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經》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解》上明住處。今明生處。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八功德水者。一澄清。異此方渾濁。二清冷。異寒熟。三甘美。異鹹淡劣味。四輕軟。異沉重。五潤澤。異□腐褪色。六安和。異急暴。七除饑渴。異生冷。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也。充滿其中。異枯竭汎濫。底純金沙。異汙泥。
 
此段經文說明生到西方是蓮花化生,無胎生及其他諸苦,其生處之環境,寶池為七寶所成。阿彌陀佛福極大,無量劫修持,每一往生者至少皆修增上善因,眾生福報太大了,所以他的依報環境皆眾寶所成,與娑婆完全不同,水也不一樣,好處很多,其中最顯著者有八:(一)澄清。一絲毫雜質沒有。(二)清冷。永遠保持同樣溫度。(三)甘美。非常可口。(四)輕軟。能向上流。(五)潤澤。不會腐敗。(六)安和。無洶濤大浪。(七)除饑渴。不但止渴亦可除飢。(八)長養諸根。使人健康長壽。觀經上說,水可繞著樹梢流動,極其輕軟美觀。不但有如此眾多好處而且能說法,水流音聲,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與大小乘法。水本來是無情之物,阿彌陀佛以其智慧德能使其變成說法的工具,以滿足大眾聞法之需,實不可思議。
 
《解》階道四寶。異磚石。陛級名階。坦途曰道。重屋為樓。岑樓名閣。七寶樓閣。異此方土木丹青也。樓閣是住處。及法會處。但得寶池。蓮胞開敷。便可登四岸。入法會。見佛聞法也。華輪者。輪王金輪。大四十里。且舉最小者言。若據觀經。及無量壽會。大小實不可量。由同居淨土。身相不等故也。青色名優缽羅。黃色名拘勿頭。赤色名缽頭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蓮胞亦有光。然極樂蓮華。光色無量。此亦略言耳。微妙香潔。略歎蓮華四德。質而非形曰微。無礙曰妙。非形則非塵。故潔也。蓮胞如此。生身可知。
 
七寶池四週的道路,皆四寶造成,樓是兩層,閣有二層三層如寶塔形,屋頂是尖的。建築材料皆用七寶。樓閣是住處,亦是講經說法之所在。十方世界眾生生到西方皆蓮花化生,蓮花在七寶池中。花開見佛悟無生,其境界是實報莊嚴土,皆屬法身大士。所見的是佛的報身。花未開時亦能見佛,而所見的是佛的應化身。自己未修到這個境界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也可以得到實報土的享受,若能花開見佛是自己真正達到這個境界。
 
經中說蓮花大如車輪,解文中說輪王金輪大四十里。此言世界上有統治者,其名為輪王,統治全世界者,在歷史上尚未出現輪王,佛說統治一個日月所照,四大部洲的單位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日月繞著須彌山轉。從前認為是一個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實際上經中說以須彌山為中心。黃念祖老居士認為太陽是繞著銀河系轉,銀河系的中心,即天文學家所說的黑洞,此黑洞可能就是須彌山,如此說屬實,則一個單位世界即是銀河系,統治整個銀河系的叫金輪王,管四分之三銀河系的是銀輪王,管二分之一銀河系的是銅輪王,管理四分之一銀河系的是鐵輪王。這些王縱然存在,我們也見不到。輪王有一寶物,其用途是交通工具,在一晝夜間可以巡邏銀河系一週。
 
無量壽經與觀經均說凡是生到西方世界的人,其身體、容貌、受用是阿彌陀佛所加持,都是一樣的,惟獨蓮花大小不同,因蓮花大小是依自己念佛工夫而有異。所以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蓮花與品位有密切關係。
 
