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解》復次。祇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諸眾生。別指五濁惡人。一切世間。通指四土器世間。九界有情世間也。
有真信切願,一聲阿彌陀佛即轉劫濁為清淨海會,現前立刻就轉。轉見濁為無量光,把錯誤的見解轉變成智慧的觀察。轉煩惱濁為常寂光,把一切煩惱轉成為大定。轉眾生濁為蓮花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如何轉法?只靠信願持名,多麼容易。難在人不肯相信。一切諸佛都感歎此為難信之法,誰能相信乃真正有福,此中義理絕非凡夫所能理解,這是究竟圓滿不可思議之大福報。大師又明白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因為釋迦佛是於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假如佛不講彌陀經,不教我們念佛往生法門,佛雖說千經萬論也對不起我們,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如不講這個一生圓成佛道的法門,如何對得起人?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決定不辜負眾生,盡虛空遍法界普遍宣揚這個法門,無論修學什麼法門,禪宗、教下、密宗、戒律,修成之後最後均到華藏世界,華藏是共同的歸宿,到華藏世界之後,見到文殊普賢,文殊普賢教大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圓成佛道。我講觀經時,講到三福把深信因果放在第三條,若放在第一條,我一點也不懷疑,它放在第三條,第三條是菩薩修的。我講經也囫圇吞棗的講下去,但仍然懷疑,難道菩薩還不信因果嗎?多年後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乃佛的境界,許多菩薩都不知道。九法界眾生,如無佛本願威神加持,都不會相信。眾生善根未熟,佛也加持不上。所以大師說:「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諸眾生」別指五濁惡世造惡之人,善導大師在觀經中指下三輩往生者,上三品是大心凡夫,中三品是世間修善凡夫,下三品是造惡凡夫。「一切世間」通指九界有情世間。
《解》前勸信流通。是諸佛付囑。此本師付囑。囑語略別從通。但云一切世間。猶前諸佛所云。汝等眾生。當知文殊迦葉等。皆在所囑也。
流通分中信願行三節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是教主結歎。前面讀到六方佛是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對我們的囑咐,勸願勸行是本師釋迦佛對我們的囑咐,囑咐的言語即經文,經文頗簡略,所說「汝等眾生」及「一切世間」二詞,包括九法界凡聖,文殊是菩薩上首,迦葉是阿羅漢的上首,皆在囑咐之內。
《經》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前面大師說:「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說明根據這一小段經文。我們天天念,並未察覺。有人念阿彌陀經,念的爛熟,若問他,釋迦牟尼佛是修什麼法門成佛的?他茫然不知所對,大師若不提醒,我們依舊懵然罔覺。可見大師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
《解》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然吾人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解》。為苦所偪。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處眾生濁中。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烽勃宅裡。戲論紛然。唯深知其甚難。方肯死盡偷心。寶此一行。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難甚。而深囑我等當知也。初普勸竟。
「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涉」是涉及,「施為」即不假方便,不用其他法門幫助,不用禪亦不用咒,即此一句佛號即能圓轉五濁。最近台灣天旱缺水,館長發慈悲心擬通知台北道場求雨,問我求雨之法。在禪門日誦中有求雨儀規。蓮池大師過去駐錫杭州,有一年乾早,杭州太守知大師是一位有道高僧,請其設壇求雨,大師說,我只知念佛,不會求雨。但為民眾祈福之事,亦應隨喜,即率徒沿途念佛,大師所到之處,雨隨之下,亦奇蹟也。蓮池大師傳記中有此記載。無論求什麼,就是一句佛號,還真管用。
本師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以大智大悲,見到這個持名念佛成佛,躬親行之,並為我們說出,我們才知道佛之恩德大矣。處此濁世,如囚犯繫獄難逃,更不幸的法弱魔強,正法道場,類多冷落,邪師道場,反而人滿。我們自愧道德定力不夠,應先成就自己,莫為邪智邪師纏惑。應知今世無人不貪,貪是陷阱,貪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乃三惡道之陷阱,貪出世法,還是三惡道的陷阱,佛叫我們去除貪心不是叫我們換貪的對象。若有法門未學,俟到西方再學不遲,現前階段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今天的社會,大多數人心不清淨,爭名奪利,皆在造惡,積非成是,若不隨順世俗,反而視同怪異,故吾人必須特立獨行,方有擺脫之望。「烽勃宅裡,戲論紛然」,宅中煙火迷漫的樣子,警覺的人趕快逃命要緊,迷惑的人還在宅中討論研究。唯有深知甚難出離,方肯死盡投機取巧之心,把一句「阿彌陀佛」看作非常寶貴的救命咒。
(二)、結勸
《經》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解》法門不可思議。難信難知。無一人能發問者。佛智鑒機。知眾生成佛緣熟。無問自說。令得四益。如時雨化。故歡喜信受也。身心怡悅。名歡喜。毫無疑貳。名信。領納不忘。名受。感大恩德。投身歸命。名作禮。依教修持。一往不退。名而去。
世尊雖然叫著舍利弗,舍利弗從來沒有答覆一句話,他對於這一樁事一無所知,這才顯示出法門不可思議,難信難知。它是如來圓滿果地上的境界,佛以圓滿智慧照見眾生,機緣成熟,無問自說,說出這部阿彌陀經。我們聽了,如果歡喜信受,是得諸佛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如適時甘霖,身心怡悅,對佛所說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完全接受佛的教誨,感謝世尊無比的恩德,依教修持。法會散了,乃修行的開始。自己要慶幸,不要辜負自己無量劫的善根,不要辜負諸佛的加持,不要辜負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為我們說出這個法門,也不要辜負蕅益大師詳細解釋的彌陀要解,使我們能夠上報四恩,下濟三苦。今天講到第四十八次,恰好圓滿。謝謝各位。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