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解》三十七品。收法雖盡。而機緣不等。作種種開合。名義不同。隨所欲聞。無不演暢。故令聞者。念三寶。發菩提心。伏滅煩惱也。
 
三十七道品是總綱領包含一切法。佛菩薩教化眾生時,根性與助緣不一樣,因此佛說的法因人、因時、因處而異,作種種展開與歸納,隨所欲聞,無不演暢。每人習性不同而本性相同,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無論什麼法門均指歸於自性,而念佛法門就是自性中之事。所以令眾生念三寶,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佛是覺,法是正,僧是淨,三寶是自性性德之寶。學佛入門即歸依三寶,歸是回頭,依是依靠。三寶之反義是迷邪染,我們現在生活在迷邪染中,學佛從迷惑中回頭,依自性覺,謂之歸依佛;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自性正,正知正見,謂之歸依法;從一切心理、思想、見解、精神的污染回過頭來,依自性淨,謂之歸依僧。三寶是真正歸依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佛弟子最簡單的早晚課即是念三歸依,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今天一天處世待人接物有無錯誤,思想有無偏差。自己檢點自己過失,這樣作才管用,非念三歸依給佛菩薩聽。
 
發菩提心,即是覺心。大乘佛法時時刻刻勸勉眾生發菩提心,眾生皆在迷,因想法看法作法都錯了,作錯了有結業感果,麻煩在此。把本性所現的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十法界乃是由迷邪染變現出來的,迷的輕是四聖法界,迷的重即六道法界,愈重愈下。佛叫我們發菩提心,觀無量壽經上說,第一是至誠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迴向發願心。至誠心是體,有體必有用,用分「自受用」、「他受用」,深心好善好德是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大慈大悲心對待眾生是他受用。對己要清淨,對他人要慈悲。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說的名詞不同,意思一樣。他說,菩提心是直心是體,即至誠心。深心同觀經講的一樣,他受用是大悲心。時時刻刻要想到伏滅煩惱,先要伏然後再滅。依要解標準,等覺菩薩都是伏,到如來果地上才是斷。小乘羅漢斷見思,而塵沙無明仍在,大乘菩薩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了幾品,只是伏著。我們煩惱斷不了,要有能力將其伏著。就通途而言是用定力,在念佛法門是用佛號,淨念相繼,煩惱不現前,比用定功容易。
 
《解》灼見慈威。不可思議。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聞共稟。一心修證。故念僧。能念即三觀。所念三寶。有別相一體。及四教意義。三諦權實之不同。如上料簡道品應知。
 
此係解釋念三寶的因緣,前面已將西方淨土生活狀況及說法的情形作了一個扼要的介紹,最後說出教學的成績即是念三寶。首先要知道為什麼結歸在三寶,三寶代表了全體的佛法。在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講「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即僧寶,平等心即法寶,覺心即佛寶。又是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所以三寶、三學包括了全體佛法。全體佛法即是自己性德。我們對佛非常仰慕,有一天能夠清楚的見到阿彌陀佛一定非常歡喜。在此世間亦能見到,楞嚴經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有感必有應,感非用妄念,心清淨才有感應。既然能見佛,必能見到一切不同法界之人物,亦即在不同維數空間皆能見到。印度有不少宗教家在定中確能見到天上以及六道情況。定能生神通,其深淺程度不同。虛雲老和尚一打坐就是十天半月,定中有境界,虛雲年譜記載甚詳。他有一次在定中到兜率天內院,聽彌勒菩薩說法,這絕非虛構。佛法最特殊的是令行者依照經中理論方法去作,自己可以親自證到。念佛功夫成片乃初級的定,有人在功夫成片時,見到佛及西方極樂世界。修到事一心不亂,其境界等於阿羅漢、辟支佛。到理一心不亂,定功深了,沒有入定出定。
 
