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經》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段經文說明西方世界地利之樂,亦即居住的環境。各位如有休閒時間,可到大陸北京皇宮參觀,其建築有一道一道的欄干。「欄楯」即欄干,欄是橫的,楯是豎的。「羅網」在中國未看到,日本仍有。日本佛教亦很興盛,寺廟保養的非常之好。說到日本,近百年中欺負中國人,造成莫大的災難。當到日本參觀時,對於這個民族不得不佩服。他們全心全力吸收西方科技文明,而對於自己固有古蹟保護得非常完整。他們的寺廟都是唐宋時代建築的,其建築之結構是用漢唐時代的模式,殿宇很大,一塵不染。所用材料即使有損壞,在修復時仍用同樣的材料恢復原狀。殿宇之宏偉整潔,不能不叫人敬佩。我們看了之後生慚愧心,尤以中國古禮上所講的風格在中國已見不到,禮記所講的生活方式,在日本仍然保存著。日本人穿的衣服叫「和服」,又稱「吳服」,吳越春秋戰國時代的式樣,一直保留到現在。在中國已絕跡,對古蹟之愛好與保存,實為世界第一。在日本大的寺廟,我們看到羅網,用銅絲製作,保護樑棟,樑棟都是高級藝術品,另外還可以防止雀鳥作巢。「七重行樹」,「行樹」是樹木。「七」指四方上下當中,代表圓滿之義,並非數字。蕅益大師說,「七」是表「七科道品」,「四寶」代表「常樂我淨」,皆是表法,而其表法並不止此,以上諸義在無量壽經中皆有詳細說明。
 
《解》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周匝圍繞者。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皆四寶。則自功德深。周匝圍繞。則他賢聖遍。此極樂真因緣也。
 
此是總說西方世界之殊勝,殊勝由那裡來的?一個是自功德深,一個是他賢聖遍。我們發願往生西方,在此世界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非常困難,因為修學環境障礙甚多,處處有阻撓。生西之人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復與西方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西方世界無一有惡念之人,在一切佛剎中推為第一。大師在此文中對於七的表法只略舉一種,即七科道品(七科道品即三十七道品,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四寶」是性德,即「常樂我淨」。通常說,法身、般若、解脫三種,各有常樂我淨,可謂遍一切法,但見性的人才有。凡夫在迷,對這四字有名無實,我們感覺此世界是無常、苦、實有、不淨的。如自己無真實功德,常樂我淨覺察不到的。在此世界事事物物均有常樂我淨四德,我們看不出也想不出。十方世界往生西方者,無量無邊,阿彌陀佛一人如何能教導如此眾多之人?殊不知阿彌陀佛的化身無量無邊,化身與真身無二無別。因此每一往生者隨時均可見到阿彌陀佛。經中說西方寶樹眾多,每棵寶樹下均有西方三聖在那裡說法。「周匝圍繞」是無量化佛菩薩,即大師所說「他賢聖遍」。一般講「賢」指三賢,「聖」指地上菩薩,此處「賢」指「諸菩薩」,「聖」指「阿彌陀佛」。
 
《解》此等莊嚴。同居土是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以緣生勝妙五塵為體。
 
大師又解釋四土莊嚴的因緣,同居土是增上善業所感,「增上善」即「止於至善」,此種善業所感得的同居土,凡夫不可能修到,此所指「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即「增上善業」,世出世間的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此善能令人橫出三界,往生淨土,不退成佛。何況佛在此經說,信願持名老實念佛即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凡夫看念佛人沒有什麼了不起,而諸佛菩薩看到念佛人肅然起敬,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馬上就成佛,龍天鬼神一起擁護。第二種是圓五品觀所感。天台智者大師依觀無量壽經修行即觀想觀像之法,臨終時徒眾問他往生西方的果位,他說他的地位只是圓五品,圓五品是凡聖同居土。他說他一生弘法利生並未專修。言外之意,如果專修,品位要高。天台家說五品,第一是隨喜,二、讀誦,三、解說(講經說法),四、兼修六度,五、正修六度,此為凡聖同居土之業因。包括了一切大乘的修學法門,如無量壽經中所說三輩往生。慈舟大師所說一心三輩,即圓五品觀所成就,以其成就回向求生淨土亦能得生。同居土是「以緣生勝妙五塵為體」。「緣」是因緣生法。我們這個世界是緣生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緣生的,其差別是西方勝妙五塵,我們的五塵是不殊勝也不妙,何以有差別?前面兩句說的很清楚,到西方世界的人最低的條件是增上善業。我們造的是善惡業,是染業不是淨業。所以稱為穢土,嚴重污染,首先是心地污染,其變現出來的世界是六塵皆污染。
 
《解》方便淨土。是即空觀智所感。亦相似三觀所感。以妙真諦。無漏五塵為體。
 
方便土已斷見思煩惱,而塵沙無明未斷,其業因是即空觀智,以及相似三觀。此皆圓教教義,三觀是空假中,相似三觀即圓教中之相似位,實際上其用功方法即一心三觀,空假中在一念中圓滿具足,此其業因。其所感的淨土是妙真諦,亦即圓教中所說不思議真諦。「無漏五塵為體」,我們這個世界叫有漏,淨土叫無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有煩惱及妄想即是有漏,如茶碗有裂痕,裝水就漏出來,比喻真如本性出了問題,真性中的功德就漏失了,毛病出在煩惱,自性中之般若智慧無量功德就漏掉了,被它障礙著不起作用,有也等於沒有。凡聖同居土的人煩惱未斷,其所享受的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變現的,稱為「勝妙五塵」。方便有餘土自己有一分功德,連同阿彌陀佛的加被,稱為「無漏五塵」。
 
