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西方合論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十  印祖指看
明荷葉庵石頭道人袁宏道撰述      明雙徑沙門如奇標旨
清蕅益沙門智旭評點

重刻西方合論序
  儒以三綱五常。奠乾坤而正人類。至於截生死逆流出三界火宅。必資佛教。十方
三世佛。而阿彌陀為第一也。諸佛各有所攝受之淨土。而西方極樂世界為第一也。念
佛求生淨土。功行觀門無窮。而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為第一也。古今聖賢。讚淨土教念
佛。如天台十疑論。永明萬善同歸。天如或問。龍舒淨土文。諸書已詳。而義類散見
。卷帙分函。至大明雲棲大師彌陀疏鈔。為集大成。又有楚公安袁石公先生諱宏道者
。所著西方合論。會通異同。決釋疑滯。闡發玄奧。直指趣歸。佛經而祖緯之。兄舉
而弟揚之。誠儒家之無著天親。論部之馬鳴龍樹。可謂。現宰官居士身。而弘同居同
事攝矣。念佛至此。方為圓教。淨土得此。方稱惟心。達理之士。宜人手一編日披數
次。顧疏鈔已盛行于世。而合論或罕識其文。今末法式微。劫運方起。娑婆四眾。速
宜願生。而不無宗教之岐路。禪淨之疑情。使蓮花忽開忽謝。淨域若近若遠。此阿彌
陀佛所為悲切。以急需。而假廣長舌相于袁氏之書。以疾呼也。之夔夙承佛恩。蹇滯
濁界。歸命斯道。思廣是書。而艱於力。有居士道友甘爾翼字右民。與其仲氏甡字左
民者。同志淨業。適見合論。大慊本心。歡喜讚嘆。遂捐資授梓。偕眾成之。俾袁氏
之水月重朗。而蓮池之華果普周。人人念佛見佛者。繇乎獲覩是書。人人得力是書者
。繇乎重新斯刻。多一人生淨土。宛轉作我導師。早一日證無生長遠續佛慧命。凡忠
臣孝子。義夫節婦。及蜎飛蠕動。皆樂邦之伴侶。凡參禪誦呪。持戒修福。與治生雜
務。皆往生之資糧。凡勸念一聲。靜閱一刻。演說一字。流通一處。皆功德壽命之無
量。事理真寔。不誑不妄。生佛平等。非易非難。淨土在我目前。大願當人一念。吁
蔑以加矣。
  彊梧大[泂-口+并]獻中秋望。菩薩戒弟子閩中周之夔稽首書。
  枕江亭主人 甘爾翼謹識
  袁氏一門。向心淨土。紀夢其驗也。余讀中郎先生集。至家報每合掌贊誦。其書
云。聞大人及一家眷屬。俱歸心白業。此人間第一希有事。專持名字。有甚麼難。而
人自生疑阻。蓋此等大富貴。天自不肯輕易與人也。又必堅行善法。以利濟忍耐。破
人我慳貪等相。為作聖作佛。吃緊事。皆今日銖錙。必較者之良藥。先生所為夢中。
獨以勤行方便。憐憫一切。叮嚀不置也。讀是編而不慨然省發。豈人情也哉。適周章
甫先生。指示念佛路徑。袁子合論盡乏。并授紀夢以為合論之勝。余迺得取是書以觀
。而余弟甡與豚子佑。病中聞其說。皆起信念。遂付重梓。用相勸勉因以告于。
  智慧長者。若以余為寒。而暄者之獻日良愧良愧。
西方合論敘
  香光子避囂山剎。修習淨業。有一禪人。濶視高步。過舍而譚。見案上有石頭居
士新撰淨土合論。閱未終篇。抗聲言曰。若論此之法門。原用接引中下之根。何者。
中下根人。智慧輕微。業力深量。以憶佛念佛。獲生淨土。如頑石附舟。可以到岸。
誠宜念佛。至於吾輩。洞了本源。此心即是佛。更于何處覓佛。此心即是土。更于何
處見土。于實際理中。覓生佛去來生死三世之相。無一毛頭可得。纔說成佛。已是剩
語。何得更有分淨分穢。捨此生彼之事。若於此處悟得。是自在閒人。即淫怒痴皆是
阿彌平等道場。如如不動。何乃舍却已佛。拜彼金銅。且謂悟與未悟。皆宜修習。無
