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念佛鏡》 第五念佛對戒律門
  問。念佛功德多少於持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功德。答。念佛功德多於持戒功德百
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經說。持戒證小果。始到初地。准彌陀經。若一日七日念阿彌
陀佛往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所以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故知功德多
於持戒功德百千萬倍。又准經中說。如今不是持戒時。是念佛時。何以得知。准像法
決疑經說。本師滅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堅固。像法一千年坐禪得堅固。末法一萬年
念佛得堅固。自從佛入涅槃已來。准釋迦碑文。已有一千七百餘年。入末法來二百餘
年。故知是念佛時。不是持戒時。縱有持戒者。准戒經文。即得名譽及利養。死得生
天上。無證得阿羅漢果。縱得生天。不出三界。就持戒人中。萬箇無一具戒者。何以
故。為戒細人麁。數多難持。若望念佛。數少易行。得多功德
  問。念佛得益多少於持戒得益。答。念佛能益無損。持戒損多益少。何以得知。
准目連問經。破初篇戒。取長壽諸天計人間九百一十五俱胒六百萬歲墮地獄。准戒文
中。有五篇七聚。依挍量。第一篇重挍量第二篇一倍。第二篇重挍量第三篇一倍。第
三篇重挍量第四篇一倍。第四篇重挍量第五篇一倍。第五篇最輕犯突吉羅。九百萬歲
墮地獄中。一夜不懺者捨本利。准破戒罪。無量無邊。持戒萬中無一。故知損多益少
。念佛一口。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所以有破戒罪。念阿彌陀佛。總得除滅。何以得
知。准觀經文。下品中生人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應墮地獄經
歷多劫。受苦無窮。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為讚彼佛光明神力
。教令念佛。彼人聞已。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往生淨土。故知破戒罪亦得消滅。
又准群疑論中說。破戒者護。復失道者導。盲冥者眼。故知念佛純益無損。承前北都
有律師。捨戒律業迴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准觀經中說言。中三品人。律師念
佛往生淨土。故知念佛門持戒苦行不及也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念佛鏡》 第四念佛對講說門
  問。念阿彌陀佛功德多少於聞經功德。答。念佛功德多於聞經功德百千萬倍。何
以得知。觀經下品上生人無惡不作。由造惡故。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
識為說十二部經。彼人聞已滅除千劫等罪。聞經力小。地獄猶未滅。得智者教。念阿
彌陀佛十口。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問。讀經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答。讀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大行和上說。不
念佛修行讀經。猶如讀藥方。念佛猶如服藥。讀藥方病即難除。服藥病則易差。讀經
修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正是修道。以此事故功德最多
  問。講經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答。講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
。講經猶如數寶。念佛猶如用寶。數寶雖多。不除貧苦。不言滅罪。不言得功德。用
寶雖不多。能濟身命。得功德無量。明知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又講經如磨石。雖
獲少分利益盡與他人。自損無量。為受禮拜供養。大損果報。所以論云。譬如貧窮人
晝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故知講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
得知。如唯識論。多破計我。講論之者口雖說法。心多計我。不起我者萬中無一。所