西方世界的人,身皆有光,蓮花亦有光。光有無量色,此處只提四色乃略舉耳。蓮花微妙香潔,亦眾寶所成,形狀隨念力而有大小不同,西方一切受用無不隨心所欲,自在無礙,不可思議,有形亦能通行無礙,即華嚴所說事事無礙。天人以上的境界,即事事無礙,何況這是如來果地上的莊嚴。十方世界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知道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能相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七寶池中即生出一個蓮苞,上有自己的名字,我們在人世間念佛,七寶池中的蓮花愈念愈大,如改信其他法門或參禪或學密,此花即枯萎。西方世界一切景觀均不生不滅,惟獨蓮花變化無常。大經中提到西方世界的眾寶,不但光色微妙而且有香氣,故西方亦稱為「香光莊嚴」,確有極妙之象。蓮花沒有一定形狀,變化而有,並非色塵,故無污染,純為潔淨,唯心所現。蓮花如此殊勝圓滿,乃是生處,故人的身體色相比蓮花更為殊勝。
 
《經》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解》明上住處生處。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嚴四種淨土。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復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
 
西方世界住處是大環境,生處是小環境,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十方諸佛從理上說,智慧德能才藝都是平等的,度眾生之本願亦相同,而接引眾生之方法並不相同,以緣不同,阿彌陀佛與十方眾生,特別有緣,緣與願有關係。雖然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天天念,實際並無此心量,只想度本城本國已了不起,還是有限的。一尊佛是以一個大千世界為教區,唯獨阿彌陀佛的願力無量無邊,沒有界限。在因地上發願不同,一切諸佛與某個世界有緣,即到該世界去度化眾生。但是所教化的世界是原來有的,必須遷就該世界既成事實。西方世界是阿彌陀佛所創造,凡欲往生者,須具有信願持名心中清淨之條件,否則往生無望。
 
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廣大宏深,積功累德,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我們這個世界在理上講是稱性的,在事上講不稱性,因為我們本性有障礙,有見思、塵沙、無明,事事物物確實是稱性的,但是透過這三種煩惱,就變了質,與真性不同。西方的稱性功德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守護,十方往生的人,人人均得自在,均能自度。所以在西方三種煩惱不生,一切稱性沒有變質。同時也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威神加持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以及每一念佛往生的人。一切諸佛剎土中惟有西方極樂世界永恆保持了稱性功德,沒有一絲毫變質,真真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界是穢土,社會很亂,風氣敗壞,貪贓枉法,比比皆是。所以聰明人真正覺悟,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彌陀大願大行,創建一個美好的修學場所。四種淨土普遍莊嚴,圓融無礙,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其往生。佛也要往生。天台家講藏、通、別、圓,除圓教佛外,其餘藏通別三佛的果證尚未圓滿,也要往生。有願必須有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均已圓滿,他已成佛十劫,證明每一願均兌現,同一道理,我們現在是在因地,所發之願也要兌現、盡心盡力去作,絕不能說空話,真有智慧,方便善巧應能與佛相應少許。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此法門學的人很多,往生者少,仔細觀察,善根福德不夠。念佛是要把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變成自己的,如何去變,是個問題。無量壽經說,善根福德成熟之人,他肯接受,未成熟者,送給他,他也不要。善根福德成熟絕非偶然,無量壽經中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聽釋迦佛講無量壽經,希望將來自己成佛也要如阿彌陀佛一樣,並未發往生之願。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尚不夠,未能啟發他的真信切願,實在難說。有些人一聽到念佛法門,立刻接受,認真奉行,信守不渝,多是鄉下的齋公齋婆之流,這樣的人無始劫來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其善根福德成熟了,已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念相應與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相應,本來自己的善根福德成熟了,同時又將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接收過來加到自己身上,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呢?成熟的表現是真正第一歡喜,心裏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歡喜之事,如此念佛即能把阿彌陀佛的本願變成自己的增上善根,把阿彌陀佛的大行變成自己的增上福德。「非今非當」指阿彌陀佛的功德是已經圓滿成就者,不是現在修的,亦不是當來修的,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此刻念佛人尚未往生,正在修行期間,「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果相應即與佛心同。
 