事生事。吾所不曉。香光子聞而太息曰。若汝所言。止圖口角圓滑。不知一舉足將墜
于火坑也。生死無常。轉盻即至。如何熟記宗門見成相似之語。以為究竟。都云我已
成佛不必念佛。若約理而言。世間一蚤一虱。皆具有如來清淨覺體。無二無別。乃至
諸佛成等正覺。證大涅槃。本體未嘗增得一分。眾生墮三塗。趨生死海。本體未嘗減
却一分。如如之體。常自不動。生死涅槃。等是妄見。亦無如來。亦無眾生。於此證
入。亦無能證之人。亦無所證之法。泯絕心量。超越情有。大地無寸土。佛之一字。
向何處安著。至於進修法門。於無修證中修證。於無等級中等級。千差萬別。雖位至
等覺。尚不知如來舉足下足之處。從上祖師。所以呵佛斥教。一切皆遮者。止因人心
執滯教相。隨語生解。不悟言外之本體。漫執語中之方便。一向說心說性。說空說幻
。說頓說漸。說因說果。千經萬論。無不通曉。及問渠本命元辰。便將經論見成語言
抵對。除却見成語言。依舊茫然無措。所謂數他家寶。已無分文。其或有真實修行之
人。不見佛性。辛苦行持。如盲無導。止獲人天之果。不生如來之家。於是諸祖知其
流弊。遂用毒手。剗其語言。塞其解路。拶其情識。令其苦參密究。逆生滅流。生滅
情盡。取捨念空。始識得親生父母。歷劫寶藏。却來看經看教。一一如道家中事。然
後如說進修。以佛知見。淨治餘習。拜空花之如來。修水月之梵行。登陽焰之階級。
度谷響之眾生。不取寂證。是謂佛種。正如杲日當空。行大王路。不同長夜趨走。攀
荊墮棘。豈謂一悟之後即同極果。如供奉問岑大虫。果上涅槃。天下善知識證否。岑
曰。未證。奉曰。何以未證。岑曰。功未齋於諸聖。奉曰。若爾何得名為善知識。岑
曰。明見佛性。亦得名為善知識也。弘辨禪師曰。頓明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染
習。故假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喫飯不一口便飽。溈山曰。初心從緣。頓悟自理。
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修也。不可別有法。教渠修行
趣向。若論諸祖師為人之處。壁立萬仞。大火聚中。觸之即爛。刀鎗林裡。動著便燒
。未曾開口。已隔千里萬里。至機緣之外。平實商量。未甞盡絕階級。盡遮修行。傳
燈錄中。分明詳悉。大慧中峰。言教尤為緊切。血誠勸勉。惟恐空解著人。墮落魔事。何曾言一悟之後。不假修行。頓同兩足之尊。盡滿涅槃之果。後世不識教意。不達
祖機。乃取喝佛罵祖。破膽險句。以為行持。昔之人為經論所障。猶是雜食米麥。不
能運化。後之人飽記禪宗語句。排因撥果越分過頭。是日取大黃巴豆。以為茶飯也。
自誤誤人。弊豈有極。是以纔入此門。便輕十方如來。莫不自云無佛可成。無行可修
。見人念佛。則曰自性是佛。見人修淨土。則曰即心是淨。言參禪則尊之九天之上。
言念佛則蹂之九地之下。全不思參禪念佛。總之為了生死。同是出苦海之橋梁。越界
有之寶筏。事同一家。何勝何劣。參門之中。所悟亦有淺深。念佛之眾。所修亦有高
下。如何執定參者即是上根。念者便為中下。自達摩西來。立此宗門。已云二百年後
。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今傳燈錄中。如麻似粟。同云人悟。
其實逈別。至如般若緣深。靈根夙植。伽陵破邪。香象截流。或見根宗於片言。或顯
威用於一喝。一聞千悟。得大總持。或有懷出世之心。具丈夫之志。舍彼塵情。究此