老師教學生,既有慈愛,又有威嚴,不可偏廢。所以學生對老師既恭敬又畏懼。阿彌陀佛是一位最好的老師,因十方一切諸佛與本師釋迦牟尼佛都讚歎阿彌陀佛。世尊讚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供佛像之意義有二:第一是不忘本。中國人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中國儒家以及大乘佛法均建立在孝道上,生命得之於父母,故父母的恩德至大。其次是慧命,慧命是教育,教育得之於老師。父母過世,古禮守孝三年,老師過世,心喪三年,不穿孝服而已。老師的兒女與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樣,要時時照顧。所以供佛像與供奉祖宗牌位一樣是紀念之義,供佛乃是供養第一位老師表不忘恩師。第二是見賢思齊,見到佛像即記起佛在經典上的許多教訓。我們平常為人處世,有無遵守佛的教導去作。「法喜入心,法味充足」。佛現已不在世,而其教訓仍留在人間,想接受佛的教訓,得到真實利益,必須讀誦經典,追憶不忘。對老師必須有信心,你的成就大小與對老師的信心成正比例。如對老師無恭敬心,不如不學,學亦無益。真有智慧之人,不重視名聞利養而重視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求學必須向我最仰慕的老師去學,才會得益,因其所說,必百分之百的去作。古人參學尋師訪友,在高僧傳中可以看到,有學人參訪老師,老師同他談過之後,就對他說,你的因緣在某處向某師受教,當可獲益,此人尊囑而往,不出數年即開悟。
 
我從小的思想就相當獨立,不大受外界影響,在南京求學時,曾在基督教教會學二年,新舊約全書讀過兩遍,又在依斯蘭教學一年。基督教教會叫我受洗,我不接受。因我對於許多疑問無法求得解答。來台之後,親近方東美先生,他是我心目中非常仰慕的一位。他說,佛經哲學是世界上最高深的哲學,學佛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到廟裡看經,有許多文句不易解,必須有人指導,何況重要經論,多為意在言外。後遇章嘉大師,非常慈悲,承其指導三年,奠定了我的佛學基礎。後來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認識李炳南老師,又跟他學十年。拜師必須至誠恭敬,依教奉行,修學才有心得,脫胎換骨,變化氣質,法喜充滿,煩惱輕,智慧增,自然歡喜。
 
在高僧傳中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立一個道場,稱為東林念佛堂,三十年未曾離開,雖未閉關,實同禁足。他一生見到三次極樂世界,與經上所說無二無別,到臨終時才對弟子們說明。所以「行」才會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恢復清淨心。若光求解,障礙不會去掉。
 
「同聞共稟,一心修證,故念僧」。在阿彌陀佛會下,同修皆屬諸上善人,即是念僧。「能念即三觀」,此處說出能念所念不同。「能念」是講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作不到。他們修學的成果,我們可以略略領悟一點。天台宗所講「三觀三諦」,在西方世界完全證得了。我們對於天台宗的思想理論境界,可以說所知有限。祖師大德所引用的不過是幾個名詞術語而已。念佛法門特別,只要一心稱念,其理論方法境界均在其中,不但天台宗,禪密亦均包含在一句佛號之內。
 
有人問我,我們現在學佛,而家裡老人不肯學佛,怎麼辦?我說:這只怪你學佛不認真,沒有成就。香港何東爵士夫人念佛,其家人全信基督教,對母親很孝順。老太太臨命終時對兒女說:「我們家信教自由,相處非常融洽。我今天要去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母子一場,你們念幾聲佛送送我。」說完不到一刻鐘就坐著往生了。從此時起其子何世禮將軍一家都信佛了。此事在香港曾經轟動一時。
 
佛法自始至終是求開智慧,能念是三觀,三觀是真實的智慧,三觀是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相,從三方面去觀察:一、空,二、假,三、中。「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是宇宙萬法的本體,本體是存在的,但是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講不出來。六根無法接觸它,而它是存在的,它能生有,「有」是森羅萬象,一切萬法,皆由本體變現出來的。空是性,性是空的,相是有的。行事應用「中」,儒家謂之中庸,佛法謂之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空。凡夫犯的錯是執有,著相,不知本體,落入六道輪迴。有是假有,不可執著。體是不生不滅,相是剎那生滅,萬法無常。所以說「能念即三觀」。在此現象中應用中。所念的是三寶,三寶有別相,是從現象上說的,煩惱妄想斷盡,智慧圓滿現前,謂之成佛。佛有大智,成就了圓滿的智慧覺悟謂之佛寶;所說一切法,流傳下來的經典謂之法寶;出家弟子依經論修行謂之僧寶。「一體」是從性上講,即覺正淨。正覺是佛寶,正知正見是法寶,清淨無染是僧寶。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謂之「自性三寶」,亦稱「一體三寶」。「四教意義」即天台家所講「藏通別圓」。
 