以法華經云。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
是人難度。由是事故。講論不如念佛百千萬倍。所以上世有惠感法師智仁法師蘊法師
。皆捨講論同歸念佛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念佛鏡》 第三念佛對坐禪門

  問。念阿彌陀佛。何如坐禪看心作無生觀。答。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速成佛果。
勝於無生觀門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維摩經言。譬如虛空造立宮室。終不能成。地
上造作隨意無礙。無生看心亦如是。何以故。無生即是無相。無相即是虛空。所以難
成。念佛之法事理雙修。猶如地上造立宮室。所以易成。如貧人少乏財寶。學他王家
造立舍宅。雖辦得少分材木。從生至死終不能成。後時材木爛壞。虛費功程無有成就
。無生亦爾。為功德法財不得成就。枉用功夫無有成益。念佛法門則不如是。由念佛
一口。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如富兒造宅立便成就。所以
觀經云。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不同無生。何以故。又法華經云。
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不現前者即是無生。既是十劫不
得成佛。故知成佛遲。如念佛。遲則七日。疾則一日。速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
。何以故。乘佛願力故
  問。看心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答。看心功德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知之
。准觀經云。念佛一口。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一度看心。未
知滅幾許罪得幾許功德。不言滅幾億生死之罪地獄悉滅往生淨土。故知少於念佛功德
百千萬倍
  問。念佛往生得何果報。無生觀成得何果報。二種何者為勝。答。念佛往生得三
十二相。具六神通。長生不死。超過三界。直至成佛。更不墮落。菩薩聖眾共為伴侶
。阿彌陀佛親自說法。無生觀成生長壽天。經八萬大劫還墮惡道。無生觀萬中無一得
成就者。為不時宜。假令得成生長壽天。不出三界。剋十而論。不如淨土百千萬倍
  問曰。准無生觀。唯遣看心。其心為赤為白為青為黃。觀者為當成不成。答曰。
無生看心非青非白非赤非黃。非不言成不成。心不相貌。復無成就。虛費功夫徒勞何
益。難云。看心之時即得成佛者。看衣即得暖。看食應得飽。看金應得寶用。看心之
時亦得道者。看衣不著不廢寒。看心之時亦不得果。又准像法決疑經說。坐禪不是末
法時。何以故。彼經云。佛滅度後。正法五百年持戒堅固。像法一千年禪定堅固。末
法一萬年念佛得堅固。准法王本記。入末法來二百餘年。是念佛時。不是坐禪時。所
以大行和上在日。數箇禪師門徒從和上教授迴心念佛者多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念佛鏡》 第二念佛對彌勒門
  問。念阿彌陀佛功德多少念於彌勒。答。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彌勒百千萬倍
。何以得知。准經中說。阿彌陀佛現是覺圓果滿超諸地位。所稱念者功德最多。彌勒
現是菩薩位中。未超諸地果未圓。故稱念之者功德狹少
  問。何故不念彌勒生兜率天。云何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答。為兜率天不出三界
。天報既盡。還墮閻浮提。所以不願生天。若往生淨土。出過三界。直截五道。一生
彼國。直至菩提。更不墮落。所以願生。又兜率天少時受樂。彌陀佛國中樂最勝。故
名為極樂。長時受樂無有限期。以是因緣勝於兜率百千萬倍。何以得知。經中所說。
一則身相勝。彌陀佛國眾生生者。皆具三十二相。兜率天人則無此相。二則徒眾勝。
既生淨土。與諸菩薩共為伴侶。受男子身。無女人相。兜率天上男女雜居。不同菩薩
。三則壽命勝。兜率天上壽命四千歲。已還復却來重墮閻浮提。彌陀佛國一去直至佛
果更不再來。四則神通勝。彌陀佛國菩薩總六神通。兜率天上人無神通。五則果報勝
。彌陀佛國眾生。衣服飲食香華瓔珞一切供具。自然化成不須造作。長時受用無有窮
盡。兜率天上造作方成。縱有自然衣服。不得多時。四千歲已命欲終時有五衰相。一
則頭上華萎。二則腋下汗出。三者起坐不定。四者氣力衰微。諸天免其眷屬。五者多
諸棹舉。不如極樂世界百千萬倍
  問。當來彌勒下生之時。三會說法。度諸眾生。得阿羅漢果。何以不願求生。云
何求生彌陀佛國。答。彌勒未下生來。不可待得。何以得知。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