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實知。臥薪甞膽。飲氷吞檗。如此三十年四十年後。或遇明師
。痛與針劄。偷心死盡。心華始開。此後又須潛行密修銷融餘習。法見尚捨。何況非
法。若趙州除粥飯是雜用心。湧泉四十年。尚有走作。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兢兢
業業。如護頭目。直至烟銷灰滅。自然一念不生。業不能繫生死之際。隨意自在。詰
其所證。恐亦未能超於上品上生之上。何以明之。龍樹菩薩宗門之鼻祖也。得大智慧
。具大辯才。住持佛法。故世尊數百年前。於楞伽會上遙為授記。然亦不過曰證初歡
喜地。往生安樂國而已。而觀經中上品上生。生於彼間。一剎那頃。亦證初地。今宗
門諸大祖師。縱使見離蓋纏。語出窩臼。豈能即過龍樹。龍樹已悟無生無相之義。已
具不墮階級之見。而生於安養。與上品上生所證之果正等。則禪門諸人所證。豈能獨
過。良以上品上生。解第一義。還同禪門之悟。深信因果。還同禪門之修。止是念佛
往生別耳。然吾以為禪門悟修之士。既不能取無餘涅槃同於如來。又不肯取有餘涅槃
同於二乘。必入普賢行願之海。若不捨一身。受一身。濟度眾生。則當從一剎至一剎
。供養諸佛。既見諸佛。還同往生。究竟與上品上生。止在雁行伯仲之間。何以高視
祖師。輕言淨侶。其或悟門已入。休歇太早。智不入微。道難勝習。一念不盡。即是
生死之根。業風所牽。復入胞胎。如五祖戒出為東坡。青草堂再作魯公。隔陰之後。
隨緣流轉。道有消而無長。業有加而無減。縱般若緣深不落三塗。而出房入房。亦太
辛苦。還視中下往生之眾。已天地不足喻其否泰矣。況後世宗風日衰。人之根器亦日
以劣。發心既多不真。功夫又不純一。偶於佛祖機鋒。知識語言。或悟得本來成佛處
。當下即是處。意識行不到。語言說不及處。一切不可得。即不可得亦不可得處。將
古人語句和會無不相似。既得此相似之解。即云馳求已歇。我是無事道人。識得煩惱
如幻。則恣情以肆煩惱。識得修行本空。輒任意以壞修行。謂檀本空也。反舍檀而取
慳。謂忍本空也。反聽隨而寘忍。言戒則曰。本無持犯。何必重持輕犯。言禪則曰。
本無定亂。何必舍亂取定。聽情順意。踏有譚空既云法尚應捨。何為復取非法。既云真亦不求。胡為舍之求妄。既云修觀習定。皆屬有為之迹。何獨貪名求利。偏合無為
之道。愛憎毀譽之火。纔觸之而即高。生老病死之風。微吹之而已動。爭人爭我。說
是說非。甚至以火性為氣魄。以我慢為承當。以譎詐為機用。以誑語為方便。以放恣
為遊戲。以穢言為解粘。讚歎破律無行之人。侮弄繩趨尺步之士。偏顯理路。故窮玄
極妙。莫之踪跡。盡剗行門。故縱意任心。無復規矩。口言往生是小乘法。令人修習
。已乃晏然。或至經年不拜一佛。經年不禮一懺。經年不轉一經。反看世間。不必有
之書。行道人不宜行之事。使後生小子。專逞聰明。惟尋見解。纔有所知。即為一超
直入。更復何事。輕狂傲慢。貢高恣睢。口無擇言。身無擇行。父既報讐。子遂行劫
。寫烏成馬。展轉差謬。不念世間情欲無涯隄之尚溢。如何日以圓滑之語。大破因果
之門。決其防藩。導以必流。自誤誤人。安免淪墜。若不為魔所攝。定當永隔三途。
刀山劍樹。報其前因。披毛戴角。酬還宿債。莫云。我是悟達之人。業不能繫。夫謂
業不能繫。非謂有而不有。正以無而自無。生既隨境即動。死安得不隨業受生。眼前
一念嗔相。即是怪蟒之形。眼前一念貪相。即是餓鬼之種。無形之因念甚小。有形之
果報甚大。一念之微識田。持之歷千萬劫。終不遺失。如一比丘。以智慧故。身有光
明。以妄語故。口流蛆虫。一言之微。得此惡果。雖有智慧。終不能消。況今無明煩