《經》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此段經文是恐怕有人聽到介紹西方世界還有白鶴孔雀畜生道,則西方與此世差別何在?西方的如是眾鳥,並無生命,皆為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整個西方的構造,是由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承佛威神,參考十方諸佛世界的狀況,集其美好之大成。不但眾鳥說法,乃至寶樹流水均能說法,悉為阿彌陀佛所作。我年輕時喜閱聊齋誌異之類的書。鬼未見過,狐狸見過,抗戰時期我住在湖南衡山一大戶人家,已經沒落,樓上無人住,聽說有狐狸,很多人見過,但我所見是一男性,穿藍布長衫,惟面目模糊不清。另外,在我家家鄉出米,有一位親戚,裝一船米,擬運至南京去賣。在啟運時有人看到好像一隻黃鼠狼跑到船上,但遍尋無著。遂仍按時啟運,到達南京,一船米盡失所在,只遺空袋,乃掃興而返,到家後發現所運之米,仍存在倉庫中。可能此米商得罪牠,致有此惡作劇。此是親耳所聞。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印度很多宗教家有定功,能見到類似事實,對於六道看得清清楚楚,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事情如何發生,後來如何結果,他不知道。惟獨佛經說其事理因果至詳。阿彌陀佛以慈悲大願幫助帶業往生之人,生極樂世界良好的修學環境與殊勝善緣中,不使其生一妄念,所以極樂世界即等於一個偉大的教室,本師釋迦牟尼佛與十方一切諸佛鼓勵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原因在此。說實在的,往生西方比生天容易。我在台北住在溝子口,隔壁有一天主堂,神父是方豪先生,他只初中畢業,自修成就,他是宋史專家,中研院院士,政大文學院院長。常向我借大藏經閱讀。他說:「佛經中所說天堂比聖經講的詳細,好像佛真的到天堂去過。」天的層次很多,生天的條件不容易,天的德行比人高。佛說生天的條件是十善業道,此是欲界天的標準,若想生到色界天必須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以及四禪八定。比往生西方難的太多了。
 
《解》徵釋可知。問。白鶴等。非惡道名耶。答。既非罪報。則一一名字。皆詮如來究竟功德。所謂究竟。白鶴等。無非性德美稱。豈惡名哉。問。化作眾鳥何義。答。有四悉檀因緣。凡情喜此諸鳥。順情而化。令歡喜故。鳥尚說法。令聞生善故。不於鳥起下劣想。對治分別心故。鳥即彌陀。令悟法身平等。無不具。無不造故。此中顯微風樹網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實。當體即是阿彌陀佛。三身四德。毫無差別也。
 
或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白鶴孔雀等不是惡道之名嗎?何以經中說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世法與出世法之真妄邪正是非善惡都沒有絕對的標準,例如善惡邪正,古人標準與今天不一樣,古今不同。中外亦不同,所謂見仁見智。凡夫看法,白鶴孔雀是畜生道,而佛菩薩的看法,如華嚴、圓覺經所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不但畜生道,餓鬼地獄也是稱性究竟的名號。尤其生在現代社會,交通資訊發達,整個地球彷彿一個國家,但是各國的歷史文化、道德觀念、生活習慣均不相同。如不互相了解合作,則窒礙衝突在所難免。過去在中國弘揚佛法只限於佛學範圍,至多涉及儒道諸子百家思想,如今弘法,對於世界六大宗教之內容,各國民族歷史,如不了解,則必有隔閡、矛盾。我到美國先讀美國歷史、風俗習慣文化,為利一切眾生,弘揚佛法必須現代化、本土化。佛教傳到中國在公元六十七年,與中國文化結成一體,完全不能分割。佛教一進入中國即中國化,本土化,與中國人的思想、生活習慣、道德倫理融成一片,所以為中國全民所接受。變成中國自己的文化。有一位美國牧師很感慨的對我說:基督教傳入中國大約有一百三、四十年,並派許多人在中國工作,到如今才有一百多萬信徒,殊為可嘆。他不知道為何會如此失敗。因其不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他要與中國歷史文化背道而馳,中國人以孝道為本,他不拜祖先,已經是忘本,不可能容納他們的教義,讓中國人學外國人,稍有知識者,絕不肯數典忘祖。佛教當初建立道場,採用中國宮殿式,假如用印度式的建築,恐難推展。佛法的總綱領就是覺正淨。覺悟圓滿、正知正見圓滿、清淨心圓滿,叫作成佛。為何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佛說一切眾生自性內的覺正淨本來是圓滿的。宗教家讚美上帝全知全能,大乘經上說,全知全能是每一個人的自性,性德即是全知全能。我們今天因有妄想執著,把全知全能障礙著了,雖有智能顯不出來。佛沒有東西給人,大乘起信論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有的當然可以恢復,本無的自然可以去掉。明白這個道理,在修學方面必有信心。一定可以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智慧德能現前,世間人所求的福報乃是雞毛蒜皮。最可怕是迷邪染,覺正淨是性德,迷邪染又何嘗離開性德,所以說迷悟不二,染淨一如,這個道理明白,這一段經文就容易懂了。任何一個名字,都是詮釋如來究竟的功德,極樂世界一切設施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
 