入涅槃後。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然始下生。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彌勒乃出。准法王
本記。釋迦涅槃已來。始有一千七百餘年。全未擬來。不可候待。眾生命短。恐沈苦
海多劫受殃不值彌勒。唯阿彌陀佛現在說法。住極樂世界。廣度眾生。歸依西方早證
道果。勝於彌勒百千萬倍。設值彌勒三會。說法廣度諸人。得阿羅漢。小乘極果。若
望大乘。始到初地。億億眾生不逢彌勒佛。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
。疾則一念十念。遲則一日七日。稱念阿彌陀佛即生淨土。實過彌勒百千萬倍。又復
本師說彌陀經之日。彌勒菩薩亦在會中。阿逸多菩薩是也。彌勒尚念阿彌陀佛。何況
未來諸眾生豈不念耶。大行和上在日。數箇彌勒業人迴心念阿彌陀佛。又念佛法准佛
經教。後末法時諸法總滅。特此念佛正法止住百年教化眾生。故知念佛不可思議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念佛鏡》 一念佛對三階門
  問。三階法中。不坐僧床。不喫僧食。念佛法中。未知許喫僧食坐僧床及過齋已
不。答。念佛法中。通許僧食及坐僧床并過齋何以故。為念佛猶如國王。亦如王子堪
受國王祿抍。堪受如來作廕。又佛猶如父母。念佛人猶如男女合得父母飯食衣服床榻
臥具。所以通坐僧床。及喫僧食。并復過齋。難云。不坐僧床不喫僧食即是修道者。
邊地下賤可應是修道人。何以故。邊地下賤不坐僧床不喫僧食。彼邊地下賤既是非曰
道。故此三階亦非修道
  問。三階稱惡眾生。念佛是好眾生。為當亦是惡眾生彼。答。不是惡眾生。何以
得知。准一經云。若念佛者是人中芬陀利華。此華者諸華中極好。若念佛者一切人中
最好。故以為喻。滅除諸罪故是好眾生。三階為罪不滅。所以是惡眾生。難云。罪惡
眾生即是修道者。疾患之人應是修道。何以故。是惡眾生故。彼等患人非是修道。此
等三階亦非修道
  問。三階法不許入寺。念佛法許入寺已不。答。念佛法中許住持寺觀。何以故。
現在住持好處。當來擬生好國。擬證菩提。所以令住持寺亦入伽藍寺舍好處。難曰。
伽藍精舍好處。下惡眾生不令住。無上殊勝妙果。下惡眾生不可得
  問。三階法中。見形像及以諸經。不多恭敬。為是泥龕。四生眾生是真佛故。所
以恭敬。念佛法中。未知敬佛像及經已不。答。念佛法曰。見佛形像及經。並遣恭敬
。何以故。准報恩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向忉利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經九十日。
優填大王憶念世尊。不能得見。遂遣巧匠造世尊形像一軀。一倣世尊。世尊從天下來
至閻浮提。其優填大王與諸群臣遂去迎佛。其形像佛亦迎世尊。世尊共形像佛一處並
立。兩佛相似。遂將手摩形像佛頂。語形像言。我將不久入涅槃。留汝久住世間教化
眾生。世尊尚自敬佛形像。罪惡眾生豈不敬耶。又准十輪經云。獵師被袈裟。象為起
恭敬。敬袈裟功德。命終生忉利諸天。九十一劫受諸快樂。何以故。為相似故。諸佛
形像亦復如是。為相似故。恭敬之者感得尊貴榮華。生天淨土。所以佛名經中。有盧
舍那佛敬形像佛。盧舍那佛尚自敬形像佛。何況凡夫豈不敬耶。又華嚴經云。念佛三
昧當得見佛。命終之後生於佛前。彼人臨命終時。勸令念佛。為示尊像令瞻敬故。故
知華嚴經中有遣恭敬形像佛。云何三階難云。一切形像是埿龕。食來不合喫。一切牛
驢是真佛。食來即合喫。一切形像是埿龕。衣服供養不合著。一切眾生是真佛。昆虫
上得衣。云何合著。一切眾生是真佛。不合損。一年之中損生無頭數。殺佛之罪如何
除得。一切眾生是真佛。身合安置勝妙處。自身既在好房舍。佛在下惡處。豈成平等
  問曰。三階念地藏菩薩功德多少。如念阿彌陀佛。答曰。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
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乃至
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
。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
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
。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問曰。念佛是一乘。三階非是一乘。何以故。若是一階。容可是一乘。既言三階
。豈成一乘義。又准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言無二者。若望菩薩。即無緣覺。言無三者。若望緣覺。即無聲聞。又言無二者。