惱。熾然不斷。欲以相似見解。消其惡業。冀出三塗。無有是處。嚮使此等不得少以
為足。常如說以修行。終不自言我已悟了即心是佛。豈可復同中下念佛求生。了達生
本無生。不妨熾然求生。即心是土。蓮邦不屬心外。不釋禮拜。不舍念誦。智力行力
。雙轂並進。方當踞上品之蓮臺。坐空中之寶閣。朝飯香積。久遊滿月。回視胎生之
品。彳于寶地不聞法語。不見法身。象馬難群。鷄鳳非類。何況人天小果。甕中蚊虻
者哉。而乃空腹高心。著空破有。卒以偏執之妄解。攖非常之果報。不與阿彌作子。
却為閻羅之囚。不與淨眾為朋。却與阿旁為伍。棄寶林而行劍樹。舍梵音而聽叫號。
究其所受。尚不能與世間無知無見之人。行少善事。作少功德。生於人天者。等毫髮
有差。天地懸隔。可不哀歟。然則宗門中人。上之未必能超於上品上生。而下之已墮
三塗。故知。此道險難未易行遊。成則為佛。敗則為魔。王虜分於彈指。卿烹別於絲
毫。苦樂之分。宜早擇矣。況今代悟門一脈。不絕如綫。禪門之中。寂寥無人。止有
二三在家居士。路途端直。可以流通此法。然既為居士。不同沙門釋子猶有戒律縛身
。方寘身大火之中。浸心煩惱之海。雖於營幹世事內。依稀得一入門。而道力甚淺。
業力甚深。即極粗莫如淫殺之業。猶不能折身不行。何況其細。生死之間。安能脫然
。徒見豪奢如于蝢。奸惡如呂惠卿夏竦。躁進如張天覺。風流豔冶如白樂天蘇子瞻等
。皆列於傳燈。便謂一切無礙。不知從上諸人。雖具正見。若謂其從此不受分段。業
不能繫。吾未敢許。方當長夜受報。未有了期。故知。念佛一門。於居士尤為喫緊。
業力雖重。仰借佛力。免於沈淪。如負債人藏於王宮不得抵償。既生佛土。生平所悟
所解。皆不唐捐。生死催人。出息難保。早尋歸路。免致忙亂。縱使志在參禪。不妨兼以念佛。世間作官作家。猶云不礙。況早晚禮拜念誦乎。旦借念佛之警切。可以提
醒參禪之心。借參門之洞徹。可以金固淨土之信。適兩相資最為穩實。如此不信。真
同下愚。石頭居士。少志參禪。根性猛利十年之內。洞有所入。機鋒迅利。語言圓轉
。尋常與人論及此事。下筆千言。不踏祖師語句。直從胸臆流出。活虎生龍。無一死
語。遂亦自謂。了悟無所事事。雖世情減少。不入塵勞。然嘲風弄月。登山玩水流連
文酒之場。沈酣騷雅之業。嬾慢踈狂。未免縱意。如前之病。未能全脫。所幸生死心
切不長陷溺。痛念見境生心。觸途成滯。浮解實情。未能相勝。悟不修行。必墮魔境
。佛魔之分只在頃刻。始約其偏空之見。涉入普賢之海。又思行門端的。莫如念佛。
而權引中下之疑。未之盡破。及後博觀經論。始知。此門原攝一乘。悟與未悟。皆宜
修習。於是採金口之所宣揚。菩薩之所闡明。諸大善知識之所發揮。附以已意。千波
競起。萬派橫流。詰其匯歸。皆同一源。其論以不思議第一義為宗。以悟為導。以十
二時中持佛名號。一心不亂念念相續。為行持。以六度萬行為助因。以深信因果為入
門。此論甫成。而同參發心。持戒念佛者。遂得五人。共欲流通以解宗教之惑。香光
識劣根微。久為空見所醉。縱情肆志。有若狂象去年沈洄之夜。親遊鬲子地獄。烈火
洞然。見所熟譚空。破戒亡僧。形容尫羸。跛足而過。哭聲震地。殆不忍聞。及寤身
毛為竪。遂亦發心歸依淨土。後讀此論宿疑氷釋所以今日不憚苦口。病夫知醫。浪子
憐客。汝宜盡剗舊日知見。虛心誦習自當有入。生死事大。莫久遲疑。於是禪人悲淚
交集。自云若不遇子。幾以空見賺過一生。子生我矣。懇求案集作禮而去。時萬曆庚
子仲春之二十有三日也。袁宗道伯修甫書於白蘇齋。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