又有人問:「化作眾鳥何義?」答:「有四悉檀因緣。」「悉」是普遍平等,「檀」是布施。佛教化眾生第一個條件是讓接受教化的人生歡喜心。其次鳥都會說法,人不如鳥,可以警惕自己。本來輕視禽獸,牠能說法,令人起敬,且可斷除貢高我慢之心。鳥是阿彌陀佛自性變現之物,使人恍然大悟,明心見性,乃最殊勝的利益。佛說法先觀機,其教學方法是最高明的,先觀察眾生的根機程度、愛好、生活習慣、思想背景,樣樣了解,然後說法契機必然恰到好處。我們在講台上講課或講經,從佛的教學原則得到很大的啟示,總結之有數項:第一、為什麼要講經?例如眾生均在迷,佛為使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眾生知見不正,思想錯誤,為其糾正;其心地污染,令得清淨。第二、為什麼人講?人有利鈍,根性各有不同,必須對人了解。在社會上,讀書人想明理,生意人想賺錢,眾生之工作事業都不一樣,同一部經典有種種不同的講法,是活用的,無論用在任何行業均受歡迎。宋朝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很有名的典故。宋太祖用趙普作宰相建立政權,後來太宗即位,仍用他為相,他對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以一部論語運用在軍事上、政治上乃至於工商事業上。因為經典上所說的都是原理原則,而在應用方面,各有不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三是何時講?社會治亂不一,國家興衰亦異,小而至於一年四季,人之情緒亦有變化,必須契機,宜細心體會,應了解時節因緣,以應其機。第個是用什麼方法講?使眾生歡喜接受,且能領悟,得真實利益。佛的教學類皆如此。經中提及白鶴孔雀等鳥類,乃是阿彌陀佛順情而化,令歡喜故。所以佛教在各地區弘法,不破壞原住民的信仰、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仍保持其舊觀,以此方法教學謂之「世界悉檀」。第二是「為人悉檀」,即教學的內容成果,助其修善斷惡,中國與古印度風俗習慣頗多相似之處,例如中國的道統是建立在孝道上,孝親尊師,佛法亦如是。地藏經是佛家的孝經,大地含藏無量寶藏,我們要靠它生存。「地」代表「心地」,心地有無量的智慧德能才藝,地不耕耘即無五穀雜糧之收穫,不開採地下寶藏即不得其用。心地的寶藏是用「孝敬」開採,孝親尊師才能將自己的性德發揚光大。「不於鳥起下劣想」是第三「對治悉檀」,不輕視眾生。佛在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但動物是平等,植物礦物亦復平等,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禪家所說,未悟時,處處皆是障礙,悟了時,隨拈一物皆是真如本性,頭頭是道,左右逢源,萬法平等。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所變現的,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盡虛空遍法界那一樣不是自性變現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與法是一,不是二,心是能變,法是所變,例如心是金,法是器,金與器,如何分開?通達此義,乃知生佛平等,情與無情平等,一切萬法平等,令悟法身平等。「無不具」即六祖開悟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無不造」即六祖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如明白這段經文,悟入這個境界,即與六祖大師無兩樣。
 
