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解》問。今發願但可云當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義。一約一期名今。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二約剎那名今。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如秤兩頭。低昂時等。何俟娑婆報盡。方育珍池。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臺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極圓極頓。難議難思。唯有大智。方能諦信。
 
有人問今發願只可說當生,為什麼說今生?此「今」字指世尊當年說法時,「當發願」指以後者,如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即在當發願中。一生修學這個法門,臨終定生淨土,故說今生。第二義是指剎那之間,一念相應一念生。發願人必須具足三資糧,信要真信,願要懇切,看破世間一切,心裡徹底放下,非事上放下,事不足慮,心中要無牽掛,例如善財五十三參都是心地清淨毫無掛礙之人,事上表現,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均無妨礙,一念中須具足信願行,且與戒定慧、覺正淨相應。如此一念,身雖未去,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即生出一朵蓮花,並標明行者之名,此乃自己感應變現出來,非佛所造。念念相應則寶蓮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好,妙因妙果,不離一心。臨終即托生於蓮花之中。因果同時,不可思議。其他法門,先因後果。蓮花因果同時,何必等待業報之身命盡,方能生於七寶池之金台。只要現在信願持名,西方蓮花即光彩茂盛,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在圓瑛法師著作中引用二人,一為宋朝可久法師,常念法華經,求生淨土。在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第四段文中說,凡修學一切大乘法,回向求生淨土,阿彌陀佛一樣接引。可見此法門包容非常廣大。可久法師坐著往生,死了三天,又復活,對其同修說,已到西方極樂世界,所見的情況與經中所述完全相同。他又說凡在世修淨土者,西方七寶池中蓮花皆標其名,上品往生者,有辰州廣教院的老和尚,當時老和尚未往生,另外還有明州孫十二郎以及其本人,皆為金台。次一等的是銀台。銀台者有徐道姑。可久法師將所見情形向大家說出之後就往生了。以後孫十二郎臨終時天樂鳴空,徐道姑臨終時異香滿室不散。另外一人是懷玉法師,臨終時,看見阿彌陀佛持銀台來接,他心想平日工夫很得力,為何只得銀台,似有不甘,念頭一動,阿彌陀佛不見了。他再拼命念佛七天七夜不斷,阿彌陀佛復現,持金台接引。世間修淨土法門,真心念佛求生,其蓮花即光彩奪目,如其懈怠懶惰,花即枯萎,變心改修其他法門,花則枯死。西方一切事物均非生滅,唯獨七寶池蓮花有生有滅。此枯榮生滅,乃行人所感,與阿彌陀佛無干。
 
念佛時,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議,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念佛用真心,處世待人接物也用真心,念念求生淨土,在世時一切順其自然,不必強求,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了三學三慧三資糧,也圓滿具足無量行門,一心執持,即能圓超頓超。圓教大經有華嚴、法華,但是說不上是「極」,極圓極頓唯有這一個法門。禪是頓,而與本經比,不能七天成就。密宗講即身成佛,印光大師說的好,密宗的即身成佛,不過了生死出三界而已,此種工夫阿羅漢辟支佛就夠資格,只是藏教佛,未及別圓。一切宗教法門在你面前,你不動搖,信心才能堅固。世間聰明是世智辯聰,真智慧是對如來第一法門一點都不疑惑。古人常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也。殊不知下愚就是上智。信心不足,可以培養。對此法門能生歡喜心,證明此人過去生中對佛法確實有緣。多讀大乘經典,可增強信心,多讀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記,可激發求生之願。
 
