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二)、別序
 
《解》發起序也。淨土妙門。不可思議。無人能問。佛自倡依正名字為發起。又佛智鑒機無謬。見此大眾。應聞淨土妙門。而獲四益。故不俟問。便自發起。如梵網經下卷。自倡位號云。我今盧舍那等。智者判作發起序。例可知也。
 
淨土為何稱之為「妙門」?知其妙之所在,才能體會其殊勝。妙在方法簡單,只要能老實念佛,不管懂不懂,皆有成就。把理論搞清楚,念佛謂之理念;如不懂,只老實念下去謂之事念。工夫平等,所以這個法門普度一切眾生,一生平等成佛,此之謂妙。我們選擇這個法門與文殊普賢菩薩相同,修行方法也一樣,生到西方所得的果位當然也相同。
 
此法門至為深妙,不但普通人問不出來,大智舍利弗乃至智慧第一法王子文殊菩薩也問不出來。佛說法要有人啟請,這個法門太深了,誰也想不到。所以佛觀察與會大眾機緣成熟,不需弟子啟請,自動宣說這個一生圓滿成佛的法門,在十二分教中稱為「無問自說」。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圓成佛道時,他就想把這個法門向大家宣說。但在當時眾生機緣未熟,所以先從大小乘經教說起。俟機緣成熟,不問自說,使眾生獲四種利益,稱之為「四悉檀」。「悉」是「普遍」,「檀」是「施與」。(一)世界悉檀。把世間一切事實真相向眾生宣布,令其生信樂之心。佛法首先必須令眾生生歡喜心,如不能使眾生和睦相處,必導致社會不安,故佛法以世間利益為第一。(二)為人悉檀。觀察眾生機緣,對機說法,得生善利。如今天的大病缺乏倫理道德,社會不安。為其說四維八德,使眾生起善願善行。(三)對治悉檀。說法對治眾生的毛病,使其斷惡。(四)第一義悉檀。前三種屬世間法,第四種屬出世間法,使眾生悟道證果。
 
現在佛介紹西方確有極樂世界,也確實有阿彌陀佛。眾生聽了生歡喜心,發願求生,此為世界悉檀。聽了之後,執持名號,善根福德圓滿現前,得到生善的利益,即是為人悉檀。以真誠恭敬之心,晝夜不斷念一句佛號,身口意惡業不起現行,把煩惱壓下去即是對治悉檀。念佛念到工夫成片,生西有把握,想何時去,就何時去,可以生死自如,即第一義悉檀。
 
下面一段經文「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蕅益大師判為發起序,乃大師獨到之見。古來大德均判為正宗分,但大師也有例可援。他說隋朝智者大師註解梵網經菩薩戒本,將前面偈頌判作發起序,這是他的根據,也是大師謙虛之表示。中國出家人受菩薩戒均以梵網經戒本為依據。台灣近年來亦有用優婆塞戒經中之瓔珞戒本,比梵網經戒少,只有六重二十八輕。前面有四句偈:「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智者大師把這段經文判作序分。佛未經啟請就把自己地位名號說出來,與此處經文的例子很接近,判作發起序。
 
《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此段經文提出三項事實:(一)從娑婆世界往西方去,經十萬億佛國土有一個極樂世界。(二)其土確有一位阿彌陀佛。(三)阿彌陀佛現在正在那邊說法。
 
《解》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西方者。橫亙直西。標示現處也。十萬億者。千萬曰億。今積億至十萬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所繞。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問。何故極樂在西方。答。此非善問。假使極樂在東。汝又問何故在東。豈非戲論。況自十一萬億佛土視之。又在東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極樂。序依報國土之名也。豎約三際。以辨時劫。橫約十方。以定疆隅。故稱世界。極樂者。梵語須摩提。亦云安養。安樂。清泰等。乃永離聚苦。第一安穩之謂。如下廉釋。然佛土有四。各分淨穢。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淨。方便有餘土。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淨。實報無障礙土。次第三觀證入者穢。一心三觀證入者淨。
 
淨土法門確為甚深難信之法。佛在本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大智慧者善根福德圓滿具足,能直下承當,深信不疑。一切眾生無論什麼根性,淨土法門都能包容使其成就。如上上根文殊普賢等覺菩薩,下至五逆十惡就要墮阿鼻地獄眾生都有份。其他經典度脫對象不等。如華嚴、法華只能度上上根人,下中輩無份。阿含經度中下根人,上上根不契機。惟此經三根普被,絕待圓融。祖師們所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了四句宗旨。第一是唯心為宗。所有一切大小乘經典皆是唯心為宗。第二是唯佛為宗。此佛即指阿彌陀佛,只要稱念阿彌陀佛即能成就。第三是絕待圓融為宗。如華嚴、法華可以當之,本經亦不例外,大乘中之大乘,一乘中之一乘。第四是超情離見為宗。
 