「此中顯微風樹網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實,當體即是阿彌陀佛,三身四德,毫無差別也」。如將以上諸義領會透徹,此一小段解文即無須解釋。上段文字說鳥是有情眾生,此處說無情眾生。亦即前面「無不具」、「無不造」的一段事實,「微風」是大氣的流動也是我們自性所變現。佛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物質現象,正報是心。心是主宰,一個人一生命運都有一個定數,由心之善惡而來,心善行為必善,必得善報,一生幸福。身是正報,身外之物以及環境、太空皆屬依報。太平之世,人民豐衣足食,人心淳厚。動亂之時,人心詐偽,感召天災人禍。此中有共業與別業。共業中有別業,大眾雖均處於惡世,而個人所感受之禍福不同,西方極樂世界純善無惡,皆修淨業,心淨則土淨,何況有一位修覺正淨究竟圓滿的阿彌陀佛,在西方主持教化,我們的清淨心與佛的覺正淨感應道交,所以一切物質環境,一切依正假實,當體即是阿彌陀佛三身四德,毫無差別。「假」是指所變的萬法,,「實」是指能變的心性。阿彌陀佛的「三身」即「法身、報身、應化身」。法身從理上說即真心本性,從事上說,即一切萬法,一切萬法就是自己,這個意義非常難懂。比喻作夢,夢中有我自己以及山河大地人物,全是由我意識心中變現出來的,心外無法,宇宙一切萬有就是一個自己,你如果認識清楚,你就證得法身。證得法身之後,對於一切人就愛護了,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所以愛護眾生沒有條件。所謂「無緣大慈」,「無緣」是無條件的,慈悲即是愛護,愛護一切眾生就是愛護自己。報身是智慧,應化身是用,以應化身實行大慈大悲。三身是一體,佛具足三身,我們也具足三身,但是迷了,沒智慧,法身雖在眼前,一無所知,我們現在的身體是業報身。「四德」是「常樂我淨」,「常」是「不生不滅」,我們在迷,所感觸的都是生滅法,我們用生滅心觀察宇宙人生,一切法都是生滅的。佛的心是真心,真心無念,不生不滅,以真心觀察宇宙人生皆為不生不滅,所看到的是事實真相。我們心定下來,將妄想執著去掉,所看的境界也與佛菩薩所說的一樣。佛所講的一切境界,都可以叫我們親證。佛經講「我」的定義是「主宰」,如自己有主宰應為年年十八歲,自在更不必談,在生活中萬事稱心滿意,有一件事不順心就不自在。到了明心見性就真得自在,「樂」是真樂,永遠沒有苦。沒有煩惱,永遠清淨,決定無一絲毫污染。常樂我淨,西方人人圓滿具足。回看我們六道,不但人沒有自在,天也沒有自在。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有八萬大劫,壽命到了,還是要墮落。所以六道中沒有四德。其中最重要的精義是生佛不二,與佛平等,理上平等,事上也平等。現在有一個不平等的假相乃迷悟不同。他是覺,我們是迷,除此之外,無不同,所以佛對眾生尊敬,因為他知道眾生與佛並無差別。而眾生對佛,並非全然恭敬,眾生中有貢高我慢者,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對人要尊敬,人家對我們不尊敬是應該的,因為他不明瞭事實真相,對人不敬就是對自己不敬,也就是對父母師長佛菩薩不敬,特別是遇到不同的宗教。我在美國曾拜會天主教基督教教堂,進教堂要行禮,對他們尊重,他們也歡喜接待我,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上帝是天界國王。我們對其他國家的元首也要尊敬,乃是禮節。儒家說:「敬鬼神而遠之。」以前對於鬼神的情況並不很清楚,故對他們保持距離。佛法無距離,鬼神也是眾生,也是心中變現之物,所以就是自己,此處說:「即是阿彌陀佛,三身四德,毫無差別也。」也就是自己三身四德,毫無差別。如講到上帝,上帝的三身四德也是毫無差別。心中一點界限都沒有,心量擴至盡虛空遍法界,心量寬大就快樂,氣量狹小,與這個鬧意見,同那個起衝突,苦不堪言,都是自己找的,佛與一切眾生萬物不劃界限,故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