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淨宗法師

15、「潛通佛智」之文






(增廣上‧與陳錫周居士書)











【強調信願】

「 信 願 持 佛 名 號 」:印 光 大 師 為 什 麼 屢 屢 提 到「 信 願 」兩 個 字 呢 ? 是 因 為
在 印 光 大 師 那 個 時 代 , 有 的 人 講 念 佛 , 就 老 是 講 做 功 夫 , 不 注 重 信 願 。 前 面
說 了 ,「 專 崇 行 持 , 不 尚 信 願 , 執 事 廢 理 , 猶 屬 自 力 法 門 」, 與 「 自 性 唯 心 ,
不 仗 佛 力,執 理 廢 事,同 一 過 失 」。因 為 普 遍 存 在 這 樣 的 過 失,所 以 大 師 經 常
就 提 到 說 : 你 持 佛 名 號 , 不 是 要 你 自 己 做 多 麼 大 的 功 夫 , 要 你 自 力 達 到 什 麼
程 度 , 你 要 有 信 願 ! 「 信 願 , 信 願 ! 」, 所 以 經 常 這 樣 講 。  

【凡心投覺海】

那麼,信願持佛名號有什麼樣的效果呢?即能:
「以凡夫心,投佛覺海」:佛的大覺海。凡夫心跟佛的大覺海,可以講完 全
不 是 一 個 境 界,根 本 不 能 契 合 的。凡 夫 心 就 是 事 相 分 別 — — 好、壞,長、短 ,
不能夠契入不生不滅的真如理體。佛稱大覺海,已經完全證悟不生不滅的真如
理體。如果以我們本身的狀況來講,跟佛的大覺海完全不相融。不要說我們跟佛的大覺海沒辦法相融,就是菩薩,就是阿羅漢,你都無法思惟。經中講:「舉
心即錯,動念即乖。」你起心動念都是錯,都違背真理,跟佛的大覺海完全兩
回事。這樣的話,我們就永遠隔在佛的大覺海之外。
為 什 麼 釋 迦 佛 不 勸 我 們 念 別 的 佛、往 生 別 的 淨 土 ? 因 為 那 些 佛 都 安 住 在 祂
本 身 的 境 界 — — 大 覺 海 當 中,但 是 祂 們 沒 有 特 別 架 一 個 管 道 跟 我 們 溝 通,祂 們
需 要 你 成 為 登 地 的 菩 薩,你 豁 破 無 明 了,你 跟 這 些 佛 本 身 的 覺 悟 氣 氛 才 能 溝 通
得 上 。  
所 以,按 照 通 途 的 教 理,要 登 地 以 上 的 菩 薩 才 可 以 到 諸 佛 的 報 土。因 為 登
地 的 菩 薩 已 經 破 無 明 了,已 經 不 退 轉 了。佛 所 見,他 能 少 分 而 見;佛 所 知,他
也 少 分 而 知 。 那 對 於 我 們 而 言 , 跟 佛 的 覺 悟 智 慧 差 得 太 遠 了 , 沒 法 溝 通 。  
但 是,信 願 持 名 一 法,能 夠 讓 我 們 凡 夫 心(「 投 」就 是 投 歸、投 放 ),放 在
阿 彌 陀 佛 的 大 覺 海 裏 面。我 們 一 旦 放 在 阿 彌 陀 佛 大 覺 海 當 中,我 們 就 變 成 阿 彌
陀 佛 大 覺 海 。  













【滴水賺海喻:大利成佛】

好像一滴水,投放在大海裏邊,那你就賺了,我們用一滴水賺一大海的水,
好不好?做生意講一本萬利,這比那個還要大!
這一滴水就代表我們信願念佛這個心。我們本身雖然佛性具足,但是,我
們離開阿彌陀佛大覺海,我們就會輪迴,佛性不能順起作用。佛的大覺海就是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展開講,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光明、覺悟,大海
一般的功德,可是收縮起來也不外乎就是六字名號而已。
信願持名--信順阿彌陀佛的救度,願意讓阿彌陀佛救度我,稱念祂救度
我的名號,等於把我們這一滴水,投放在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的大覺海
當中。所以叫「以凡夫心,投佛覺海」。
這一滴水放在大海裏邊,也就跟大海同一深廣,同一鹹味--跟大海一樣
的深,一樣的廣,一樣鹹的味道,找不到這一滴水了,失去原來的味道了,大
海都把你同化了。
「投」就是投放、投入,也就是我們歸命的心情。「歸命」也叫做投誠,誠懇歸向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滴水,如果不歸在阿彌陀佛無量壽的大海水當中,就會乾涸。一旦
投放在阿彌陀佛的大覺海當中,我們就永遠不會乾涸,而且會成佛。
不要說到達極樂世界--那是果地;現在念佛,就決定將來可以成佛,所
以說「念佛成佛」。
印光大師用八個字來說明:
「 潛 通 佛 智,暗 合 道 妙 」:剛 才 說 過 了,我 們 怎 麼 能 跟 佛 的 智 慧 溝 通 ? 如
果 論 自 力 , 我 們 前 面 學 到 「 如 來 智 慧 海 , 深 廣 無 涯 底 , 二 乘 非 所 測 , 唯 佛 獨
明 了 」, 阿 羅 漢 、 大 菩 薩 都 沒 辦 法 測 度 佛 的 智 慧 。  
經典裏講,十地菩薩(初地、二地、三地……),一地比一地,初地菩薩就
不知道二地菩薩--走路腳在哪裡抬起,又在哪裡落下來,他都不知道。說明他
們不是一個境界;二地菩薩看三地菩薩也一樣的,三地菩薩在哪裡抬腳、在哪裡
下腳,他不清楚。那何況菩薩來看佛,根本就不知道了。
而我們凡夫來念佛,能夠「潛通佛智」。











