復次妄想本空。故不可往。緣起如幻。故不可往。圓成常徧。故不可往。復次秖此緣起。名為大海。亦名山城。眾生於中妄計我法。而我法決不可得。故不可往。諸佛於此了達妙性。而妙性真常圓滿。故不可往也。次約三性明不可往竟。
三約諸識明不可往者。藏教建立六識三毒為生死本。於十二處十八界中。雖有意處及意根界。而不明言第七八識。通教但言陰處界三皆如幻化。亦不明言七八兩識。別教正指意根。名為第七。而以第八為總報主。瑜伽論中。以六七八識通名意地。備顯王所差別法門。蓋是別接通義。圓教亦明八識。而八識皆如來藏。此經云。不壞相有八。無相亦無相。唯識云。心意識八種。俗故相有別。真故相無別。相所相無故。皆遣相證性。全妄即真之旨也。有云。經論或立第九庵摩羅識。然按白淨識號。秖約果位識性圓明言之。體即八識。非別有第九也。就此八識辨楞伽者。此經以海喻第八藏識。風喻六塵境界。波浪喻前七轉識。則以摩羅耶山。喻自覺聖智境界也。山在大海南岸故不可往。以喻自覺聖智境界。超諸心意意識。故不可往。粗說如此。細尋不然。夫以六識為海。滅六識乃入涅槃者。偏真不可往而往也。六識為海。了知六識本空為涅槃者。即真不可往而往也。八識為海。轉八識成四智。方乃契會真如法性山者。離二邊中不可往而往也。八識為海。八識之性唯一真如。真如不在諸識之外。譬如摩羅耶山不在大海之外。未具神通。則山不可往。海亦不可往也。已具神通。則山旣可往。海亦可往也。是謂即二邊中不可往而往也。夫第八王所。本是大圓鏡智菩提元清淨體。第七王所。本是平等性智菩提元清淨體。第六王所。本是妙觀察智菩提元清淨體。前五王所。本是成所作智菩提元清淨體。故六祖云。但轉其名無實性也。倘謂四智菩提種子。有人具足。有人不具。將謂大海南岸。或有摩羅耶山。或無摩羅耶山。可乎。此經云。聲聞人無漏界覺。復入出世上上無漏界。滿足眾具。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則與法華圓旨無殊。而有時建立五種種性者。乃是為初治地者建立耳。是故凡外二乘。於四智不可往。則於八識亦不可往也。以不知八識之體性無性。不知八識之涯際無際故。諸佛菩薩於四智可往。則於八識亦可往也。以窮盡八識之幻狀無邊。深達八識之實相無底故。三約諸識明不可往竟。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