從古德所說之宗旨觀之,乃知此法門超出一切大經大論,根據歷代祖師大德觀察所得的結論大致不差。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解中所引用隋唐古德所說,一切圓收圓超經典以華嚴為第一,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算圓滿。華嚴與無量壽經比,以無量壽經為第一,把華嚴比下去了。無量壽經是夏蓮居老居士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內分四十八章,以第六章四十八願為第一,在四十八願中,古德公認第十八願為第一。佛說阿彌陀經就是解釋第十八願,十八願說十念必生。由此可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由此生起真誠信心,乃是有大善根大福德者。念這一句佛號就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深信一句佛號包括戒定慧三學。一心執持名號無一雜念,即是諸惡莫作。一句佛號無量功德均在其中,即是眾善奉行,大乘菩薩戒具足了。一心稱念,一心是定,定學具足了。信願持名是第一智慧,慧學具足了。此三學是究竟圓滿的三學。古德說,此是修學成佛最近的路。大乘與小乘比,大乘走近路,大乘法門與禪宗比,禪又超近。禪與淨相比,淨又更近。經中說一日至七日即能往生,在往生傳及淨土聖賢錄中不乏其例。證明經中所說真實不虛。道理明白,一聽就相信,如法修持,並不懷疑,此人的根性在菩薩之上。
 
「西方」是標示極樂世界現在的處所,距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看似遙遠,其實臨終時佛來接引,往生乃剎那間事,不必再打妄想。羅什大師譯此經時,顧念我們都是帶業之人,凡情未斷,難免有想家時候。西方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可以看到家親眷屬在那一道。如欲照顧他們,剎那間即可返回娑婆世界。「從是西方」乃指大千世界之西,而非地球之西。現在天文學有所謂黃極,我們地球有南北極,銀河系也是轉的,它的軸端即叫黃極。從前一般人猜想,佛講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概就是指的銀河系。佛的法運不過一萬二千年,銀河系的角度可能只轉一、二度,這種說法也講得通。如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一個銀河系就是佛經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根據經文說,一個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山所繞,名一四天下。一千個四天下名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名為一個大千世界。
 
或者有人要問,為什麼極樂世界在西方?如果極樂在東,又要問何故在東?這種發問等於開玩笑。況且若在十一萬億佛土,回頭看極樂,則極樂又在東邊,方位焉有一定。身體是正報,身體靠以生存者如飲食衣服居住環境以及世界謂之依報。此世界名「娑婆」,意為「堪忍」。世與界二字在六書中謂之會意。三十年為一世,過現未謂之世為時間。橫約十方,以定疆隅為空間。時空合一謂之「世界」。「極樂」者梵語「須摩提」,亦稱安養、安樂、清泰等,乃永離眾苦第一安穩之謂。西方世界分四土:
 
(甲)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者所居,帶業輕重不同,故又分三輩九品。修行應盡量消除業障,生西品位可以增高。「五濁」一詞,茲先略予說明:(一)劫濁。「濁」是污染,「劫」指時間。眾生罪惡深重所感召之亂世,人民疾苦,在歷史上所謂黑暗時代。(二)見濁。即眾生對人生宇宙的觀察生錯誤之見,而自以為對。(三)煩惱濁。對諸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訓懷疑,違其教化,不肯奉行。又行事鈔資持記曰:煩惱濁即五鈍使。(四)眾生濁。乃見濁煩惱濁之果報,即生活環境的污染,例如空氣水資源以及其他環境污染,氣候異常變化皆屬之。(五)命濁。壽命減短,不能享天年,為修行之最大障礙。今天讀到這段經文,深知佛有先見之明,幾乎完全針對現在這個時代說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說:「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可知斷除諸惡,恢復清淨,必須由心地上下功夫,心淨則土淨。身心是正報,環境是依報。佛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故修心為第一。
 
(乙)方便有餘土。權教菩薩以及阿羅漢辟支佛所居。西方世界無二乘純是菩薩。帶業往生,煩惱未斷,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也是菩薩身份,不是小乘。不過初信位菩薩只一年級,若到了七年級,見思煩惱斷了,真正得到身心清淨,即到達方便有餘土。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即生到方便有餘土。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以及權教菩薩,執著重,用分析方法,覺悟了身心世界都不是真實相,知萬物是一合相。無論動物植物礦物都是由一個基本物質組合的。由析空觀契悟實相,這種方法拙笨。另外一種聰明人,一聽佛說即能悟到體空觀,謂之體空巧度,比較巧妙。若用天台四教來比,藏通別圓四教,根性最利的是圓教,其次為別教,再次為通教藏教。以上所述似較複雜,惟依大師解釋,佛土有四,各分淨穢。「方便有餘土,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淨」。雖在同一佛土,其中淨穢仍有等級之不同,希善於體會。
 
(丙)實報無障礙土。又稱實報莊嚴土,即華嚴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到達這個境界,乃見性地位。就淨宗說,為理一心不亂。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密訣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不要問,水到渠成。若要問如何才算是理一心,就沒有希望了,因為心不清淨。鄉下老太婆,什麼都不懂,她可能念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臨終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次第三觀」與「一心三觀」均為天台宗的名詞。天台大師講修行方法有「三止三觀」。先觀空,再觀假,後再觀中。此為次第三觀,契中下根之機。利根人在一念中即空即假即中,圓滿三空三觀,沒有界限。在一念中修三觀即在一句佛號中。能念之心在那裡?不可得。所念之佛在那裡?亦不可得。從體上觀察,俱不可得,當體即空。事上有是假有,事相宛然。空與假是一,空不礙假,假不礙空,空假一如即中道,在一念當中,空假中均具足。理事明瞭之後,統統放下,不去理會,這一句佛號與一心三觀相應,真正念成功了,見思塵沙無明都沒有了,就圓斷三惑,圓證三德,就見性了,般若智慧現前,通達一切法,過現未均現在眼前,得大自在,達此境界,得到念佛三昧,也不要生歡喜心,一歡喜這個境界就沒有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