《解》此則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佛法經論宗派雖多,歸納起來不外性、相二宗,亦即空、有二宗。此處大師所說阿彌陀佛種種莊嚴,皆為阿彌陀佛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此屬於性宗;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是屬相宗。所說本質與帶起,可以舉一例作比喻,如照相機內之底片,即是本質,是空空洞洞的,照過一張相之後,影印出來就成了一張照片,就是帶起莊嚴。我們讀了三經一論,本來心裡沒有極樂世界,聽經之後,心裡就有一個極樂世界的印象產生。緣有四種即親因緣、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親因緣即自己的真心本性。與一切諸佛無二無別,自性具足無量功德莊嚴。本性中含藏的種子,無所不包,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切萬法皆是自己性中所變現,就是真如本性中本來就有。但單有親因緣,而無後面這三種緣也無法結果,佛家所說的因果,其實是因緣果,一切法皆屬緣生,而非說因生,有因無緣亦不能生。第二個是次第緣亦稱為無間緣。生與佛不同,佛無妄念,正念永遠不斷,我們有妄念,剎那在變。第三個所緣緣,就更不相同,佛所緣是常寂光,我們所緣千變萬化。第四個是增上緣,我們想貪瞋痴慢,妖魔鬼怪給我們作增上緣;想佛,佛給我們作增上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阿彌陀佛變現的種種莊嚴的淨土是非常殊勝的增上緣,把我們的其餘三緣引發出來,使我們的性德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性德完全流露出來。阿彌陀佛作一個榜樣是本質。例如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本質,我們熟讀四十八願,了解四十八願,然後我們依照阿彌陀佛也發如是大願,引起我們自己心性的願變現出來了。
 
「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此意義廣大無邊,沒有止境,例如說「全事即理,全性即相」,皆同義,如契入此境界,不但煩惱無,生死也無。悟此道理即佛菩薩,迷此道理即凡夫。悟了即一真法界,迷了即十法界。迷的愈深,愈往下墮。「全佛」指佛的本質,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種種莊嚴,每一往生之人,其性德並未顯露出來,見到阿彌陀佛的境界自然就帶出來了。西方世界如是,我們現前的世界何嘗不如是。我們今天是以大家的業力作增上本質,今天大眾的想法看法作法,均非善業,我們自己本來是善良的,在娑婆待久了,自然就染了許多惡習氣,此是環境使然。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圓圓滿滿的自性,以此種性德作我們的本質,因此到達西方不久即可渲染成殊勝的品德,西方世界與其他世界不同之處在此。「全他即自」之「他」字指「阿彌陀佛」,就是自性彌陀,這就是果,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大師所用文字不多,講西方世界無論事理性相皆非常透徹,實在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經》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西方世界常有天樂鳴空,隨各人之意願能聽到其所喜歡的音樂。地面及道路皆舖以黃金。「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佛以此世界眾生對時間的觀念說,晝夜六時,其實西方並無晝夜。「曼陀羅」梵語譯為「適意」,所見所聞均適己意。其土眾生之生活狀況,神通廣大,常在早晨清旦時,各以盛花之具,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此十萬億佛亦方便說,其實不只十萬億,為迎合娑婆世界往生之人,情意很深,捨不得家鄉,每天都可以回來看看,同時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足見分身有術,往生西方者,皆有此能力。供佛的福德最大,每天聽佛說法,善根福德日日增長,亦非我們所能想像,在西方成佛容易,道理在此。我們在經典中讀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聽眾中有的聽了一半就證果,若是聽一切諸佛說法,那有不大徹大悟的道理。生到其他諸佛國土只聽一尊佛說法,在西方可以遍禮諸佛聽經聞法,不能相比。早晨出去供養諸佛,回來的時候正是吃午飯的時候,然後散步,生活逍遙自在。往生西方活動的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
 
《解》樂是聲塵。地是色塵。華是色香二塵。食是味塵。盛華散華經行是觸塵。眾生五根對五塵可知。常作者。即六時也。黃金為地者。七寶所嚴地界。體是黃金也。日分初中後。名晝三時。夜分初中後。名夜三時。故云晝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
 
娑婆世界這五大類「色聲香昧觸」都是不清淨的,所以用「塵」字作代表,塵有「染污」義,桌子兩天不擦就一層灰。佛說色聲香味觸五樣東西染污了我們的清淨心及本性,故稱為塵。西方亦有這五樣東西,並不染污,故稱「勝妙五塵」。其勝妙在不染。我們五根接觸五塵,結果可以推知,「常作」指晝夜六時不斷。黃金為地,不過就我們世界所有者作比喻而說,其實我們的金與西方世界的金無論質、色、光都比不上。日分初、中、後,名晝三時,夜分初、中、後,名夜三時,此是印度時問的分法,前已解釋。西方世界依正均各有光,稱為光明世界,沒有日月星辰,不分晝夜,故無時間觀念。空間觀念亦無。西方世界有街道而無門牌號碼。彼此可以交通,各以心感。佛說晝夜六時不過隨順此方假說分際耳。
 