若望佛說。即一乘無聲聞緣覺。何以故。二乘極果大乘初地。所以言無二。言無三者
。即無菩薩乘。為十地因果未極故。所以無三。准法華經中。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
二。今為汝說實。汝所得非滅。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故知佛者覺滿果圓超諸地
位。是最上乘。稱究竟位。是名一乘。實非餘乘之所及也。故大行和上當在之日。亦
有數箇三階。捨三階法歸依和上念佛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念佛鏡》 第十釋眾疑惑門

  問。諸有疑惑請乞除斷。故般若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
能見如來者。何以故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得見如來。答。般若遮不見如來者。為所一
相貌及以音聲皆求人我不求往生及無上菩提故。只行邪道不見如來。觀經阿彌陀經等
。應當起想念。及專稱名號。不求人我。唯求擬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名正道。得見
如來。若望法身。無相為正。色相音聲以得為邪。此對十地已上菩薩。觀經及阿彌陀
經。觀一相好。及以聞名見報身如來。此對凡夫二乘諸小菩薩。若望報身。觀佛稱名
以將為正。無相為邪。若對法身。所有即論無相。又復說般若經時。世尊先向忉利諸
天。為母說法。當時世尊初從天來至閻浮提。須菩提憶念世尊。入定觀佛。遂在先來
。於時有一天女。不知所以。先見世尊。既見佛已。女即問佛言。我最在先見佛不。
世尊言。汝在後見。天女曰云。我初來到。無一人來見佛者。何故在後。世尊語言。
有須菩提。在先入定。除去人我。觀見法身在天女前。故在先見。女為起人我心觀我
色身故。在後見世尊。為對彼天女故。說頌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
道。不能見如來。此頌即對外道益當時。不忤未來世事。不同觀經。又復般若為遮外
道計四大五蘊是常。計色為我。計聲為我。所以般若經遮彼外道。不見如來。今依觀
經等。說厭患門。願離生死速生淨土早證菩提。不觀我相。遂見如來不同般若
  問。往生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觀經何故說韋提希并五百侍女同得往生
。中品三人二乘往生。答。准往生論說。女人二乘不往生者。為無決定往生者性。女
人唯愛女身。不求淨土。不肯念佛。論遮不生。二乘根缺亦復如是。唯住小果。不生
淨土。不解念佛。所以不生。觀經及阿彌陀經等說往生者。二乘根缺及女人迴心念佛
厭惡女身。
自此已下名對法論。更分為六
   一念佛對三階門 二念佛對彌勒門 三念佛對坐禪門 四念佛對講說門 五念
佛對戒律門 六念佛對六度門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 靈 峰 宗 論 導 讀 》 講述者: 上淨下界法師

「便知現前一念,離過絕非;便知宇內外一切物,泊今一念妄想心中,猶浮雲之
在太虛,是謂不被物轉,便能轉物。」
『離過絕非』當然是講空性,從「畢竟空」的境界來說,我們一念的心性,過去造了
很多很多的煩惱跟罪業,都染污不了我們的心性,還是清淨本然。但是從「緣起」的作用
來說,有它各各不同的因緣存在。或者是人的生命、或者是天的生命,都像是浮雲在虛空
當中,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因緣。如果能這樣不被物轉,便能轉物了。
這地方要注意:『不被物轉』是修行的一個重要觀念。

我們講念佛要得力,就是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裡要注意的是:憑什麼能
夠萬緣放下?你也可能因為一時逆境的衝擊,苦諦的因緣現前,對身心世界暫時的放下;但是苦諦的刺激,是不能持久的。我們之所以能夠不為眼前活計所轉,一定是要建立一種
開闊的生命觀,也就是:你一定要透過「我空、法空」的觀察,把「自性執」消滅之後,
真實的看到無量無數的生命,就可以超越現前的生命---原來今生的生命,只是暫時的因
緣。為什麼你願意去斷惡修善?雖然這當中,會給你帶來暫時的痛苦,但是它對你未來的
生命,有廣大的利益,所以你願意去忍受現前短暫的痛苦。
蕅益大師說:「你沒有高超的見地,就不可能有高超的品格。」
佛法要你「不為物轉」,不是強忍壓抑的,那不能持久的,而是你真正明白:你一念
心性畢竟空、無我、無我所,從畢竟空當中,由於業力的熏習,有各式各樣的因緣,今生
是人、前生是一個畜生、來生到天界去…人生,在清淨的虛空當中,如夢如幻,今生只是
一個暫時的因緣,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因緣。如果你能建立這種廣大無量的生命觀,你才能