3、勸行流通
 
《經》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此段經文是勸行流通,前面所說諸佛即指阿彌陀佛,「彼諸佛等」指阿彌陀佛以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都讚歎釋迦牟尼佛,能在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釋迦佛出世時,此娑婆世界人類平均壽命為一百歲,正在減劫,每過一百年減一歲,由佛出世到現在已三千年,現在人類平均年齡應為七十歲,正進入五濁惡世,能在此時修行證果成佛,用什麼方法成佛呢?蕅益大師說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句話即出在此段經文。釋迦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示現一生成佛,然後又將一生成佛的法門傳授予我們,這就是「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解》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難。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讀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同一心願就是普度眾生,圓成佛道。諸佛功德智慧能力皆平等,而設施教化則有難易。難易是以教化對象而說,根性利的容易教化,根性鈍而業障又重的就難。障重之人若不多設方便,予以開導,他們成佛就沒有希望了。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化現淨土就是為了這些人所作的設施。有些人誤會認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專為度那些無知識的人,焉能比得上大乘法門。其實他們看錯了。殊不知彌陀設這個法門,超越了大乘一乘,乃是直接成佛的法門,而根性極鈍的人,罪業深重的人,他一接受,馬上就成佛。他為什麼能信、能願、能行?念了無量壽經就知道,原來這些人是多生多劫來所累積的善根福德成熟,並非偶然。
 
以下再說環境的難易。西方世界成佛容易,娑婆難。西方世界每一往生之人,皆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佛光普照,智慧增長,聞法易於開悟。古德說,兩個世界的環境多有不同:(一)淨土常常見佛,帶業往生者縱然下品下生在蓮花中十二劫才能花開見佛悟無生。而在花中亦能見到阿彌陀佛及諸佛的應化身及文殊普賢等諸上善人。花開見佛所見的是報身佛,花未開時所見的是應化身,同時也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度化有緣眾生。(二)常聞法。三經皆說西方世界六塵說法,不會迷惑亦不會退轉。娑婆世界聞法甚難。(三)淨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接觸者皆來成全而無障礙。娑婆世界障礙重重。(四)淨土無魔事,此界群魔擾亂。(五)生淨土者均無量壽,娑婆命短。(六)淨土圓證三不退,娑婆進少退多,一轉世所學再從頭來。(七)淨土決定一生成佛,娑婆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最後大師又說到:「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何謂「餘頓法」?禪是餘頓法,學禪的人多。為濁世眾生說實相念佛與觀想念佛已不容易,或者有人尚肯接受,而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的第一法門,更為難中之難。因為它是諸佛的境界,一般人焉能體會?我常常讚歎諸位同修,你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我好。你們一學佛就相信這個法門。我學佛四十年才相信,我出家時才二十六歲,遇到朱鏡宙老居士他已七十多歲,對我很好,處處照顧我,後來他介紹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學佛。李老是印光大師弟子,專修淨土。我目的在學講經,他勸我修淨土,我不能接受,甚至於逼得老師說出這一句話,他說:「自古以來多少高僧大德與有學養的在家居士,他們都學淨土,就算是上當,我們上一次當也無所謂。」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我在台北講華嚴,不得不深入研究,講了十七年,到最後看出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後補佛,他們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見西方有可取之處。給我一個很大的反省因緣。然後又密切注意善財修的是念佛法門。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文殊發願求生淨土,傳法於善財,必也是念佛法門。後來善財出去參學,第一個老師教他念佛法門,到最後一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使善財一生圓滿成佛。我因此才回過頭來,再深入研究淨土三經。若非華嚴,我無法深入淨土。後來又讀到隋唐大德所說華嚴、法華不過是無量壽經之引導而已。我讀了這句評論比一般人感受特深。真是難中之難。學教的能夠歸到淨土,歷代相傳為數不多,所以十方諸佛無不推崇釋迦佛為勇猛。