《解》曼陀羅。此云適意。又云白華。衣襟是盛華器。眾妙華。明非曼陀羅一種。應如妙經四華。表四因位。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已。還供釋迦彌勒。皆不難耳。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
 
「曼陀羅」,此云適意,又譯為白蓮花。衣襟是盛花器。妙法蓮華經講四種花亦表法,皆各有無量品種,隨各人喜愛而變化。「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西方世界完全是以真佛真事為所緣的境界,不像我們畫一個佛像,佛像不是真佛,西方世界完全是真的,而且真是圓滿的報身,非應化身,所以成佛快速無任何障礙,原因在此。其他世界不容易見佛,即如釋迦佛在世時,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並非每人每天都有向佛請教的機會,如果以佛的境界作為自己的修行因地,當能成就圓滿的佛果。釋迦佛對我們恩德很大,將來釋迦滅度,彌勒成佛,你生到西方還要想回入娑婆見見家親眷屬,每天都可回來,西方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五百世,其天眼能力,只限於一個小千世界,中千他就看不到了。西方世界帶業往生之人,見思煩惱未斷,他的天耳可以聽十萬億以外的音聲,天眼亦如是,他心通能知道十萬億佛土以外世界眾生起心動念,這個能力不是自己修來的,而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所以大師說:「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
 
《解》食時。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回還也。此文顯極樂。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在極樂。則功德甚深。與娑婆隔而不隔也。
 
六種神通中有一種叫「神足通」,「神」是神奇莫測,非思想所及。「足」是圓滿,表變化自在。西遊記講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即是神通。生到西方之人在阿彌陀佛講堂聽經聞法,同時分身前往十方諸佛剎土供佛度眾,自在往返。分身到十方世界停留時間隨眾生緣,一切眾生生到西方都圓滿具足六種神通,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於一彈指間日常生活的小動作,隨拈一法就是全體法界,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不斷的向行者說法是有可能的,因為一切無礙。如大經中所說的一毛端上轉大法輪,毫無障礙。華嚴經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圓融,自在無礙。「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我們這個世界污染甚重,科學家已提出警告,如不急速改善環境污染,五十年後此地球即不適合人類居住。能否收到效果,我覺得非常困難。佛家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環境,正報是人心。我們心裡污染比環境污染還要嚴重,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引發了錯誤的行為,欲求社會安定,必須由淨化人心著手,在現前這個階段,非常困難。社會造十惡的人多,從前造了十惡還有些慚愧心,現在則認為是正常現象,娑婆世界有這種濁重惡障,所以與極樂有了距離,兩個世界不隔而隔。在中國高僧傳、居士傳中有不少見證,如淨土宗法照禪師,到五台山大聖竹林寺,見到文殊菩薩的故事,我在前面玄義中曾經講過。說法會後他向文殊菩薩請教,末法時期教眾生修何法相宜?文殊菩薩告訴他說,修五會念佛法最宜,文殊菩薩還念了幾聲給他聽。法照本來學禪,經此奇遇,專修淨土,後來成為淨土宗第四代祖師。
 
我們這個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文殊是聖人,我們見不到,與我們不隔而隔。在高僧傳中,類此情況很多,又如三昧水懺中悟達國師遇到迦諾迦尊者,亦如曇花一現。
 
《解》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已。
 
此節說明西方世界大眾生活的概況,前面曾談過,色界天以上即無食欲。欲界天以下都不能避免五欲,色界天初禪以上五欲均無,以禪悅為食。西方世界超越天人太多了,絕非色界十八層天所可比擬,聲聞緣覺都比不上。帶業往生的凡夫無始劫來有此習氣斷不掉,有時有吃飯的念頭,念頭一起,境界即現前,一切受用隨念而生,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洗碗筷。西方世界一切受用皆應念而生,無論物質環境與人事環境都是最殊勝的,由此可以了解西方諸上善人日常生活狀況。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