夠解脫眼前活計,不為物轉。
「回視妄認四大為身,緣影為心,復生厭離,必出此三界,乃歸家者,何啻日劫
相倍而已!」我們剛開始對於身心產生自性執,之後懂得遠離,這樣就差很多,見地完全不同。我
們剛開始是認為:這身心世界是真實有的。沒關係!我思惟它的過患來對治,這樣子就很
辛苦。蕅益大師說:你應該先透過「無我觀」,去消滅對於『我』的執著,然後開闊你的
生命觀,從現前一念心性,以廣大的生命觀來抉擇一切事情,這樣的話,更為殊勝。蕅益
大師最後講一個偈頌做總結:
偈曰:「宇宙泊在吾心,吾心本無所泊;一任亂想昏沈,本有靈明如昨;彩雲端
見仙人,豈被手扇遮卻;不遮卻,耆婆童子空摸索。咄!」
我們這一期的身心,依止業力的因緣,出現在一念的心性當中;但是這一念心性的本
身,還是畢竟空;雖然有無量無邊的妄想,干擾著我們,但是這個「本性」,無量劫來始
終不受干擾(緣起性空)。『虛空彩雲』不論這一期的生命,是男人的身心世界,或是女
人的身心世界,如果能透過身心世界的觀察,而看到雲端的仙人。『仙人』就是指真如本
性--現前一念心性,這時候『豈被手扇遮卻』,不被我、法二執的顛倒所遮卻,能夠突破
我法二執;『耆婆童子空摸索』,高明的醫生,也不用再探索了,因為你所有的病都解決了;『咄!』就是請我們注意的問題。
我們讀蕅益大師的教理,蕅益大師在發明諸法實相的時候,他要你「迴光返照」現前
一念心性,就是告訴我們:修行不要老是向外攀緣,要「內觀」---觀『宇宙泊在吾心,吾
心本無所泊。』宇宙生命的人我是非,都是我一念心性暫時的浮雲而已。你有這樣的生命
觀,你的修行就不容易有障礙。
有一些不懂淨土法門的人,會說:「唉呀,你們修淨土的人真顛倒,你看彌勒淨土那
麼近,就在欲界;西方淨土『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那麼遠,你們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
如果我們的心是經常向外攀緣的,就會被這個觀念障礙住。是啊!唉呀!太遠了,坐飛機
要坐多久!但是,如果我們不向外攀緣,反觀現前一念心性---十萬億佛土,不離我現前一
念心性之外,因為「心性本無外故!」距離,哪是什麼障礙呢!
蕅益大師的意思是說:我們經常都會被「我、法」二執所障礙,有一個『我』,這個
法是真實的。我們現在要修習「我空觀」,把「我、法」二執消滅,觀察生命就是「現前
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不管是雜染法、清淨法,不離我現前一念心性,與我心性本無外故。你用這樣高超的見地來修行,效果是日劫相倍,這就是有善巧。不論是斷惑
或是證真,你都比別人有善巧,所以你不容易有障礙。
關於「現前一念心性」的相貌,下一篇蕅益大師會再詳細的說明,但基本的方向就是:
我們剛開始一定先「破執」--破除我法二執,然後從現前一念心性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的
真相,是這樣一個方向。
我們剛開始學習佛法,當然應該先觀因果,深信業果的道理。先從「有相的」善業、
惡業--善業引生安樂的果報,罪業引生痛苦的果報,從這個地方開始觀察;然後再慢慢的
修學「無我觀」,觀察五陰身心『我』不可得。如果我們能夠如實觀察到『我』不可得,
我們內心的感受就馬上不一樣了,過去那種時時處處感受到的障礙,就不存在了。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念佛鏡》第九廣攝諸教門
  念佛總持辯才無礙。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願力智無不具足。由念
佛故。猶如如意寶珠所求皆得。若自能念佛布施他人。教他念佛。此即當布施。由念
佛故滅除諸罪。即是持戒。惡法不生即是忍辱。行住座臥念佛名字不離心口。即是精
進。深信不疑。志誠念佛所生淨土不生退轉。即是禪定。由久用功念佛名號。一切經
教披文即解。此即智慧。是故念佛總持辯才無礙。又准念佛。攝六度果報。何以。由
念佛故往生淨土。衣食自然財寶總足。即攝布施。由念佛故往生淨土。得男子身具六
神通。即攝持戒。由念佛故往生淨土。得端正可喜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即攝忍辱。由
念佛故當生淨土。水鳥樹林佛及菩薩總皆說法。聞是音已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即是精進。由念佛故生彼國已。更無異緣。常住三昧故。即是禪定也。生彼國已。
自然解了一切諸法。即是智慧。故念佛一法攝六度果報。過於財施百千萬倍。所以涅
槃經云。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施一世界眾生經三月。只將念佛十六
分中一分功德亦復勝彼。故知念佛過於財施百千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