《解》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
 
關於五濁一詞,在前面玄義中已略予提及,茲再依大師解文逐條述明。
 
第一是劫濁。「劫」是時代,「濁」是污染。我們深深感覺到生態以及地球的污染。科學家已提出警告說,此種污染如不能改善,五十年後,此世界即不適宜人類之居住。今天大家都研究環保問題,效果不會很大。佛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生活環境,環境之污染由正報而來,「正報」是人心,心淨則土淨。現在社會,人心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如不在淨化人心上下手,恐無濟於事。印光大師晚年曾在上海主持一次「護國息災法會」,共七天,最後一天傳授三歸五戒,當時有弟子將其演講辭記錄編成小冊。他提倡戒殺、吃素、念佛,不但可以息災,也可以護國。我們今天若提倡此說,誰相信呢?但是這三項確實有效,念佛淨化人心,戒殺吃素,減輕暴戾,效果馬上就見到,可惜大家不相信,以為是迷信。這是共業,難以挽救。
 
《解》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謂身見。邊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昏昧汨沒。故名為濁。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第二、「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五利使,「使」即衙役,如今之刑警,「利」是厲害,「五利使」即見惑。見惑分五種,即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前已詳細解釋,茲不多述。這些錯誤的見解蒙蔽了真心智慧,故謂之「濁」,若是不假第一方便必不能得度。
 
《解》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瞋。癡。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見濁」是見解上的錯誤,看錯了。「煩惱濁」是思想上的錯誤,想錯了。五鈍使也有五大類,前面五利使來得猛烈,此五鈍使雖不猛烈而很難斷。古德比喻說藕斷絲連。即使證得四果羅漢,見思二惑均已斷了,而習氣仍在。五鈍使是貪、瞋、癡、慢、疑。貪是貪愛,瞋是瞋恚,痴是愚痴,對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分不清楚,往往顛倒錯看。煩惱中之愚痴最嚴重,痴非慧不斷,僅靠定還不行,所以阿羅漢有九次第定。慢是傲慢,疑是懷疑,此疑非普通疑,乃對聖言量懷疑,此生即難出三界,現在這個時代煩惱濁比過去任何時期都嚴重。大師說假如不是以「即凡心是佛心」的方法就不能成就。在理上講,凡心即佛心,事上講大不同。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大乘經講同生性與異生性。三賢以下的菩薩以及六道眾生皆異生性,難以成就,六道凡夫更不容易超越三界。人是輪迴的,今生今世很短暫,來生來世怎麼辦?迷惑顛倒之人,只看眼前,後果往往不堪設想。在修行法門中,唯有念佛之心是真心本性,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議,此心即佛心,所念之佛不可思議。佛號是性德,而且是真心本性圓滿的德號,「即凡心是佛心之行」指念佛往生法門,除此法門之外必不能得度。
 
《解》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麤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色心並皆陋劣。故名為濁。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
 
「眾緣和合而生」謂之「眾生」。眾生乃五陰「色、受、想、行、識」所組成。「色」代表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有感受、思想,剎那生滅相續,「識」在唯識學中稱之為「阿賴耶識」,俗語稱為「靈魂」,佛法叫「神識」。六道輪迴即以神識去投胎。未開悟見性前,神識是主宰即是我。見性之後真心本性才是自己本人。真心本性迷的時候叫「識」,悟了之後叫「真如本性」,識與真如本性是一個東西,不過有兩個不同名字而已。真性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本體,在有情眾生稱之為佛性,在無情眾生稱之為法性。因為見解思想的錯誤,感召的色與心皆不清淨,故稱為濁。在此污染環境必須發心離開,對西方世界之清淨佛土,必欣然願往,有欣厭之行,方有得度之望。
 
《解》命濁者。因果並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故名為濁。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大家常講健康長壽,乃眾生所最希望之事,若由因上講,第一須有清淨心與大慈悲心。如因不好,心不清淨不慈悲,則身必短命多病。佛說六根具足的人即無缺陷之人很難得。任何果報皆有其原因。從綱領上講,布施是因,福報是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不修因而希望有好果報乃是幻想。現代人缺乏慈悲心與清淨心,因此命濁。在此期間一定要選一個不費多少時間,不勞勤苦之修行方法才能得度。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