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淨空法師講述
此兩首偈頌,可以說是道盡法相,學佛之人應當把它背熟,實在是妙極了。由此可知,大師雖然示現為禪宗的祖師,對於法相宗,他確實是甚深通達,由這首偈頌就能看得出來。唯識是非常繁雜的學問,可是在大師口裡是既簡單又明瞭,真正是難得!第一首偈:「大圓鏡智性清淨」,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時,這個時候是自性清淨;相宗講的大圓鏡智,就是性宗說的自性清淨。我們在性宗經典,對於「自性清淨心」,我們見到的太多。何謂「自性清淨」?慧海禪師解釋:「心湛然空寂,圓明不動,即大圓鏡智」。「湛然」是形容詞,就好像水,水到非常清潔的時候,一塵不染、清淨,從水面能清清楚楚看到水底,這叫做湛而寂。「圓」是圓滿沒有欠缺,「明」是光明,就是一切明瞭而如如不動。「湛然空寂,圓明不動」八字,是佛法修心重要的原則,這是修自性清淨心,亦是修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心無病」,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末那識的性質是執著,所謂人我執與法我執。只要有這兩種執著,這就是我們的真心有病,因為「我」確實是了不可得。我相,是第七末那識執著第八識的見分一分,所現的一個假相。在唯識講「中間相分兩頭生」,這是真帶質境,所以它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可是眾生迷執之後,這個迷執很不容易打破,於是他有四大煩惱常相隨,就是我貪、我痴、我見、我慢,這些確實是心裡的大病。只要把我執打破,能破人我執、破法我執,第七識就轉成平等性,也就是轉成無漏。這個時候,他能與一切眾生平等,以大慈悲心隨順一切眾生。
在佛法修學中,「前五識與第八識是果地上轉,第六識與第七識是因地上轉」。因此,我們對於六、七識的境界相要特別深刻去研究了解。在做功夫的時候,最好是能把「我」,我相要擴大,這在修學方面來講是一種方便法門,而且非常的巧妙。因為一般人的「我」實在太小,只顧自己,起心動念都會想到這樁事與我自己有沒有好處,有沒有利益?這個「我」就太小了。對修行人來講,
在佛法修學中,「前五識與第八識是果地上轉,第六識與第七識是因地上轉」。因此,我們對於六、七識的境界相要特別深刻去研究了解。在做功夫的時候,最好是能把「我」,我相要擴大,這在修學方面來講是一種方便法門,而且非常的巧妙。因為一般人的「我」實在太小,只顧自己,起心動念都會想到這樁事與我自己有沒有好處,有沒有利益?這個「我」就太小了。對修行人來講,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