【螞蟻書生喻: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師父,你越講,我心裏就越糊塗了,怎麼能夠潛通佛智」?
好!下面講一個故事:
說 是 一 個 書 生 到 京 城 裏 趕 考,半 路 上 下 了 一 場 大 雨,下 大 雨 的 時 候,小 溝
就 淌 起 水 來 了。他 就 發 現 在 溝 這 邊 有 很 多 螞 蟻 往 那 邊 看,那 邊 有 很 多 螞 蟻 往 這
邊 看,牠 們 都 互 相 過 不 來。這 個 書 生 很 慈 悲,就 撿 了 一 根 小 樹 枝,往 中 間 一 放,
這 邊 的 螞 蟻 「 嘩 啦 嘩 啦 」 都 過 去 了 , 那 邊 的 螞 蟻 也 像 開 通 大 橋 了 一 樣 ,「 嘩 啦
嘩 啦 」 都 過 來 了 , 兩 邊 的 螞 蟻 暢 通 無 阻 。  
那 我 們 來 想:螞 蟻 是 一 個 小 小 的 生 命;書 生 是 要 到 京 城 趕 考 的,是 一 個 飽
讀 經 書 的 人。請 問:螞 蟻 能 瞭 解 書 生 的 智 慧 嗎 ? 小 溝 哪 怕 只 有 一 尺 寬,對 螞 蟻
來 講 就 像 太 平 洋 一 樣 ,「 這 麼 寬 、 這 麼 遠 , 怎 麼 過 ? 」 牠 沒 有 智 慧 來 搭 橋 。 但
是,書 生 拿 一 根 樹 枝 往 那 裏 一 放,螞 蟻 順 著 樹 枝 爬 過 去,書 生 的 智 慧,螞 蟻 就
得 到 了 , 就 潛 通 書 生 的 智 慧 。  
書 生 代 表 阿 彌 陀 佛,螞 蟻 代 表 我 們。我 們 跟 阿 彌 陀 佛 之 間 的 差 距,比 螞 蟻跟 書 生 差 得 還 大,我 們 想 渡 過 生 死 輪 迴 的 河 流,往 對 岸 看,我 們 沒 辦 法 過 去 。
所 以,阿 彌 陀 佛 把 六 字 名 號 的 樹 枝 往 這 裏 一 放,你 願 意 念 佛,你 順 這 個 六 字 名
號 的 小 樹 枝「嗞 兒 」就 過 去 了。好 像 六 字 名 號 簡 簡 單 單 這 麼 六 個 字 也 不 長,你
以 為 很 簡 單,這 個 是 佛 智 啊 — —「 潛 通 佛 智 」。你 只 要 願 意 念「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你 就 可 以 到 彼 岸 — — 「 暗 合 道 妙 」。  
「潛」就是不明顯,自己都不知道。像這個螞蟻,牠爬過去了,牠也不懂,
牠也不知道這是書生的智慧;書生怎麼想,牠也不知道,牠就爬過去就好了。
作為一個普通的凡夫,對於佛的智慧「如聾如啞」,我們根本就不清楚。你
再怎樣讚歎,都沒辦法說明,沒辦法想像。但是只要念佛,我們就接受到了,
我們就享受到了,所以這叫「潛通佛智」。暗暗的,不知不覺之間,連自己都不
明白,就得到佛智了,就享受佛智了。
比如說坐飛機,我們不需要懂得空氣動力學,我們也不需要懂得發動機的
原理,我們也不需要懂得飛機的內部構造,我們也不需要懂得駕駛,我們也不
需要懂得什麼航管路線,也不需要懂得油料構成,什麼都不需要懂。但是,如











果相信飛機不會出故障,然後願意坐上這個飛機,那麼,科學家的智慧、製造
工人的辛勤,所有人的服務,你通通享受到了。
阿彌陀佛五劫思惟的智慧,兆載永劫的苦修苦行,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但
是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通 通 為
你所享受,為你所擁有,這叫「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如果修別的法門,你就慢慢修吧!一個一個來,慢慢來。
所以高啊,妙啊!我們念佛法門,念佛的人雖然愚癡,但是,我們跟佛的智
慧相溝通。是通過什麼溝通?通過信和願。你沒有信願,那不能溝通。
信 願,信 什 麼、願 什 麼 ? 信 六 字 名 號,願 念 六 字 名 號,而 稱 念 六 字 名 號 。
阿 彌 陀 佛 的 六 字 名 號 就 是 佛 的 大 覺 海,就 是 佛 智,就 跟 祂 溝 通 了,這 就 是 無 上
佛 道 。  
「道妙」:道是非常的玄妙。如果靠我們自己悟,我們悟不到,可是我們念
佛就自然溝通了。
只要口稱名號這麼容易,「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這麼殊勝。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