《解》實報淨土。是妙假觀智所感。亦分證三觀所感。以妙俗諦。無盡五塵為體。
 
方便土偏重在自己修行,自己的智慧德能尚不足,縱然利他,實際是自利。實報土不同,自己能力健全智慧顯發,偏重在利他,利他即要入假,到十方世界助佛教化。眾生有感,菩薩即有應。知此原理,即不感奇怪,法身遍一切處。如電波遍一切處,只要撥對了頻道即能聽到。菩薩化身亦復如是。眾生有心感,佛菩薩無心應,應的方式隨類化身。以前此理很難懂,現在可以藉科技以證明佛學中許多不思議事。三觀中真假中,「真」亦叫空觀,觀一切諸法之本體,「假」是觀一切諸法之相,「妙假觀智」是知道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如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之謂妙,亦可稱分證三觀,圓教不思議三觀,此係圓教分證菩薩,即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淨宗講是「理一心不亂」,所感淨土是「妙俗諦」,也是圓教不可思議的俗諦,即真即假即中,空假中在一念當中覺察到的是觀智,外面的色相確是空假中,就是不思議的三諦,無一法非妙三諦。「無盡五塵為體」,與華嚴所講相同。世界無量無邊,一切凡夫生死輪迴之處,亦諸佛菩薩接引度脫眾生之處,眾生無量、世界無邊,諸佛菩薩亦無量無邊,無盡五塵為體,顯示佛法廣大無邊。
 
《解》常寂光土。是即中觀智所感。亦究竟三觀所感。以妙中諦。稱性五塵為體。
 
到此地佛的果位超越了四十一位菩薩,此時無明煩惱完全斷盡,自性功德圓滿而沒有一絲毫缺陷,宇宙人生真相才圓滿現前。此地所說的「中觀智」是「究竟三觀」,在大乘修學裡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天台大師所說的「三止三觀」,其內容可以貫通宗門教下,淨宗雖然專念一句佛號,這個佛號工夫念的有淺深不同,在境界上亦不違背三觀的原則,例如淨宗常講的事一心不亂與理一心不亂。至於工夫成片,也包括在事一心不亂之內,因為成片是事一心裡最淺的工夫,能控制見思煩惱不起現行即謂之「成片」,如見思斷了即圓滿的證到「事一心」,斷了四十一品無明,即圓滿的證到「理一心」。這一句佛號也要經過這些境界,與天台大師所講的止觀內涵相應,其所感的淨土是「妙中諦」。「稱性五塵為體」,此刻色聲香味觸五塵完全是自性,性德所現,為常寂光土之理體。此段釋文含義很深,境界甚高,老修行人多少也能體會幾分,到此地才達到究竟圓滿。西方雖有四土,與十方世界四土不同,十方四土是各別的,同居土見不到實報土或方便土的菩薩羅漢。西方世界四土的賢聖在一起。凡往生者均能見到,此其殊勝處,為各大乘經典所未道者。
 
《解》欲令易解。作此分別。實四土莊嚴。無非因緣所生法。無不即空假中。所以極樂同居淨境。真俗圓融。不可限量。下皆倣此。
 
西方世界真實狀況,四土圓融,佛為我們介紹西方完全用凡夫常識比例而說,西方有聲聞菩薩各等級,此佛之方便說法,使我們容易了解,阿彌陀佛與西方極樂世界狀況,實際上有四土而是圓融的,沒有隔別。說人天表示因緣所生法,說羅漢表示即空,說菩薩表示即假,說佛表示即中,四土皆中,此言說方便,實際上極樂同居淨境,真俗圓融,即空即假即中不可限量。
 
《解》問。寂光唯理性。何得有此莊嚴。答。一一莊嚴。全體理性。一一理性。具足莊嚴。方是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勝妙五塵。何異偏真法性。
 
行者研究經論涉獵多者,即會提出疑問,認為四土前三土是事,而寂光土是理,事有相,理何以有相?何以說莊嚴?殊不知,事與理是一,不是二,事可以說莊嚴,理當然也可以說莊嚴。從事上講,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全體都是理體變現出來的,所以說一一莊嚴全體理性。不但阿彌陀佛如是,一切諸佛的依報均無例外,只是凡夫與諸菩薩的觀感不一樣,佛是覺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覺,差別在此。如論事理,凡聖一如。如寂光土不具足勝妙五塵,與小乘羅漢有何區別。小乘羅漢灰身滅智入偏真涅槃,什麼都沒有,萬法皆空,如四空天。而佛則有勝妙五塵,廣作佛事,普利眾生。
 
此段解文給我們幾點啟示:(一)法界原本一真,華嚴說的透徹,法界本來是一真,真不變,假會變。帶上有色眼鏡看外面的顏色全變了。其實外面並沒變,本來是一真,變為十法界,十法界是錯覺,不是事實,事實是一真。錯覺之發生在妄想執著,隨妄想執著看法界就不一樣,如果把妄想執著去淨,一真法界就見到了,原來就在眼前。佛說,十法界唯識所變是假的,一真法界唯心所現是真的。可見真假一如,理事不二,把眼鏡摘下來就一樣了。經中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此是唯識所變。能變的是心想,所變的是萬物與境界,理雖深而是事實。凡夫只能見同居土,聲聞居方便土,可以看到同居土,菩薩能見方便與同居土,唯佛均能見到各土,此是一般的講法。而生到西方因四土圓融,所以都能見到?佛勸人念佛的道理在此,其他諸佛世界,四土隔離,而到西方的人亦能到十方一切諸佛世界的四種淨土,真不可思議。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